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乱石滩上曲里拐弯的羊肠小道,便来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海岸平坦,惟有乱石满目;海风拂过,未见白浪翻滚,未闻涛声入耳;一个半人多高的立方体石碑孤苦伶仃地站立在海边,正前方写着:你现在来到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厄加勒斯角,下面注明地理位置———南纬34度49分42秒,东经20度00分33秒。石碑的正上方
是非洲大陆最南端与世界主要城市之间的距离,其中标明与好望角的距离是147公里。
如把好望角与厄加勒斯角相比,后者平坦开阔,风缓浪静,岬角隐约,容易让人忽略而过;前者突兀雄伟,风恶浪急,岬角赫然,给人的印象自然深刻。好望角因植物种类繁多,动物不时出没,自然景物美好,被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因游人如织,缆车、商店、饭馆、厕所等旅游设施齐全。发现好望角的迪亚士与首次通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达伽马二人均在好望角有纪念塔,而就在其附近的开普角上的灯塔高居岬角之巅傲视海面,更加深了人们的记忆。
我不禁感慨:正因为厄加勒斯角平凡无奇,才如此默默无闻,被好望角夺去了光彩,以至于人们面对好望角的标牌仍固执地认为它是非洲最南端。
关于好望角的错误是历史造成的
除了好望角的自然条件比厄加勒斯角更有吸引力之外,好望角的来头也比厄加勒斯角大。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南行,在抵达沃尔维斯港时遇到风暴,在大海上漂流了12个昼夜,于次年2月3日停泊在非洲南海岸的莫塞湾。归程中,在好望角遇到了狂风巨浪,误以为来到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便给这个岬角取名“风暴角”。葡萄牙国王认为发现“风暴角”是个好征兆,因为绕过它就能通往富庶的东方,遂将其易名“好望角”。由此看来,将“好望角”误为“非洲大陆最南端”首先是历史的错误。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错误后来在西方得到了纠正。1966年,在非洲工作过17年的法国记者路易·约斯,写了一本《南非史》,书中写道:“非洲大陆最南端是这个地方(厄加勒斯角),而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好望角”。
为厄加勒斯角正名
基于对好望角的错误概念,很多资料上说,“好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