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15:00,上交所的一纸公告或宣告了光大证券自营部门的“死刑”。上交所公告称:今日交易系统运行正常,已达成的交易将进入正常清算交收环节。
这也就意味着,光大证券的违规下单指令将进入正常清算环节,这样一来,光大证券的自营部门将会因为一个错误的指令,直接使整个自营部门,甚至光大证券遭受灭顶之灾。
业内传闻,光大证券自查报告已上交证监会,8月16日上午的乌龙事件下单230亿,成交72亿,涉及150多只股票。但如果按业内人士推测说是申购中国重工过程中的操作错误,那么仅为了完成中国重工的配置,光大证券都需要花费133.8亿元的资金。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有消息人士指出,交易所已联系上光大证券,是光大系统问题,他们技术人员在查,但还没查出原因。50ETF股票被打涨停,有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光大证券计划通过申购50ETF换停牌的中国重工。
而操作失误的部门,据消息人士透露,是由于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投资部门,在下单的时候,将一个原本是3000万股中国重工的下单指令,最终变成了3000万手(30亿股)。
单纯从需要置换的中国重工来看,要完成3000万股(按照中国重工4.46元的收盘价计算),需要1.338亿元,但由于下错了指令,直接导致需要配置的相应标的股的资金放大了100倍,整体配置的资金规模也放大了100倍,远远超过133.8亿元。
这样大的资金规模将是光大证券所难以承受的。按照海通证券3月28日研报显示,截止2012年年底,光大证券自营盘的规模为214.2亿元,按上述业内传闻,要完成这个交易所需要的资金规模高达230亿元,按光大证券自营部门2012年底1.66亿的收入,自营部门需要干43年。
如果要承担连带责任的话,从光大证券的年报来看,即便是按照光大证券221.72亿元的净资产,也难以为此兜底。
那么,这个交易最终是如何影响市场的呢?通过50ETF(510050)的异动,从盘面上还是可以看出交易过程对市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8月16日,上午11:00-11:08分期间,短短的8分钟之内,50ETF指数的净值也从1.63迅速飙升至1.753,振幅高达7.55%,累计成交金额高达2.73亿元。
从具体的成交金额来看,明显可以看出交易异常的时间段仅仅在11:07分显得尤为突出。
11:01成交598万;11:02成交1159万;11:03成交624万;11:04成交79.47万;11:05成交246万;11:06成交7095万;11:07成交1.31亿;11:08分成交4932万元。
显而意见的是,11:07分的成交量突然放大1.31亿元,达到上午成交量的峰值。业内人士表示,这是有机构通过申购50ETF停牌的中国重工,报单时出现市价报单的操作。
从上述盘面成交的迹象来看,光大证券自营部门批量买入50ETF并置换一揽子股票的时间点,很有可能就是在上午11:06-11:08分期间。
按正常的操作程序来看,如果配置3000万股的中国重工,按当前的收盘价(4.46元)来看, 仅需要1.338亿元(该产品是允许现金替代的前提下)。
但是由于下单上的失误,将3000万股的买入,下单成了3000万手,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下的指令成交放大了100倍,也就是说,光大证券的下单指令如果成交的话,那么他们将以超过原指令100倍的资金来购买中国重工相应的50ETF对应的ETF份额。
简单来说,就是光大证券自营部门本来想买ETF来实现1.338亿元中国重工的市值配置,现在由于下单错误,光大证券需要支付原计划100倍的资金,也就是远远超133.8亿的资金来完成原计划的配置。
在交易所表示成交有效的情况下,单单要完成中国重工的配置,光大证券自营部门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更何况,现在传出光大证券自己承认的交易规模高达230亿元,远远超出光大证券的自营规模。
230亿的资金分配在相应的ETF及一揽子股票之上,这样一来,由于光大证券的下单失误所导致的市场波动就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盘面数据显示,上午11:00-11:08期间,随着上证50指数的波动,上涨指数从2066.31点一跃升至2191.65点,上涨125.34点,期间涨幅高达6.07%,成交金额高达113.01亿元。受此影响,金融、地产、有色等个股纷纷上演涨停秀。
此后,又随着市场的传闻不断涌出而导致个股纷纷回落,给市场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从整天的成交情况上看,受50ETF异动的影响,上证指数冲高到2198.85之后,收盘时回落到2068.45点,跌幅高达5.93%。
按照沪市13.17万亿元的流通市值来看,此次受到波动的市值高达7807.72亿元。不仅如此,光大证券的此次乌龙指所产生的连带作用,对于股指期货的影响也是十分恶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