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之丁丁吧 关注:351贴子:33,652
  • 27回复贴,共1

转载【文章选载】程派艺术纪念演出感言(赵荣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8-15 09:32回复
    赵荣琛:程派艺术纪念演出感言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570070


    5楼2020-11-23 23:39
    回复
      首场纪念演出,由新艳秋、王吟秋、李蔷华、李世济和我五人合演的程派名剧《锁麟囊》,我们先后都饰薛湘灵,在安排场次时,大家团结谦让,毫不计较名次。蔷华演“选奁”,未出场的几句念白先声夺人,[四平调]唱得圆柔醇厚,听来悦耳传情,突出了薛湘灵的一个“娇”字。世济虽然正值患嗓疾,但“春秋”一折,唱得声情并茂,几段[流水]起伏顿挫、节奏鲜明,很有一些“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意思。我演过“归宁”、“遇水”之后,吟秋接演“打粥”、“进府”、“朱楼”、“盘问”(即“三把椅”)数折,都很有光彩。吟秋在程师身边学艺时间最久,受益最多,他的演出沉稳、持重,演唱隽永深沉。“朱楼”一场的上楼、找球的身段、水袖和回头再望锁麟囊的动作,都有师承又有创新。最后“团圆”,由七十三岁高龄的新艳秋接演,她虽年事已长,但精神气度仍不减当年,从她的演出特别能看到一些程师早年的风貌,足见她学得磁实。这出大合作《锁瞵囊》的演出,很是圆满,大家都很高兴。不过,我还想到了上海的玉茹,也想到了已经作古的玉兰,如果她们也都能参加这次合作。


      6楼2020-11-23 23:40
      收起回复
        第二天开场戏是第四代传人李海燕演出的《贺后骂殿》,北京市戏曲学校李文敏(我的学生)所教,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颇有规矩。第二出是新艳秋的弟子钟荣演出的《文姬归汉》“祭坟”一折,钟荣的嗓音又宽又厚,喷口有力,一大段[反二黄]唱得回肠荡气,缠绵幽怨,颇能感人。吕东明是我的学生,她演出了《大登殿》,一段[二六],一段[流水],唱得稳重明快,层次清楚,准确地表现了王宝钏的性格。大轴是新艳秋的《六月雪·坐监》一折,她演得一丝不苟,大段[慢板]唱得悲戚哀伤,委婉尽致,行腔有情,凄楚动人。她那下跪的身段,哀告的眼神,显示了她精湛的表演技巧


        7楼2020-11-23 23:40
        收起回复
          第三天,天津市戏曲学校学生刘桂娟演出了《六月雪·坐监》,然后新蓉演出《三击掌》,她已多年不曾演出了,由于功底扎实,唱来演来,都仍不失原来的风貌。大轴是蔷华和梁庆云同志合演的《武家坡》,蔷华的这出戏规矩大方,不温不火,丞相之女的闺门身份,她拿得极准,唱念都显示了她的功夫实力。


          8楼2020-11-23 23:41
          收起回复
            第四天,上海京剧院王凤莲是吟秋的学生,她演出了《六月雪·法场》一折,唱法、神态都有来头,老师的辛劳已经有了可喜的收获。中国戏曲学院王学勤是世济的学生,她演出了《三击掌》,做派、唱念都俨然有谱,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名师出高徒。压轴是林玉梅同志演出的《碧玉簪》“病房”、“团圆”两折,玉梅同志多年来致力程派,颇有成绩。“病房”一场的[二黄慢板]唱得幽怨缠绵,如泣如诉。“团圆”一场和小生的一段对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革新发展,很有光彩。大轴是吟秋演出的《荒山泪》“寿堂”、“织绢”、“抢子”三折。此剧是程师生前经常演出的剧目,而且拍成了电影。吟秋深得亲传,在唱念上稳而不温,“织绢”的大段[西皮]唱得神满气足。“抢子”的水袖干净而妩媚,袅娜而多姿。


            9楼2020-11-23 23:43
            收起回复
              第五天。新艳秋最小的弟子、南京戏校学生张丽丽演出了《青霜剑》“灵堂”一折,凄历肃穆,很有意境;接着是中国京剧院中年演员、我的弟子张曼玲演出的《玉堂春》“会审”,多年来她用我赠勉的“功无捷径,勤学苦练,艺无止境,精钻细研”这句话,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用功。“天道酬勤”,她的成绩没有辜负她所下的功夫。“会审”这出唱工繁重的戏,她举重若轻地演得很自然。最后是我与俞振飞的《春闺梦》,因为有俞老在场的提带,还多承名小生储金鹏的协助排练,我勉力地演完了这出戏。但自己觉得还很不够,正殷切地期望着广大研究家们能够给以指教。


              10楼2020-11-23 23:45
              收起回复



                11楼2020-11-23 23:50
                回复
                  这次纪念演出的几堂乐队,皆具程派特色,老一辈的鼓师白登云,琴师钟世章、夏魁连同志,他们早年和程师合作,对程派艺术造诣极深。唐在忻、熊承旭的伴奏,是在程派唱腔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可喜的发展,成绩是值得钦敬的。为《锁麟囊》伴奏的鼓师栗振珊和给钟荣伴奏的琴师徐惠民,也具有相当的程派特色。更值得一赞的是新艳秋带来的一堂乐队,他们都是中青年,很有功底,伴奏顿挫有力,起伏多变,有虚有实,托垫得体,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12楼2020-11-23 23:50
                  回复
                    这次纪念演出使我感到最大安慰的是:程派艺术后继有人。几位中青年演员,在今日舞台上获得了这样的成就,实在令人为之雀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还有许多来京观摩的中青年演员没有来得及参加演出,希望以后能再有机会展示一下他们的实力。这次纪念活动,我为程派传人能够团结一起同台合作而欢欣高兴。我为有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而感到满意。希望老一辈的顾曲家和广大的程派艺术爱好者都来热情指教,使程派艺术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注:本文所指的演出是1983年3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的纪念程砚秋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演出)原载《中国戏剧》


                    13楼2020-11-23 23:50
                    回复


                      14楼2020-11-24 18: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