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年吧 关注:280贴子:2,549
  • 9回复贴,共1

小说《板荡岁月》里延年、乔年、世炎选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11-22 16:19回复
    被捕的四个人先后被押解到了凇沪警备司令部,分别进行了审讯。那个叛变的交通员指认了赵世炎和彭伯和,他并不认得陈延年,迟疑了一阵,说这个人他不认得。
    机智的陈延年看出了敌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审讯时,他一口咬定自己是个厨师,是被这家人雇来买菜烧饭的。
    审讯官上下打量着陈延年,见他肤色黝黑,手脚粗大,穿一身油渍麻花的旧衣服,裤脚上还扎着稻草绳,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也就有几分相信了他的话。把他暂时收监,等查进一步查明身份后再做处理。
    党组织知悉了陈延年等人被捕入狱的消息,十分焦急,立即组织营救,派人与中国救济会取得了联系,请他们出面,和办案人员谈成了交易,准备了重金赎买。办案人员见钱眼开,加上陈延年很好地隐蔽了自己的身份,事情基本上说妥了,这边交八百块大洋,那边找个机会放人出来。
    可惜陈延年在狱中无从知道组织上的营救行动,他写了一封信给东亚图书馆的经理汪孟邹。信中说:我六月二十六日在高塔路被捕,现拘押在市警察局看守所。我是正式工人,烧饭司务当然不会有多大的嫌疑,不日可讯明释放。现在我的衣衫裤都破烂了,天气炎热,请先生替我买一套衫裤来,谢谢!


    4楼2013-11-22 16:36
    回复
      杨虎带着人,亲自前往陆军监狱提审陈延年,陈延年坚持自己先前的口供,拒不承认自己是陈延年。那时,韩步先已经叛变投敌,被押来与陈延年对质,陈延年情知再也不能掩饰身份,鄙视地看着韩步先,抿着嘴一言不发。
      韩步先想劝说他投敌:“延年,硬挺下去没有好处,你何必——”
      “你住嘴!离我远些,。”
      韩步先灰溜溜地走了,连头都不敢回一下。
      陈延年理理一头乱发,傲然地说:“我就是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我唯一可以告诉你们的就是这些了,其他的,一概免谈!”
      为了从陈延年口中得到关于上海地下党的机密,敌人对他实施了严酷的刑讯逼供,什么刑法都用在了他的身上,可是,陈延年坚不吐实,几天下来,他被折磨得鲜血淋漓,体无完肤,党的机密却丝毫没有落到敌人的手中。
      入狱后,赵世炎同样受尽种种了酷刑的折磨,他恪守着信念,只字也未向敌人吐露,对着万般逼问,他的回答只有一句:志士不辞牺牲!敌人对他无何奈何,只得扣上了沉重的脚镣,将他收监投狱。


      6楼2013-11-22 16:38
      收起回复
        “父亲,您好吧?”
        乔年的妻子史静仪也含笑问候了陈独秀:“父亲,您好。”
        虽然喜不自胜,但陈独秀脸上神情却依然平淡:“乔年,静仪,你们这是从哪里来?还记得有我这个父亲?”
        陈乔年陪着笑说:“父亲,不是我们不来看您,前段时间,我得了伤寒,卧床不起,一躺就躺了两个月。病刚好不久,就接到中央的通知,让我来上海。刚来才没有几天,到中央去报了到,就和静仪一起看您来了。”
        “哦,我也晓得你得了伤寒,很为你担心,可是,那时候汪精卫已经在八方抓捕我,中央不许可我去医院看你,来了上海,就更没有你的消息了,我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想你的哥哥,想你。”
        说着,陈独秀的神情黯然了,延年惨死已经快半年了,悲伤和思念还时不时地袭上心头,萦绕不去,折磨着这个日见孱弱的父亲,再加上在党内受了批判,心情郁闷,才短短的半年时间,陈独秀看上去虚弱苍老了许多。
        史静仪赶快说:“父亲,我们这不是来了吗,现在,一家人都在上海,以后见面的时候多得很。”
        “你们坐吧,待会一起吃晚饭。”
        “好的。”
        乔年来之前,已经听说了父亲的一些情况,从党的领袖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关于对他的安排,中共和莫斯科方面都煞费苦心,莫斯科希望他能够去苏联,开阔眼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可是,他果决地拒绝了。他对前来传达中央意见的人说:中国人的问题只有中国人才清楚。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别国的地盘上去研究中国的问题?在自己的国家里难道研究不出来么?我明白,中央是要牺牲我们两个人,来为大革命的失败找到渊源。一个是我,另一个是谭平山。
        这以后,又有人几次向他提出到莫斯科的事,他要么置之不理,要么硬邦邦一句话顶回去:我哪里都不去,死也死在这里。


        10楼2013-11-22 20:24
        回复
          得知陈乔年被捕,狱外党的同志们十分焦急,党中央决定尽最大的努力挽救他。听说他的身份没有暴露,大家都觉得救他出狱还有很大的希望。想出了很多的办法,计划用重金打通关节,赎他出狱。
          在狱中,许昊白、郑复他也在想方设法地想瞒过敌人,营救陈乔年。他们都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换得乔年的安全。可是,两个人的身份都已经暴露。顶替的计划没有实施的价值,他们不情愿眼睁睁地看着陈乔年像他的哥哥一样,惨死在凶残的敌人手中,两个人日思夜想,想找到挽救乔年的办法。
          与他们同时被捕的还有一位叫做周之楚的同志,是南洋华侨富商子弟。人很年轻,信念也极其地坚定。被捕后屡屡地遭受了敌人的刑讯逼供,他很坚强,没有暴露党的秘密,也顶住了敌人的拷问,没有供出敌人急迫想要捕获的陈乔年的真实身份。
          许昊白和郑复他几经商议,觉得只有让叛徒不认识的周之楚冒名顶替陈乔年最为合适。然而,一旦顶替了陈乔年,极有可能会失去逃生的机会,对于这一点,周之楚肯定知道得清清楚楚,他能够同意吗?
          眼见得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许、郑二人知道,陈乔年身陷狱中的时间多一天,就多几分暴露的危险。经过再三的犹豫、考虑,他们觉得不能再耽误了,就一起找到周之楚,进行了一场秘密谈话。


          13楼2013-11-22 20:27
          回复
            悠悠地醒来时,已经身在牢房里。时近黄昏,身边围着同牢的难友,看着他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大家都脸色沉郁,默不作声。陈乔年咬牙坐起身来,看着大家,朗声说道:“吃几记耳光,挨几鞭子,泼几桶凉水,算个啥?大家还不是都这么挺过来的。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只会这两手。”
            夜深了,陈乔年浑身伤痛难以入眠,他碰碰挨着的许昊白:“昊白,你醒着的吗?我有几句话想托你带给组织。”
            “乔年,你说。”
            “敌人知道了我的身份,这下我是必死无疑的了,许身革命以来,我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即使填身沟壑,也绝无悔意。自我入狱以来,组织千方百计,设法营救,我是心存感念之心,也希望能够脱身出去,更加努力地为党工作。现在,身份暴露了,营救已经没有可能了。请你转告组织,不要再为救我而费心了,也不要再为我而花钱了,把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会坦然地面对最后的考验的。”
            “乔年,功亏一篑,我实在为你惋惜。”
            “没有什么,昊白,让我们的子孙后人享受前人披荆斩棘得来的幸福吧。”
            “乔年,你对组织和家庭还有什么话要带出去没有?”
            “对党的尽力营救,表示衷心的感激,对于家庭,毫无牵挂。”
            最后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来到,陈乔年坦然地等待着。每到放风的时候,他拖着十几斤重的铁镣步出牢房,站在中庭,透过密密的电网,重重的铁栅,久久地仰望着头上的天空,一只飞鸟掠过,影子投在他脚下的地上,他会专注地看飞鸟的影子,又专注地去看掠过的飞鸟,飞鸟和飞鸟的影子都不在了,只有岗楼上哨兵枪上的刺刀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冷浸浸的,闪着寒光。
            短暂的春天眨眼间过去,初夏携带着阵阵灼人的熏风,一程程地走近了人间大地。高墙外的大树枝叶繁茂,在风中婆娑舞蹈,蓝天上,朵朵白云漂浮,远处,长江波涛汹涌万里奔流,远方,昆仑群峰叠嶂刺天戟地。陈乔年已经参透了生死,已经明悟了来去。死去,不过是将身体回归到天地之间,同山岩共峥嵘,同流水共清澈,同草木共枯荣,同日月共灿烂,因此,不能把它视之为一道畏途。他的心境很平和,没有惆怅,没有失落,他知道,自从自己走上这一条路的那一天起,这生命就已经不属于他了,他甘愿用这短暂的生命,为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美丽的一页,落下了一个标点,留下一个符号……。


            19楼2013-11-22 20:40
            回复
              周之楚(?~1931) 祖籍广东,南洋华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1927年从事党的宣传工作,后被捕,囚禁狱中。1930年,经父(华侨巨商)斡旋保释出狱,在随父赴南洋途中又悄然折回,继续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在中共闸北区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工作。1931年两度被捕,化名林伯英,后在狱中被折磨致死。<?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2楼2013-11-23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