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春意盎然 “春城”—勐海。勐海县山山有树,沟沟有水,座座茶山,点缀其间,生机盎然,是个充满绿色的家园,曾一度被誉为“最适宜居住的真正春城”。
勐海,傣语地名,傣语译名为勇敢者居住地方。这里,山叠嶂,魅力无穷;水纵横,柔情无限;雾蒙蒙,灵动无边。许多探秘者蜂拥而来,似乎只有勇敢地走进莽莽森林,攀上高峰,穿过那茫茫云雾,才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融入那令人向往的神奇和美丽。
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总人口30多万人,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这里距州府景洪45公里,距省府昆明684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与缅甸接壤。到景洪机场,即可乘坐通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地的航班。到景洪国际港口,便可乘坐客轮,畅游有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领略一江连六国的神采。勐海县的打洛镇为国家口岸,与缅甸接壤,多民族跨境而居,是我国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
这里是茶的“圣地”,人的福地。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为茶树的起源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为茶树的起源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充满绿色的“生态家园”,群山绿茵覆盖,山间泉水奔流,蜿蜒起伏之间,茶树错落有致。清纯的水,给予茶圣洁的“营养液”。无污染,形成了天然的“净化池”。勐海大叶茶,集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毫无雕琢,尽显茶的本真。
昆明素来以四季如春的“春城”而遐尔闻名,殊不知“春城”也有冬季,西双版纳的勐海既无严冬,也无酷暑,它是真正的“春城”。
气候学家曾对春、夏、秋、冬四季作过如下的划分:月平均气温低于10℃ 的为冬季,高于22℃的为夏季,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春、秋季。
根据这样的标准,昆明一年中的12月、1月、2月的平均气温低于10℃,即有3个月的冬季(30年平均数)。而勐海一年中的12个月平均气温为12.5℃,1月份为11.8℃,2月份为13.6℃(22年平均数)。也就是说,勐海没有冬天。
昆明7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9.8℃,8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9.1℃(30年平均数)。而勐海7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2.1℃,8月份平均气温为21.8℃(22年平均数)。这些数据表明,勐海县是夏无酷暑的避暑胜地。
勐海县严格说来只有两季,即干季和湿季。干季从10月到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年平均气温为18.7℃,年平均日照为2088小时,年均有霜期22天,年均降雨量为1341毫米,雨水一般集中在7—9月份。干季雾浓露重,年均雾日为126天,弥补了这个季节雨水的不足。
勐海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位于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秋季多阴雨天气,冬春季天气晴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形成年无四季之分、干湿季分明的特征。境内山区占总面积的93.45%,海拔从535米至2429米,地形高低差大,又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特点。勐海年平均气温18.5℃,最冷月平均气温12.2℃,最热月平均气温22.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5.2℃,极端最低气温-5.4℃。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匀,年平均降雨量1319.4毫米,其中5-10月降雨量1141.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6.5%。年平均相对湿度81%,最小相对湿度9%。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56天。全年日照时数2061.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6.6%。
勐海冬季比同纬度的广西钦州和广东阳江等地的平均气温偏高4-6℃。7—8月,我国南方其它省份和西双版纳地区,正处于烈日炎炎,汗流浃背的时候,而勐海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浓厚的云层和降水,削弱了太阳光的照射,因而气温不高。这样,就形成了勐海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的气候特点。所以,勐海一年四季如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更是西双版纳这片热带雨林中真正“春城”。
州委州政府按照“旅居城镇圈”和“1266”的构想,把勐海县建成西双版纳的“春城”列为全州“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工程的目标,按照州委州政府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州的整体要求,勐海县委、县政府着力把勐海县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投资环境、创业环境、旅游环境、人居环境和人才宜聚环境最佳的县市之一,使勐海成为面向东南亚“走出去”与“引进来”的重要地区之一,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做好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为把勐海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适宜人居住的西双版纳的“春城”而努力。
勐海,傣语地名,傣语译名为勇敢者居住地方。这里,山叠嶂,魅力无穷;水纵横,柔情无限;雾蒙蒙,灵动无边。许多探秘者蜂拥而来,似乎只有勇敢地走进莽莽森林,攀上高峰,穿过那茫茫云雾,才能揭开这神秘的面纱,融入那令人向往的神奇和美丽。
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总人口30多万人,世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等少数民族。这里距州府景洪45公里,距省府昆明684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与缅甸接壤。到景洪机场,即可乘坐通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各地的航班。到景洪国际港口,便可乘坐客轮,畅游有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领略一江连六国的神采。勐海县的打洛镇为国家口岸,与缅甸接壤,多民族跨境而居,是我国连接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
这里是茶的“圣地”,人的福地。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为茶树的起源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貌为茶树的起源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充满绿色的“生态家园”,群山绿茵覆盖,山间泉水奔流,蜿蜒起伏之间,茶树错落有致。清纯的水,给予茶圣洁的“营养液”。无污染,形成了天然的“净化池”。勐海大叶茶,集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毫无雕琢,尽显茶的本真。
昆明素来以四季如春的“春城”而遐尔闻名,殊不知“春城”也有冬季,西双版纳的勐海既无严冬,也无酷暑,它是真正的“春城”。
气候学家曾对春、夏、秋、冬四季作过如下的划分:月平均气温低于10℃ 的为冬季,高于22℃的为夏季,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春、秋季。
根据这样的标准,昆明一年中的12月、1月、2月的平均气温低于10℃,即有3个月的冬季(30年平均数)。而勐海一年中的12个月平均气温为12.5℃,1月份为11.8℃,2月份为13.6℃(22年平均数)。也就是说,勐海没有冬天。
昆明7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9.8℃,8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9.1℃(30年平均数)。而勐海7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2.1℃,8月份平均气温为21.8℃(22年平均数)。这些数据表明,勐海县是夏无酷暑的避暑胜地。
勐海县严格说来只有两季,即干季和湿季。干季从10月到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年平均气温为18.7℃,年平均日照为2088小时,年均有霜期22天,年均降雨量为1341毫米,雨水一般集中在7—9月份。干季雾浓露重,年均雾日为126天,弥补了这个季节雨水的不足。
勐海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位于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秋季多阴雨天气,冬春季天气晴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形成年无四季之分、干湿季分明的特征。境内山区占总面积的93.45%,海拔从535米至2429米,地形高低差大,又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特点。勐海年平均气温18.5℃,最冷月平均气温12.2℃,最热月平均气温22.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5.2℃,极端最低气温-5.4℃。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匀,年平均降雨量1319.4毫米,其中5-10月降雨量1141.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6.5%。年平均相对湿度81%,最小相对湿度9%。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56天。全年日照时数2061.7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6.6%。
勐海冬季比同纬度的广西钦州和广东阳江等地的平均气温偏高4-6℃。7—8月,我国南方其它省份和西双版纳地区,正处于烈日炎炎,汗流浃背的时候,而勐海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浓厚的云层和降水,削弱了太阳光的照射,因而气温不高。这样,就形成了勐海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的气候特点。所以,勐海一年四季如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更是西双版纳这片热带雨林中真正“春城”。
州委州政府按照“旅居城镇圈”和“1266”的构想,把勐海县建成西双版纳的“春城”列为全州“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工程的目标,按照州委州政府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州的整体要求,勐海县委、县政府着力把勐海县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投资环境、创业环境、旅游环境、人居环境和人才宜聚环境最佳的县市之一,使勐海成为面向东南亚“走出去”与“引进来”的重要地区之一,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做好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为把勐海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适宜人居住的西双版纳的“春城”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