
老实说还没有仔细看文,只认真地看了后记。
阿月写文章总是有意识地去打破或者探索什么,所以读阿月的故事总有一种“涩”的感觉,如清茶,入口微苦久而回甘,所以对阿月的文不能仅仅是“读”,还要“品”,继而要“想”,再来要“思”。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茶这个比喻或许又不适合阿月的文字,太淡泊太清净,阿月笔下没有太多零碎的细腻的柔软的东西,更多是锋锐的凌厉的抵着人喉咙叫人害怕着惶恐着战栗着却也兴奋着,有时候胸口疼到发冷,但眼泪流不出来。
一直没敢和阿月说,其实我对真幸两个人的性格定位和她很不一样,所以读她的文经常非要把人名换了才读得下去,这大概也算是同人文的一大局限**,每人心里都预先有一个人物的模子,不符合那个模子的无论故事文笔再好,怎么读都还是别扭。但这不妨碍我欣赏阿月的文字,阿月笔下的人物和世界以及更重要的,阿月作为一个写手的态度。有时候读阿月的文到一半,我会从电脑屏幕前站起来,走到窗前,黑而冷的夜里我闭上眼睛,看见大雨里一个人在沉默地挥砍,剑尖上嘀嗒着血,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流泪。
————————冥儿
阿月写文章总是有意识地去打破或者探索什么,所以读阿月的故事总有一种“涩”的感觉,如清茶,入口微苦久而回甘,所以对阿月的文不能仅仅是“读”,还要“品”,继而要“想”,再来要“思”。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想茶这个比喻或许又不适合阿月的文字,太淡泊太清净,阿月笔下没有太多零碎的细腻的柔软的东西,更多是锋锐的凌厉的抵着人喉咙叫人害怕着惶恐着战栗着却也兴奋着,有时候胸口疼到发冷,但眼泪流不出来。
一直没敢和阿月说,其实我对真幸两个人的性格定位和她很不一样,所以读她的文经常非要把人名换了才读得下去,这大概也算是同人文的一大局限**,每人心里都预先有一个人物的模子,不符合那个模子的无论故事文笔再好,怎么读都还是别扭。但这不妨碍我欣赏阿月的文字,阿月笔下的人物和世界以及更重要的,阿月作为一个写手的态度。有时候读阿月的文到一半,我会从电脑屏幕前站起来,走到窗前,黑而冷的夜里我闭上眼睛,看见大雨里一个人在沉默地挥砍,剑尖上嘀嗒着血,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流泪。
————————冥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