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郑瑞庭的文化水平并不很高,呈现在我面前的这本洋洋洒洒的书稿,某些文字及段落的粗糙,乃至词不达意的句子,似乎并不在少数。但令人感动的也正是在这里。试想想看,编撰这样一本字数众多、涉及面如此之广的地方史书,即便对于一个职业的文化人来说,其难度也是可以想象的。先不说那些花在考证、求索史料上的功夫,单说对这些史料的分门别类、整理成章,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了。郑瑞庭明知自己的文化底蕴并不厚实,且编撰出版这样一本史书,似乎也不应是他份内的事。但他依然充满一种近乎天真的热情,当书稿初具雏形时,他就自费打印成册,然后由镇文化站分送各村居及有关人士传阅,广泛征求意见。期间,他再一次走访了近200位知情者,还先后到潮阳档案馆、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等查校有关文档,甚至到实地中去丈量书稿中涉及到的某些古建筑、道路乃至名人墓葬等,为的都是能最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沙陇的人文史地风貌,使该书不至于贻误后人。这种尊重史实、秉笔直书的严谨作风,就是职业的学者,有时恐怕也难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