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美吧 关注:491贴子:36,762
  • 7回复贴,共1

灵魂何时入胎 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8-05 21:53回复
    在清朝余樾所著的右台仙馆笔记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在江西玉山县地方,有间叫水南寺的古庙,寺庙的住持叫月印,年约六十余,是一位颇有德行的高僧,常常诵经修行,足不出户。
    月印养有一条狗,十多年了,颇有灵性,每当月印诵经时,一敲木鱼,这条狗必定摇著尾巴前来听经,庙中之人,不管僧俗,见此情形,莫不同感讶异。
    后来,这条老狗忽然不知染上什么癞病,皮毛脱落而且身有臭气,但依然每日前来听经如故,有一天,月印突然告诉他的徒弟说∶「这老狗染病颇令人讨厌,你们把它拉出去杀了!」徒弟听了,都惊讶万分,莫知其意,但因月印平素庄严持重,弟子都不敢违逆,只好将狗叫出,但又不忍心杀它,只好暂时将它拘禁,不使前往听经。
    但过了三天,这只老狗乘隙又偷跑出来听经,月印看到不禁大惊失色,对他的徒弟说∶「你们没有杀掉这条狗,可能因此坏事了!」于是赶紧命令他的徒弟,赶到某村某姓人家去探问,果然发现有一大腹便便的孕妇,生了三天还生不出来,生命垂危,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月印得知后,告诉他的徒弟说∶「你们不忍心杀狗,难道忍心杀这个妇人吗?这条狗不死,妇人肚中胎儿就无法出生!」因此命令徒弟杀掉这条狗后,立刻再去某家探询,果然,那位妇人已经生下一个男孩了,月印跟他的徒弟说∶「这条狗,因为听经得善果的缘故,将托生为某家的孩子,以后会小有禄位,我可能看不到,你们或许可以做个见证。」
    等这个小孩子年纪稍长,常常到庙里来,而且每次都依依不舍的离去,月印常常摸著他的头说∶「善哉!你果然不昧宿根,但因你还有小富贵未享,不适合留在这里。」
    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做了小官,家中亦颇有积蓄,到了晚年时,就常常寄宿在庙中,并大力
    出资整修老旧倾圮的寺庙和供养庙中的和尚,后来活到七十余岁才离世。
    这个故事有一个有趣的重点,就是狗儿不死,则妇人肚中胎儿无法出生,这点从因缘观的角度来看,是这只狗和这妇人宿世有缘,此番注定来当她儿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让我们回归到一个主题上,那就是一般常讨论的∶
    灵魂何时入胎的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在受精的那一刹那,灵魂就入胎了,不然胎儿就无法成长,有的认为是在几个月后,有的则认为是在出生的那一刻,颇是众说纷纭并无定论,但大部份都倾向支持在出生那一刹那才入胎的说法,大部份例证也都支持此说,就像前述狗儿投胎的故事.但此说也有一个疑点,即是,如果灵魂是在出生那一刹那才投胎的话,那么,之前没有灵魂的投胎参与,胎儿是如何成长的?或胎儿与欲投胎灵魂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与见解,如果灵魂不入胎的话,将导致胎儿流产现象。
    阿迦曼尊者,是泰国一位得道高僧(已于一九四九年圆寂),这是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年,当尊者旅居在某个村落时,有一个受他感化很深的老妇人,来请教他有关她禅坐时发生的一个问题,她说她昨天晚上,当心思达到高度的专一时,她突然看到一条微细的线,从她自己的「心」中跑出去了,她感觉很诧异,因此决定跟随著它,想知道这条「心线」究竟往何处去,结果她发现这条「心线」,竟然跑到她侄女的子宫里去了。
    等老妇人从禅定中出来,她感到极度的不安,因为她知道她的侄女当时已怀孕一个多月了,因此她前来请教阿迦曼尊者,准备听取他的忠告。
    阿迦曼尊者闭起眼睛,沈思了一会,然后张开眼睛告诉她说,等下次她静坐时,如果再看到那条「心线」跑出去时,必须要以极坚定不可动摇的决心「剪断」它,如果她心意不够坚决,死后必定「再生」于她侄女的子宫内,成为她的子女,因为她的心一直被她侄女所吸引著。
    等两天后,她高兴的来拜见阿迦曼尊者说,当那条「心线」再度跑到侄女那里时,当下她就以极坚定的决心剪断它了,第二天晚上她再度静坐时,她发现那条线已了无踪迹了,奇异的是,当老妇人剪断那条「心线」后,她的侄女就流产了。
    尊者的弟子听到这个奇异的事件后,很感困惑,就同来请教尊者,尊者告诉他们说,一个人的心意是非常微细而难以觉察的,如果没有开发禅思,是很难去防护它的,这个老妇人因为非常锺爱她的侄女,以致潜意识的心意「溜出去」,即使她仍然还活著,但已为她的来生准备了地方,如果她没觉察或无法下定决心剪断这个牵系,那么,她将注定投生于她侄女的子宫内,成为她的女儿。
    由这个故事发现,一个人虽然还没死,但因为「心力」的作用,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的,都已和来生的去处有了联系,而对自己的「来生」产生了「形塑」的作用,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每个人都还没死,但我们也都同时在参与或决定我们来生的去处或样貌,只是愈接近死亡,「心力」就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已!
    因此,灵魂什么时候入胎,确实因人、因缘而定,并无什么定规,因为即使不入胎,灵魂和胎儿之间仍可产生某种联系的形塑作用 。
    标签:健康人生在清朝余樾所著的右台仙馆笔记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在江西玉山县地方,有间叫水南寺的古庙,寺庙的住持叫月印,年约六十余,是一位颇有德行的高僧,常常诵经修行,足不出户。
    月印养有一条狗,十多年了,颇有灵性,每当月印诵经时,一敲木鱼,这条狗必定摇著尾巴前来听经,庙中之人,不管僧俗,见此情形,莫不同感讶异。
    后来,这条老狗忽然不知染上什么癞病,皮毛脱落而且身有臭气,但依然每日前来听经如故,有一天,月印突然告诉他的徒弟说∶「这老狗染病颇令人讨厌,你们把它拉出去杀了!」徒弟听了,都惊讶万分,莫知其意,但因月印平素庄严持重,弟子都不敢违逆,只好将狗叫出,但又不忍心杀它,只好暂时将它拘禁,不使前往听经。
    但过了三天,这只老狗乘隙又偷跑出来听经,月印看到不禁大惊失色,对他的徒弟说∶「你们没有杀掉这条狗,可能因此坏事了!」于是赶紧命令他的徒弟,赶到某村某姓人家去探问,果然发现有一大腹便便的孕妇,生了三天还生不出来,生命垂危,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月印得知后,告诉他的徒弟说∶「你们不忍心杀狗,难道忍心杀这个妇人吗?这条狗不死,妇人肚中胎儿就无法出生!」因此命令徒弟杀掉这条狗后,立刻再去某家探询,果然,那位妇人已经生下一个男孩了,月印跟他的徒弟说∶「这条狗,因为听经得善果的缘故,将托生为某家的孩子,以后会小有禄位,我可能看不到,你们或许可以做个见证。」
    等这个小孩子年纪稍长,常常到庙里来,而且每次都依依不舍的离去,月印常常摸著他的头说∶「善哉!你果然不昧宿根,但因你还有小富贵未享,不适合留在这里。」
    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做了小官,家中亦颇有积蓄,到了晚年时,就常常寄宿在庙中,并大力
    出资整修老旧倾圮的寺庙和供养庙中的和尚,后来活到七十余岁才离世。
    这个故事有一个有趣的重点,就是狗儿不死,则妇人肚中胎儿无法出生,这点从因缘观的角度来看,是这只狗和这妇人宿世有缘,此番注定来当她儿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则让我们回归到一个主题上,那就是一般常讨论的∶
    灵魂何时入胎的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在受精的那一刹那,灵魂就入胎了,不然胎儿就无法成长,有的认为是在几个月后,有的则认为是在出生的那一刻,颇是众说纷纭并无定论,但大部份都倾向支持在出生那一刹那才入胎的说法,大部份例证也都支持此说,就像前述狗儿投胎的故事.但此说也有一个疑点,即是,如果灵魂是在出生那一刹那才投胎的话,那么,之前没有灵魂的投胎参与,胎儿是如何成长的?或胎儿与欲投胎灵魂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与见解,如果灵魂不入胎的话,将导致胎儿流产现象。
    阿迦曼尊者,是泰国一位得道高僧(已于一九四九年圆寂),这是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有一年,当尊者旅居在某个村落时,有一个受他感化很深的老妇人,来请教他有关她禅坐时发生的一个问题,她说她昨天晚上,当心思达到高度的专一时,她突然看到一条微细的线,从她自己的「心」中跑出去了,她感觉很诧异,因此决定跟随著它,想知道这条「心线」究竟往何处去,结果她发现这条「心线」,竟然跑到她侄女的子宫里去了。
    等老妇人从禅定中出来,她感到极度的不安,因为她知道她的侄女当时已怀孕一个多月了,因此她前来请教阿迦曼尊者,准备听取他的忠告。
    阿迦曼尊者闭起眼睛,沈思了一会,然后张开眼睛告诉她说,等下次她静坐时,如果再看到那条「心线」跑出去时,必须要以极坚定不可动摇的决心「剪断」它,如果她心意不够坚决,死后必定「再生」于她侄女的子宫内,成为她的子女,因为她的心一直被她侄女所吸引著。
    等两天后,她高兴的来拜见阿迦曼尊者说,当那条「心线」再度跑到侄女那里时,当下她就以极坚定的决心剪断它了,第二天晚上她再度静坐时,她发现那条线已了无踪迹了,奇异的是,当老妇人剪断那条「心线」后,她的侄女就流产了。
    尊者的弟子听到这个奇异的事件后,很感困惑,就同来请教尊者,尊者告诉他们说,一个人的心意是非常微细而难以觉察的,如果没有开发禅思,是很难去防护它的,这个老妇人因为非常锺爱她的侄女,以致潜意识的心意「溜出去」,即使她仍然还活著,但已为她的来生准备了地方,如果她没觉察或无法下定决心剪断这个牵系,那么,她将注定投生于她侄女的子宫内,成为她的女儿。
    由这个故事发现,一个人虽然还没死,但因为「心力」的作用,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的,都已和来生的去处有了联系,而对自己的「来生」产生了「形塑」的作用,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每个人都还没死,但我们也都同时在参与或决定我们来生的去处或样貌,只是愈接近死亡,「心力」就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已!
    因此,灵魂什么时候入胎,确实因人、因缘而定,并无什么定规,因为即使不入胎,灵魂和胎儿之间仍可产生某种联系的形塑作用 。


    2楼2013-08-05 21:54
    回复
      所谓入胎,系指另一生命灵魂完全投入胎儿体内或胎儿的雏形胚胎和受精卵内。
      人的灵魂,依入胎先后,一般可分为三种时段:
      (一)
      受精卵着床子宫后,四个礼拜左右。
      (二) 胎儿脱离母体前的刹那。
      (三)
      胎儿脱离母体后的瞬间。
      不论灵魂何时入胎,在精卵结合成受精卵的刹那,将来要入此胎的另一生命灵魂,已经发出一部份气或意识,负于受精卵中。而此时的灵魂,可能尚在别的空间,诸如:灵界,人的肉体空间或动物肉体空间。直到受精卵着床于子宫或胎儿出生前后的刹那,灵魂才完全脱离彼空间,完全入胎于胚胎中或出生前后的胎儿体内;也就是说,一旦精卵结合成受精卵,就有另一生命意识包含其中。
      受精卵细胞在输卵管中,不断地分裂,慢慢转动到子宫。约一个星期后,到达子宫,溶化子宫内膜的表面,而牢牢地附着在那里,着床成功。这是母与子连系的时刻。可是受孕的母体本身,对于体内所发生的这些事情是毫无所知的;等到母体感觉呕吐不适、恶心、胃口不佳,怀疑有孕时,已经是怀孕一个多月了。这会使母体感觉不适的原因,以肉体方面解释:这是怀孕的生理现象;但若以另一角度来看:这就意味着有另一个生命已完全入胎于胚胎中,所产生的生命气和母体的气造成不协调的暂时排斥现象。此时,胚胎已经长到肉眼可见的大小,型态像海马,但已有了心脏的雏形且已在跳动了。虽未长成婴儿,但已经拥有了生命的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进入胚胎后的生命灵魂,由于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它的感觉和思考作用尚无法发挥,所以完全是在失去知觉的昏迷状态;只有发挥生长的作用,随着胚胎的成长而茁壮。母体怀孕大约在十个星期后,体内胎儿,逐渐能稍微感受到母体的喜怒哀乐,而思考作用,则要等到胎儿出生后一段时日才能发挥。
      大体来说,灵魂的正式完全入胎,都在受精卵着床后四至五个礼拜前后,依个人体质而定。至于胎儿离开母体前后才入胎的情况,视特别情况下才有,并不多见。因此,除非人类具有能够不需藉助生命灵魂的作用,而能够制做出活生生、有生命的人的能力,否则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中途扼杀一个生命的成长和延续。因为,此举不但破坏了生命的自然律和因果律,也扰乱了大自然宇宙的和谐。
      灵魂因何入胎其变化过程如何
      灵魂因何入胎 其变化过程如何
      谚语常说:物以类聚。一个生命灵魂之所以会入胎和物母有莫大的关系:就是受父母结合时,父母亲体妹所发出的气相互交流摩擦而生的光气所吸引。换句话说,就是和父母所发生的情,彼此感应共鸣而入胎。缔结父母子女的关系。父母所发出的气和情,都是由父母所发,心动感而生情、生气。情是气的一种。生命灵魂本身受到父母情、气感应,亦发出情、气、和意识彼此相吸相引,而结就了「缘」。同时,父母心灵层次的高低、光暗的程度、发出气的清纯,和受吸引入胎的灵魂的层次高低、光明度,彼此是成正比;正如俗语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子女本质的好坏,和父母亲心灵本质有息息相关的因果关系。
      由于精卵和成受精卵,系由父母亲彼此心灵动情气生,而促成质(精、卵)的结合,自然父母的脾气、性情、习气和意识的种子残留在受精卵中,又和类似的新生命灵魂合为一体,成为子女性情、脾气或意识的一部份,性情、习惯、脾气……种种会和父母有些类似,有时甚至会有过之无不及的现象。所以,古人非常注重胎叫,在妇女一感觉有孕时,就特别注意她的生活环境、屋内摆设、饮食、情绪、心境、意念……等,期望生下气质美好的子女;如能如此,在加上为人父母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心灵趋于真、善、美,则自然能感召层次高的生命灵魂,生下本质好的子女。
      灵魂入胎后,受精卵细胞在分裂、成长的过程中,精神能—灵魂的变化、成长过程是;神化为气,气再化为精,促成胚胎的形成;同时,胚胎吸收母体营养和母体气息相通,间接吸收天地大器,阴阳正气,并将吸收的营养精华转化为气,再转化为神……如此循环不已,使灵、魂、魄和胚胎日渐硕壮。等到十月怀胎,一切准备就绪,哇的一声,胎儿脱离母体,体内生长作用的魂气开始直接和大气物质世界接触,发生呼吸作用:一呼一吸,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以维持婴儿的生存。
      随着岁月的增长,婴儿大约在三十天至四十九pic46天后,已经完全手脚挥动灵活,眼、耳、口、鼻都能发挥视听,哭叫、笑的功能,并能藉眼耳口鼻和手脚表达好恶意思和喜怒哀乐的情绪。此时的婴儿已经是眼、耳、口、鼻、身、心、意七种官能健全,是有精神魂意魄,有知觉,有感受的「人」类一份子了。为了庆贺婴儿的成「人」,自古至今相沿成俗:在婴儿出生满三时天后,都替他做「弥月」之喜,并顺便介绍公诸亲朋好友。
      此文章出自
      德慧善缘网 《灵与我》


      3楼2013-08-05 21:55
      回复


        4楼2013-08-17 12:29
        回复
          释疑解惑


          5楼2013-08-29 12:40
          回复
            千古之谜智者了达


            6楼2013-09-10 19:50
            回复
              我们生命怎么开始的呢?
              2017-06-05 上净下界法师

              丑二、别释 分二:寅一、非等引地;寅二、等引地
              这以下会把结生相续的过程详细地说明。我们生命怎么开始的呢?怎么会有新的生命开始呢?这当然不是上帝创造的。我们看“别释”。“别释”当中分两科:寅一,非等引地;寅二,等引地。
              这个“等引地”就是色界、无色界的禅定,叫“等引地”。这个“等”是指内心的状态是平等的,是一种明了而寂静的平等状态。“非等引地”就是我们欲界的心态。我们欲界的心态不是昏沉就是掉举,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所以它是不平等。所以,“非等引地”是约着欲界众生来说明;“等引地”是约着色界、无色界来说明。
              寅一、非等引地 分二:卯一、初生位;卯二、生已位
              先看这个欲界的“非等引地”。这当中有两科:一,初生位;二,生已位。先讲最初受生的阶位,再说明生命已经成就的阶位。
              卯一、初生位 分三:辰一、出和合识;辰二、难非意识;辰三、设破征责
              “初生位”当中有三段:一,出和合识;二,难非意识;三,设破征责。
              辰一、出和合识
              我们先看“和合识”。当我们前一期生命结束、下一期生命还没开始的时候,在这样的一个过渡时期当中,会有一个“和合识”出现,而这个“和合识”就是阿赖耶识。我们看论文:
              若有于此非等引地没已生时,依中有位意,起染污意识,结生相续。此染污意识,于中有中灭,于母胎中,识、羯罗蓝更相和合。
              这地方是说,假设有一个欲界的众生,他这一期的寿命是由业力所资持,他的业力结束了,他下一期生命又开始要出现了。他死掉以后没有到净土去,也没有到色界、无色界,他又来到欲界受生。他的受生是什么情况呢?
              “依中有位意,起染污意识。”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他是先经过一个明利心、一个非常清楚明了的心识。在这样清楚的心识当中,他一生所造的善恶业力都会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地现前。可能他所造的善恶业已经忘掉了,但是临终的时候,在明利心的阶段都会现前。而所谓的求生净土在这个时候是最重要的时刻,这个时候能够提起正念,忆念弥陀的功德,通身靠倒、一心归命,就会很容易跟弥陀感应道交。
              假设这个明利心没有把握好,过去了,就到了昏昧心。这个人第六意识开始进入昏昧的状态,当然这个时候就提不起正念。昏昧心到最后的时候就进入到闷绝,第六意识完全不活动。从闷绝以后,下一个刹那就是“中有位”,就是中阴身现前。这个时候他没有到净土去,当然就要先经过中阴身。这个时候他依止中阴身的“意”根生起一个“染污意识”。这个“染污意识”就是说,这个中阴身要投胎之前会先看到父母的因缘。这个时候对父母的因缘会产生爱或者是恨,依止这个爱憎的心、这种染污心,这个时候就会去刺激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本身有业力,但是它必须有这种爱取烦恼的滋润,把这个强大的业力滋润而成熟。这个时候,中阴身的“染污意识”这个爱取烦恼生起,最后中阴身死掉的时候,染污意识也消失了,所以这个时候也是进入到第二次的闷绝。
              前面临命终的时候一次闷绝,中阴身的时候又再死一次,七天一死。中阴身这个染污意识死掉以后,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完全不活动了,所谓的闷绝。这个时候阿赖耶识现前,产生“结生相续”,跟我们下一期的父精母血的遗体开始和合而创造了新的生命。
              我们看下一段。
              “此染污意识,于中有中灭,于母胎中,识、羯罗蓝更相和合。”
              这一段等于是解释前面一段的“结生相续”。什么叫“结生相续”呢?就是说,虽然我们临命终的时候的业力,是要受到第六意识的染污意识这个爱取烦恼的滋润,但是这个第六意识在中阴身结束的时候——中阴身死亡的时候,这个染污意识、这个第六意识它也消灭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生命进入到一个闷绝的状态,我们已经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这个时候,唯独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阿赖耶识或者叫“和合识”现前。当然,这个阿赖耶识是受到染污意识的刺激以后把业力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在母胎当中,这个“识”,就是和合识、阿赖耶识,就跟“羯罗蓝”——这个“羯罗蓝”就是父母的遗体,就产生了“和合”。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新的生命又开始了。
              这个地方,是从我们有情众生的生命刚开始成立的时候说起。我们的生命平常阶段都要依止第六意识,见、闻、嗅、尝、觉、知的功能,对六尘的了别,都是依止第六意识。但是我们死亡的时候,当我们死掉的那一刻第六意识是消失掉的,等到新的生命开始的时候第六意识又出现。但是从死亡到新的生命出现,这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第六意识是断灭的,它是闷绝的状态。在这样的一个空窗期——前一生死掉、下一生的第六意识还没有出现之前这样一个所谓“结生相续”的空窗期,假设没有第八识,没有阿赖耶识,我们的生命就不能从前生而转到来生了,不可能。这个地方是讲这个意思。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中断了,这中间有闷绝的一个中断期。
              我们如何把前生的生命跟来生的生命


              IP属地:山东7楼2017-06-05 15:1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9-21 2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