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mason吧 关注:4,476贴子:12,857
  • 14回复贴,共1

130831共济会种族问题的历史解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共济会的种族问题,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首先要清楚共济会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同总会所之间的教义差异。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9-04 01:01回复
    【共济会的教义体制与组织结构】
    很多人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只要一提共济会就认为是指一个统一的组织,也就是说共济会有统一的纲领与制度,这点是违背事实的。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9-04 01:03
    回复
      教义体制:
      在教义上,目前英美体系的共济会最高纲领性文件为1723年由英国总会所确立的<安德森宪章>,是传统上全球共济会的基本教义与指导。此后在1734年由古典派的富兰克林修订,成为北美各个总会所的最高行为准则,后来北美苏格兰礼的确立者与33度共济会总导师艾伯特•派克所著的<道德与教条>同样被广泛传播,成为英美共济会体系的又一部指导手册。而在18世纪末重新整合成立的法国大东方共济会,则修改了许多针对安德森宪章的解释,以至于大东方在入会限制上修改为不分宗教信仰,同时接受有神论与无神论,并且允许会员在集会时公开针对这种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的探讨,大东方也在官方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政治上则比较倾向激进的左翼。此外,一些小型总会所如东方之星、太子殿、瑞典式等与上述主流教义又有显著的不同之处。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9-04 01:04
      回复
        组织结构:
        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全球共济会的组织结构。 全球共济会以总会所为单位,总会所要遵守所在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因此不同政权范围内的总会所之间是彼此独立的,行动受到所在地司法的管辖。因为受到这样的政治影响,在比如受到现今中国内地法律的限制而无法成立共济会的集会所。总会所就是所在辖区的最高管理机构,总会所下属众多的分会,各分会由总会所编号管理,受所属总会所的统一管辖。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9-04 01:04
        回复
          【共济会种族问题的历史演变】
          共济会建立之初在他们自己的道义宣传里面是主张种族间平等的,但是当时的大环境并非如此。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9-04 01:04
          回复
            18—19世纪在全球都是白人的文明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大不列颠的日不落帝国,而全球第一个总会所就是建立在英国伦敦,英国总会在建立之后便是走的一条社会上层阶级的路线,以至于当时的核心充满大贵族与王室成员,底层群众与有色人种不被接纳。这里的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社会下层与有色人种的文化教育素质偏低所致,而共济会道义里面的基本要求就是会员的高素质以及相伴随而来的社会影响力,当时的共济会正处于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恰恰需要这类人群。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9-04 01:05
            回复
              这种状态激起了部分初期建立者的不满,于是他们分裂出去,自称古典派。这一部分主要是因阶级问题,也就是反对贵族与王室。美国独立战争的发起者们多是共济会会员,他们便属于古典派,从他们的主张可以看出这个派系并没有注意到种族平等的问题。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9-04 01:05
              回复
                英国共济会的这种状态直到19世纪初才结束。在当时英国的全球影响力已经没落,其地位被新兴的欧陆民族国家所取代。因此在北美独立以后分裂的英国共济会又合并成现在的英格兰联合总会UGLE,其前身就是1717年成立的全球第一个共济会总会所。在此之后,北美的古典派共济会以州为司法范围成立全美各地的总会所。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9-04 01:06
                回复
                  随着全球殖民时代的结束与民族国家的崛起,种族平等问题越来越被世人所关注。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9-04 01:06
                  回复
                    在北美,1862年,亚伯拉罕•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种族平等运动在北美开启。对于共济会来说,最早涉及种族问题的变革始于1869年,法国大东方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总会所通过了一项决议,也就是在接受会员上不分种族肤色,这次破格的先例造成了共济会历史上的一次大地震,保守的英国总会拒绝承认路易斯安娜州总会所为共济会大家族的一员,这是第一次的决裂。而北美古典派虽是对其认可态度,但是他们本身仍然未做出任何改变。此前,北美的非裔 于1847年自己成立了接纳有色人种的太子殿(Prince. Hall )。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9-04 01:07
                    回复
                      而在北美的华裔因为活动比较封闭,多是聚集于唐人街区内,对于白人的活动了解和参与较少,加上种族限制,很晚才参与到共济会的活动。 洪门在北美是华裔的实际领导组织,与共济会有些地方很像,同为兄弟会性质,因此华裔更愿意加入洪门。 目前华裔在美国加州的共济会有不小的影响力,已经有好几位华裔担任过总导师一职。这种状态让洪门与共济会有了一种同盟的关系,洪门也效仿共济会的组织形式,甚至照搬共济会的符号与名字,以至于让人误以为洪门为共济会的下属组织。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9-04 01:08
                      回复
                        在远东,共济会早在18世纪中叶就已经随着殖民入侵而传入,早期也同样仅限于白人。随着西学东鉴运动的普遍开启,满清洋务运动以及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在东亚诸国出现了许多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主张学习欧美体制的知识分子。作为东道主,早期这种仅限白人的状态被打破,这里面的许多人建立了各自的总会所。东南亚的两大共济会为菲律宾总会所与新加坡总会所。菲律宾共济会是由美国传入,民国时代的中国共济会总会与二战前的日本共济会会所都是受菲律宾总会所的支持下建立的,二战期间被日本法西斯政权破坏严重。二战结束后,中国共济会总会退至台湾,日本共济会在美国共济会的支持下成立总会所。新加坡共济会与香港共济会由英国传入,其他的英国在中国内地建立的会所在新中国政权成立后也纷纷退至香港。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9-04 01:08
                        回复
                          在拉美,对于种族问题多是很开放的。在法国大东方体系盛行欧陆以后,西班牙的共济会也被大东方体系所主导, 大东方体系在此时也传入拉美,在玻利瓦尔领导的殖民地独立运动时期, 随着土生白人与西班牙殖民者之间的冲突而出现了种族平等的问题,在各国独立之后,拉美的共济会基本都是法国大东方体系,对于社会平等问题很重视。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9-04 01:09
                          回复
                            在非洲,与其他地区的情况类似,都是一开始仅为接纳白人的,随种族平等运动而开始接受非裔。非洲的共济会根据前殖民地所属国分属欧洲各国共济会的体制,美国的太子殿也有一定影响力。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9-04 01:09
                            回复
                              在伊斯兰国家,共济会是被禁止的,共济会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多是地下的,目前仅在土耳其,以色列,摩洛哥是有合法成立的总会所。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9-04 0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