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吧 关注:46,770贴子:336,619

【读后感】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一篇列传篇幅非常长,从时间上横跨了战国、秦朝、秦未农民起义、汉初这一系列动荡的年代,波澜吊诡,曲折迷离,充满混乱与纷争;从空间上看,张耳、陈余本是魏人,后到陈国,后来功成于赵国,涉及的地名有外黄、苦径、白马、范阳、邯郸、燕、常山、太原、石邑、井陉、钜鹿、信都、南皮、平城、东桓、……哎呀呀,数不胜数,而且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故事,这么一一写下来,岂能不长。


IP属地:重庆1楼2014-04-14 17:32回复
    张耳、陈余曾是情同父子的刎颈之交,到最后竟成了生死相拼的冤家对头,个中缘由何在,且听作者细细道来。


    IP属地:重庆2楼2014-04-14 17:32
    回复
      张耳、陈余都是大梁人,在当地有贤名,张耳年轻时曾是魏公子门客,后到外黄,娶了一个外黄的富家美女,并得到老婆娘家资助,广招贤人,当了外黄令。陈余则在苦径娶了个富家女,也是甚得富家资助。陈余比张耳年轻,“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这里还有个故事,张耳娶那个富家女的故事,此女本是嫁了一个“庸奴”,觉得不满意就跑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这位朋友就说张耳人不错,不如改嫁给张耳吧,于是就和前夫办了离婚,与张耳结婚了,然后就强力扶持张耳。嗯,感觉古时候的婚姻满随便的。


      IP属地:重庆3楼2014-04-14 17:32
      回复
        还有一件事要提一下,就是汉高祖刘邦布衣时曾多次与张耳把臂同游,并在张耳家住过几月。这为后来张耳投奔刘邦留下伏笔。


        IP属地:重庆4楼2014-04-14 17:33
        回复
          星移斗转,世事变迁,秦国兴起,灭了魏国,听得张、陈二人名声,悬赏通缉二人,当时二人躲到陈国在街道当看门人为生。陈余还曾因小错被街道办的小吏鞭打,在张耳的约束下忍气呑声潜伏了下来。


          IP属地:重庆5楼2014-04-14 17:33
          回复
            接着,秦二世时陈涉起义,打到陈国,张陈二人就去谒见陈涉,陈涉也久闻二人的贤名,一见之下,十分高兴。但是高兴是高兴,二人并未得到重用。有人劝陈涉称王,陈涉就此事寻问张陈二人,二人均觉不妥,认为立足未稳不宜过早称王“示天下私”,而建议“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本来这个建议很妥当的,可惜陈涉没听从,而是坚持称了王,国号张楚。


            IP属地:重庆6楼2014-04-14 17:33
            回复
              这时候陈余又提建议,自请领兵攻黄河以北的赵地,结果这次陈涉是听从了他攻赵的建议,不过领兵的人不是他,将军是陈涉的旧友武臣,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领兵三千,向北进发。


              IP属地:重庆7楼2014-04-14 17:33
              回复
                武臣等率兵从白马渡河,来至各县,向一众豪杰游说,一呼百应,拿下城池十座,收罗兵卒数万人,武臣号武信君。然后来到不肯投降的范阳,范阳人蒯通去游说范阳令,称能保全范阳令的职位,于是范阳令派蒯通去见武信君,蒯通说了一番话让武信君接受了范阳令的归顺并赐范阳令侯印,范阳令的榜样作用又使赵地一些不肯投降的城池归顺了武臣,这时候武臣已拥有三十几座城池了。


                IP属地:重庆8楼2014-04-14 17:34
                回复
                  那真是一个振臂一呼群雄并起的时代,甚至不怎么需要动武,几句话一煽动,多少人起而跟随,究其原因,只能是陈涉那句话:“天下人苦秦久矣”。


                  IP属地:重庆9楼2014-04-14 17:34
                  回复
                    陈余内心恨陈涉不重视他的建议,就鼓动武臣自立为王,看样子这时候他也不怕过早树敌了,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可能还真是在为陈涉考虑出谋划策,现在就基本上是出于报私怨的目的了,不是为武臣考虑。不过讽刺的是,这次的建议被采纳了。武臣自立为赵王,封陈余为将军,邵骚、张耳为左右丞相。这就触怒了陈涉,本欲将武臣等人留在陈的家族全都诛了的,不过还好他身边相国头脑清醒,劝他不能这么往死里得罪武臣等人,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涉听从了相国的建议。


                    IP属地:重庆10楼2014-04-14 17:34
                    回复
                      但是武臣等人也不傻,商量之下决定不是向西攻秦而是北攻燕、代,南攻河内,先扩大地盘,以备将来秦灭后可以与陈一争天下。赵王武臣是这样安排的,出兵三路,“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黶略上党”。


                      IP属地:重庆11楼2014-04-14 17:34
                      回复
                        不料韩广依样画葫芦,一到燕国就自立为燕王。赵王只好带张耳陈余往北扫清与燕国的边境,一次一个不小心落了单,被燕军捕获,燕以赵王要挟,想要分走赵国一半的地盘,赵国连续派几个使臣去谈判都被燕杀了,张耳陈余十分担心,这时候有个仆役就站出来了,说我可以去劝说燕国放了赵王,而且会与赵王一起回来,大家都笑他吹牛,此人就自己一人去了燕国军营,想不到仆役几句话真的让燕军放了赵王,原因何在呢?其实道理说出来就一点都不稀奇了,就是告诉燕国,如果杀了赵王武臣,结果只会让比武臣更强的张耳陈余对赵国分而治之,而且他们还会以替武臣报仇的理由名正言顺地攻打燕国,实在对燕国有害无益。所以燕军像要摔掉手中炭圆一样赶快放了赵王。


                        IP属地:重庆12楼2014-04-14 17:34
                        回复
                          章邯领兵攻邯郸,“徏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护着赵歇逃进钜鹿城,陈余则在北面收罗了常山郡的几万兵士,在钜鹿北驻军。此时秦军王离包围着钜鹿,章邯则在钜鹿南修建通到黄河的甬道,为王离军队提供粮草。王离军兵精粮足,打得钜鹿城内压力山大,急急催促陈余领兵救援。陈余则自知兵力不够,一直按兵不动。如此僵持了数月,钜鹿城内粮食殆尽,张耳又急又怒,派张黶、陈泽再去催兵加指责,但陈余仍不愿出兵,认为现在出兵攻秦是以卵击石,张黶、陈泽催得急了,陈余干脆拔了5000兵士交给二人,让他们去救援巨鹿,结果是全军覆没。


                          IP属地:重庆14楼2014-04-14 17:35
                          回复
                            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北收代地兵士前来救援。然后楚攻章邯,打散章邯军,断了王离的粮草,诸侯军始敢攻王离,虏王离。巨鹿得救。


                            IP属地:重庆15楼2014-04-14 17:35
                            回复
                              赵歇、张耳得出巨鹿,谢诸侯,见陈余,张耳几次追问张黶、陈泽下落,严重怀疑被陈余杀了,陈余怒,仍了将印离席上厕所,张耳愣在当场,于是有从人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既然陈余都交出将印了,不如顺势接手。于是张耳就真的收起将印,趁机接收了陈余的军队。等陈余上了厕所回来,兵权已失,气得干瞪眼,带着手下关系最铁的几百士兵到黄河边去打渔了。


                              IP属地:重庆16楼2014-04-14 17: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