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倩云的采访,约了三回,改了两次。
从原本站在玉米地里唱,到如今要在悉尼歌剧院演出;从13岁便辍学的农家娃,到索尼公司的签约歌手……张倩云还唱着一样的歌,生活轨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1月27日,与她相约在怀仁县南辛村的家中见面,从北京返回的张倩云还是迟到了。一见面,21岁的她红着脸,不停地道歉。原来,为了节约200元的路费,她特意把飞机换成了大巴,没想到路上堵车,足足耽误了好几个小时。“妈呀!200块啊,换成玉米,得有这么一大堆呢!”张倩云双手一张,做了个夸张的表情,逗得坐在炕头上的母亲咯咯地笑。在被外界称为花腔女高音天才歌手前,张倩云帮着先天畸形的母亲、先天心脏病的父亲种玉米养家,村里人都习惯叫她“玉米妹”。
13岁辍学她用肩膀担起家
1991年,张倩云出生在怀仁县南辛村。在这个住着不到400人的小山村里,张倩云一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母亲王彩红先天畸形,身高不足1.2米;父亲张有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法劳作;张倩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反正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好像一直在为钱的事发愁。你知道过年的时候,什么事情最让我开心么?”在一一否定记者所说的“买新衣服”“吃饺子”“放鞭炮”的答案后,张倩云乐呵呵地公布了自己的正确答案。“哈哈!是我爸借到钱啦!我们可以买炭了,这样过年不用挨冻了!”见女儿说起昔日的苦日子还没心没肺笑得如此开心,张妈妈叹了口气,疼爱地捏了捏女儿的脸:“她从小就这样,啥时都乐呵呵的,好像从来就没有烦心事。”其实,张妈妈心里最清楚,女儿很多时候的“乐观”,称作“懂事”或许更合适。
张倩云13岁那年,张爸爸得了大病。得知家里没米没面,都揭不开锅了,张倩云笑眯眯地告诉妈妈,学校教的东西她听不懂,她想退学。从那时起,才刚上初一就辍学的张倩云,一边帮母亲照顾父亲,一边开始照顾家里的30亩玉米地。回忆当时的决定,张倩云皱着眉头冲记者做了个鬼脸,“其实,我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把书读下去,但我真的没得选喽。”
为贴补家用,15岁时,张倩云到附近王坪煤矿一家小饭店端盘子,后来又到朔州市内的小饭店打工。当时,村里很流行“草台班子”,家里若有个红白喜事,都会找人来唱唱。“我就觉得,他们没有我唱得好,我就想去试试。”打定主意后,张倩云辞掉小饭店的工作,开始跟着村里吹唢呐的师傅出去搭班子跑场子。很快,有副好嗓子的张倩云唱出了点儿小名气。从最开始的每场30元,慢慢唱到了每场100元。每每领到薪酬,她总会一分不少地交到母亲手里。
对于音乐梦想她一直在坚持
和种玉米、端盘子相比,跟着草台班子唱歌的收入已经不低了,但张倩云却说自己过得并不开心,“我是真的喜欢唱歌,但那会儿唱歌和现在不一样。我在台上唱,台下都没有人听的。大家都是在吃饭或是聊天,从来没有人给我鼓掌。”
2009年,在朋友的建议下,张倩云第一次正式参加歌唱比赛。在朔州“燕京啤酒杯”青年歌手大赛上,张倩云以一首《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获得一等奖。
那次参赛夺冠后,张倩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音乐道路。2011年6月,她又凭这首歌参加“中国红歌会”全国海选,作为朔州参赛前十名之一被送到太原,到黄河电视台参加山西赛区海选,不过这回,她落选了。
采访中,对于女儿取得的种种成绩,张妈妈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其实从张倩云很小的时候起,她就发现女儿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那时,张倩云的启蒙老师是电视机。一没事,她就跟着电视学唱歌,电视上唱啥,她就会唱啥,旋律丝毫不差。后来年龄再大些,张倩云就听着广播学唱歌。但由于当时电台里播的常常是一些流行歌曲,性格豪爽的张倩云直呼唱起来太不过瘾。
“我喜欢大嗓门的民歌,能把声音都放出来,痛痛快快唱歌是件很爽的事情。”到了草台班子后,张倩云开始专心自学民歌。为了把歌唱好,怕吵着父母的她,常常独自一人站在田地里,对着成片的玉米唱。“她们都说我是个天才,其实,我一直很努力的。”张倩云告诉记者,虽然她端一个月盘子只能挣到500块钱,但喜欢唱歌的她会拿出其中的300元去报音乐班。
懂得感恩农家妹想为村里“唱”辆校车
2012年2月4日,对于张倩云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张妈妈这样告诉记者,那天下午6点10分,连村头的麻将馆都关门了,全南辛村的老老少少无一例外地都守在了电视机前。他们要等的不是什么明星大腕,而是每天在玉米地里唱歌的张倩云。
2011年年底,张倩云进入怀仁县陶瓷厂打工,恰逢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节目组到陶瓷厂录制节目。张倩云的歌曲及其身世,成为那期节目中的一个亮点。在听了无师自通的张倩云演唱《春天的芭蕾》后,歌曲的原唱者、著名歌手陈思思委托剧组送给张倩云自己的签名光碟及一个信封。陈思思希望能帮这个爱唱歌的女孩,去圆她的音乐梦想。也就是从那期节目开始,张倩云的音乐之路,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有了上央视的经历,今年年初,听说湖南卫视《天声一队》要开播一档以明星加草根的形式、用歌声募集校车的电视节目,张倩云便主动报名了。谈及当时参加节目的原因,张倩云的解释很朴实。她说,做人要懂得感恩,自己就是想为村里做点儿事。“离我们村最近的小学有15公里远,孩子们要上学,只能寄宿。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孩子便像我一样早早辍学了。我当时就想,要是真能‘唱出’一辆校车,村里的孩子就都能上学了。”3月23日那天,张倩云一个人动身出发去长沙。虽然张倩云为家乡募捐校车的梦想没能实现,但这个有着朴实梦想的农家女孩,让全国观众认识了她。
带着父母演出让他们享受每一次掌声
如今,张倩云已经与全球知名的索尼音乐公司签约,成为该公司的旗下歌手。一夜之间,她与周杰伦、王力宏、莫文蔚等大牌明星成为了“同事”。不久,这个玉米地里飞出的花腔女高音,还将在悉尼歌剧院演出。
谈起自己如今生活的改变,张倩云说,她最大的动力来自母亲。“我和我妈走在街上,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一百,我不喜欢他们那种奇怪的眼神。”因为张妈妈先天畸形,每每和女儿走在街上,总会有路人对母女二人指指点点。而此时,张妈妈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似乎想与女儿拉开距离。“他们越这样,我就越想告诉他们,她就是我的妈妈。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女性,因为她教育出的女儿,会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张倩云告诉记者,家里原来太穷了,父母活了大半辈子,连县城都没出过,更别说是坐飞机、住酒店。所以现在,只要有外出比赛的机会,只要费用方面允许,张倩云总会把妈妈、爸爸带在身边。
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到上海音乐大厅,在享受大家的每一次掌声时,张倩云都会拉着父母。由于“出境率”高了,张妈妈说自己如今在朔州也成了名人。
如今,只要公司的活动不忙,张倩云就会回家住。她说,回到村里,自己仍然过着农民的日子。今年八月十五,张倩云穿上大棉袄,和以前一样帮妈妈推着平车上批发市场卖菜。不过人们认出了这位冠军歌手,争相请她唱一曲,张倩云也不拒绝张口就唱。“原来我在草台班子一首还30块呢。现在卖点茄子辣椒,还得搭首《春天的芭蕾》,我妈开玩笑说,这买卖赔了!”说到开心处,张倩云笑哈哈地把张妈妈揽到怀里。记者 辛戈
○记者手记
乐观是种力量
见到张倩云之前,我做过很多种可能的猜想。签约国际知名音乐公司,她可能是个已经“自我膨胀”的90后明星;从小生活在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她也可能是个沉默寡言的农家女娃。但当一个总把笑容挂在脸上,乐观、豁达、朴实的农家姑娘站在我面前时,我承认,她特有的气质深深感染到了我。
早早辍学扛起家庭的重担。在坚持梦想外出打拼的日子里,她或许遭到过别人的嘲讽和歧视,但她依然如劲草般顽强。她脸上不变的笑容,好像是在告诉人们,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也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愁也没用,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如果她也倒下了,那这个本就风雨摇曳的家就真的支离破碎了。她应该是把所有的苦闷,都放在了心里,默默承受着……
我知道像我们这种生活在都市的人,从未经历过那样朝不保夕的生活,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在结束采访后,我心中默默梳理张倩云这些年的经历。但却苦于没有她一样的经历,不能感同身受了解那些笑容背后的苦楚。可我又再想,如果我真的经历了那样的生活,经历了那样的痛苦,我也能像她一样吗?如她一样乐观,一样坚强,一样执著,一样善良,一样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低头思考。
○身边人眼中的ta
她这个原生态我想这么说,是非常独特的,自成一派的,非常难以想象的。
——蔡国庆
她一路走来,作为一个农民家的孩子确实不容易,我能有这么一个闺女,是我的福气!
——母亲王彩红
从原本站在玉米地里唱,到如今要在悉尼歌剧院演出;从13岁便辍学的农家娃,到索尼公司的签约歌手……张倩云还唱着一样的歌,生活轨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1月27日,与她相约在怀仁县南辛村的家中见面,从北京返回的张倩云还是迟到了。一见面,21岁的她红着脸,不停地道歉。原来,为了节约200元的路费,她特意把飞机换成了大巴,没想到路上堵车,足足耽误了好几个小时。“妈呀!200块啊,换成玉米,得有这么一大堆呢!”张倩云双手一张,做了个夸张的表情,逗得坐在炕头上的母亲咯咯地笑。在被外界称为花腔女高音天才歌手前,张倩云帮着先天畸形的母亲、先天心脏病的父亲种玉米养家,村里人都习惯叫她“玉米妹”。
13岁辍学她用肩膀担起家
1991年,张倩云出生在怀仁县南辛村。在这个住着不到400人的小山村里,张倩云一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母亲王彩红先天畸形,身高不足1.2米;父亲张有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法劳作;张倩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反正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好像一直在为钱的事发愁。你知道过年的时候,什么事情最让我开心么?”在一一否定记者所说的“买新衣服”“吃饺子”“放鞭炮”的答案后,张倩云乐呵呵地公布了自己的正确答案。“哈哈!是我爸借到钱啦!我们可以买炭了,这样过年不用挨冻了!”见女儿说起昔日的苦日子还没心没肺笑得如此开心,张妈妈叹了口气,疼爱地捏了捏女儿的脸:“她从小就这样,啥时都乐呵呵的,好像从来就没有烦心事。”其实,张妈妈心里最清楚,女儿很多时候的“乐观”,称作“懂事”或许更合适。
张倩云13岁那年,张爸爸得了大病。得知家里没米没面,都揭不开锅了,张倩云笑眯眯地告诉妈妈,学校教的东西她听不懂,她想退学。从那时起,才刚上初一就辍学的张倩云,一边帮母亲照顾父亲,一边开始照顾家里的30亩玉米地。回忆当时的决定,张倩云皱着眉头冲记者做了个鬼脸,“其实,我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把书读下去,但我真的没得选喽。”
为贴补家用,15岁时,张倩云到附近王坪煤矿一家小饭店端盘子,后来又到朔州市内的小饭店打工。当时,村里很流行“草台班子”,家里若有个红白喜事,都会找人来唱唱。“我就觉得,他们没有我唱得好,我就想去试试。”打定主意后,张倩云辞掉小饭店的工作,开始跟着村里吹唢呐的师傅出去搭班子跑场子。很快,有副好嗓子的张倩云唱出了点儿小名气。从最开始的每场30元,慢慢唱到了每场100元。每每领到薪酬,她总会一分不少地交到母亲手里。
对于音乐梦想她一直在坚持
和种玉米、端盘子相比,跟着草台班子唱歌的收入已经不低了,但张倩云却说自己过得并不开心,“我是真的喜欢唱歌,但那会儿唱歌和现在不一样。我在台上唱,台下都没有人听的。大家都是在吃饭或是聊天,从来没有人给我鼓掌。”
2009年,在朋友的建议下,张倩云第一次正式参加歌唱比赛。在朔州“燕京啤酒杯”青年歌手大赛上,张倩云以一首《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获得一等奖。
那次参赛夺冠后,张倩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音乐道路。2011年6月,她又凭这首歌参加“中国红歌会”全国海选,作为朔州参赛前十名之一被送到太原,到黄河电视台参加山西赛区海选,不过这回,她落选了。
采访中,对于女儿取得的种种成绩,张妈妈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其实从张倩云很小的时候起,她就发现女儿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那时,张倩云的启蒙老师是电视机。一没事,她就跟着电视学唱歌,电视上唱啥,她就会唱啥,旋律丝毫不差。后来年龄再大些,张倩云就听着广播学唱歌。但由于当时电台里播的常常是一些流行歌曲,性格豪爽的张倩云直呼唱起来太不过瘾。
“我喜欢大嗓门的民歌,能把声音都放出来,痛痛快快唱歌是件很爽的事情。”到了草台班子后,张倩云开始专心自学民歌。为了把歌唱好,怕吵着父母的她,常常独自一人站在田地里,对着成片的玉米唱。“她们都说我是个天才,其实,我一直很努力的。”张倩云告诉记者,虽然她端一个月盘子只能挣到500块钱,但喜欢唱歌的她会拿出其中的300元去报音乐班。
懂得感恩农家妹想为村里“唱”辆校车
2012年2月4日,对于张倩云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张妈妈这样告诉记者,那天下午6点10分,连村头的麻将馆都关门了,全南辛村的老老少少无一例外地都守在了电视机前。他们要等的不是什么明星大腕,而是每天在玉米地里唱歌的张倩云。
2011年年底,张倩云进入怀仁县陶瓷厂打工,恰逢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节目组到陶瓷厂录制节目。张倩云的歌曲及其身世,成为那期节目中的一个亮点。在听了无师自通的张倩云演唱《春天的芭蕾》后,歌曲的原唱者、著名歌手陈思思委托剧组送给张倩云自己的签名光碟及一个信封。陈思思希望能帮这个爱唱歌的女孩,去圆她的音乐梦想。也就是从那期节目开始,张倩云的音乐之路,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有了上央视的经历,今年年初,听说湖南卫视《天声一队》要开播一档以明星加草根的形式、用歌声募集校车的电视节目,张倩云便主动报名了。谈及当时参加节目的原因,张倩云的解释很朴实。她说,做人要懂得感恩,自己就是想为村里做点儿事。“离我们村最近的小学有15公里远,孩子们要上学,只能寄宿。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孩子便像我一样早早辍学了。我当时就想,要是真能‘唱出’一辆校车,村里的孩子就都能上学了。”3月23日那天,张倩云一个人动身出发去长沙。虽然张倩云为家乡募捐校车的梦想没能实现,但这个有着朴实梦想的农家女孩,让全国观众认识了她。
带着父母演出让他们享受每一次掌声
如今,张倩云已经与全球知名的索尼音乐公司签约,成为该公司的旗下歌手。一夜之间,她与周杰伦、王力宏、莫文蔚等大牌明星成为了“同事”。不久,这个玉米地里飞出的花腔女高音,还将在悉尼歌剧院演出。
谈起自己如今生活的改变,张倩云说,她最大的动力来自母亲。“我和我妈走在街上,回头率绝对是百分之一百,我不喜欢他们那种奇怪的眼神。”因为张妈妈先天畸形,每每和女儿走在街上,总会有路人对母女二人指指点点。而此时,张妈妈总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似乎想与女儿拉开距离。“他们越这样,我就越想告诉他们,她就是我的妈妈。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女性,因为她教育出的女儿,会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张倩云告诉记者,家里原来太穷了,父母活了大半辈子,连县城都没出过,更别说是坐飞机、住酒店。所以现在,只要有外出比赛的机会,只要费用方面允许,张倩云总会把妈妈、爸爸带在身边。
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到上海音乐大厅,在享受大家的每一次掌声时,张倩云都会拉着父母。由于“出境率”高了,张妈妈说自己如今在朔州也成了名人。
如今,只要公司的活动不忙,张倩云就会回家住。她说,回到村里,自己仍然过着农民的日子。今年八月十五,张倩云穿上大棉袄,和以前一样帮妈妈推着平车上批发市场卖菜。不过人们认出了这位冠军歌手,争相请她唱一曲,张倩云也不拒绝张口就唱。“原来我在草台班子一首还30块呢。现在卖点茄子辣椒,还得搭首《春天的芭蕾》,我妈开玩笑说,这买卖赔了!”说到开心处,张倩云笑哈哈地把张妈妈揽到怀里。记者 辛戈
○记者手记
乐观是种力量
见到张倩云之前,我做过很多种可能的猜想。签约国际知名音乐公司,她可能是个已经“自我膨胀”的90后明星;从小生活在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她也可能是个沉默寡言的农家女娃。但当一个总把笑容挂在脸上,乐观、豁达、朴实的农家姑娘站在我面前时,我承认,她特有的气质深深感染到了我。
早早辍学扛起家庭的重担。在坚持梦想外出打拼的日子里,她或许遭到过别人的嘲讽和歧视,但她依然如劲草般顽强。她脸上不变的笑容,好像是在告诉人们,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儿。也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愁也没用,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如果她也倒下了,那这个本就风雨摇曳的家就真的支离破碎了。她应该是把所有的苦闷,都放在了心里,默默承受着……
我知道像我们这种生活在都市的人,从未经历过那样朝不保夕的生活,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在结束采访后,我心中默默梳理张倩云这些年的经历。但却苦于没有她一样的经历,不能感同身受了解那些笑容背后的苦楚。可我又再想,如果我真的经历了那样的生活,经历了那样的痛苦,我也能像她一样吗?如她一样乐观,一样坚强,一样执著,一样善良,一样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低头思考。
○身边人眼中的ta
她这个原生态我想这么说,是非常独特的,自成一派的,非常难以想象的。
——蔡国庆
她一路走来,作为一个农民家的孩子确实不容易,我能有这么一个闺女,是我的福气!
——母亲王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