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粹堂吧 关注:175贴子:489
  • 18回复贴,共1

重庆老中医毛顺麟辨治痛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庆老中医毛顺麟辨治痛风的?


IP属地:重庆1楼2013-07-19 11:41回复
    一、病因病机
    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饮食肥甘、七情、劳倦;
    外因:与感受风、寒、湿、热有关。
    病机:可影响肺、肝、脾、肾各脏器,既有皮毛经络的淤滞,又可见脏腑虚损的诸症。
    观点:临床上的分型并非固定不变,但气阴两虚是痛风的基本病机是不容置疑的。病机演变为阴虚或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认识到病情的演变和发展,既能知其常,又可达其变,掌握治疗的主动权。


    IP属地:重庆2楼2013-07-19 11:42
    收起回复
      三、其他传统治疗
      1、药敷疗法
        药敷治疗是中医痛风治疗的优势之一,药力直达病所,疗效显著。药敷治疗方主要是以通络止痛药物为主,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清热药、敛疮药等。
      ● 外搽药酒方
      【药物组成】伸筋草12g,透骨草12g,桂枝9g,羌活12g,独活12g,川乌9g,草乌9g,全当归12g,紫草9g,红花9g,桑枝9g,虎杖9g,络石藤9g,地鳖虫6g。
      【用法】以上诸药,用高粱酒1.5kg浸泡,约1周后待用。先以热水洗患处,后用此酒轻擦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寒痹所致的关节疼痛,活动限制等症。
      ● 当归散
      【药物组成】防风、当归、藁本、独活、荆芥穗、牡荆叶各30g。
      【用法】上药为粗末,盐120g同炒,热敷患处,冷则易。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痛风。
      ● 黄药
      【药物组成】干燥象皮粉1g,蜂蜜300ml。
      【用法】冷开水100ml,三者混合搅匀后备用,将黄药涂于发炎关节表面,每2小时1次。用药期间患部禁止过多活动,禁入冷水。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型痛风。
      2、药浴疗法
      痛风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药浴疗法。
      ● 祛风活血方
      【药物组成】羌活9g,独活9g,桂枝9g,当归12g,荆芥9g,防风9g,秦艽9g,路路通9g,红花9g。
      【用法】煎水1000ml 熏洗患处,每日2~3次。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痛风,表现为关节、肌肉筋络酸痛,活动限制者。
      ● 羊桃淋蘸方
      【药物组成】羊桃、白蒺藜、苍耳、海桐皮、柳树虫末、商陆、蓖麻叶茎、红花各500g。
      【用法】上药加麻叶一把,以水适量煎,去渣取汁,淋洗痛处。
      【功效】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痛风,表现为疼痛赤肿,行立不得,皮肤如小虫行者。
      ● 五枝汤
      【药物组成】桑枝、槐枝、椿枝、桃枝、柳枝各30g。
      【用法】上药加麻叶一把,水适量,煎,去渣取汁,淋洗,洗毕宜就寝,不可见风。
      【功效】舒筋活络止痛。
      【主治】痛风,表现为关节拘挛者。
      ● 热痹沐浴方
      【药物组成】桑枝500g,络石藤200g,忍冬藤60g,鸡血藤60g,海桐皮60g,莶草100g,海风藤100g。
      【用法】煎水沐浴。
      【功效】清热活血,通络止痛,祛风宣痹。
      【主治】痛风急性期,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者。
      3、药膏疗法
      膏药治疗痛风在我国医学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以下列举一些博粹堂的效方供痛风患者选用。
      ● 风火软膏
      【药物组成】防风、大葱、白芷、川乌各60g。
      【用法】共捣为膏,调热黄酒敷冷痛处。2~3日后用大红椒、艾叶煎汤熏洗再敷药,包好。若皮肉热痛用清油搽之。
      【功效】祛风通痹止痛。【主治】陈年痛风,痛风反复发作,病程长者。
      ● 头葛软膏
      【药物组成】川乌头150g,野葛、莽草各500g。
      【用法】以上三味药细切、拌匀,3日后用猪脂2500g与前药入锅中,以草火煎之,以乌头色焦黄为度,以绵滤去渣,收于瓷器中盛。摊贴患处。
      【功效】祛风散寒,除痹止痛。【主治】痛风,手足顽麻。
      ● 头子软膏
      【药物组成】乌头、附子、当归各60g,羌活细辛、桂心、防风、白术、川椒、吴茱萸各30g,猪脂500g。
      【用法】上药细切入豆大,以醋微腌之,经一宿,煎猪脂化,去渣,内药微火煎之,候附子色黄即可成膏,收瓷器中盛。适量贴患处,每日1次。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主治】痛风,顽痹,四肢拘挛。
      ● 芙 黄 膏
      【药物组成】芙蓉叶、生大黄、赤小豆各30g。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按4:6加入凡士林,调和成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
      【功效】清热祛湿,除痹止痛。【主治】湿热痹阻型痛风。
      ● 回阳玉龙膏
      【药物组成】草乌、煨姜各90g,赤芍、白芷、天南星各30g,肉桂15g。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加4倍量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
      【功效】散寒活血止痛。【主治】寒凝血淤型痛风,适用于受凉后痛风急性发作伴有关节寒痛,皮肤色黯者。
      4、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不管是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都可以取得一定疗效,特别在急性发作期的疼痛治疗效果显著。目前针灸治疗主要是根据中医的辨病、辩证论治理论进行通风治疗。由于针灸治疗选穴比较复杂,为方便患者明了何时该接受针灸疗法、何时不适合针灸治疗,博粹堂提示:
      (1)针灸对肥胖型痛风患者效果好,而消瘦型效果差,但不论哪种类型的患者都不能单纯地依靠针灸治疗。
      (2)针灸对各种急性重症并发症应慎用或禁用,对伴有关节、皮肤感染者应禁用。
      (3)痛风人体质多偏弱,正气多不足,极易并发感染,因此针灸部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感染。
      (4)艾灸宜悬灸法,以防灼伤皮肤引起感染。
      (5)如患者在接受针灸前已经服用降尿酸药,针灸时仍应该按原量服用,待病情改善后,再逐渐减量直至停用药物,切不可以用针灸疗法代替药物治疗。
      (6)在针灸治疗期间,应控制饮食,配合食疗,并每日坚持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这对针灸疗效的发挥有促进作用,见效亦快。二、痛风中医临床治疗病例扩展阅读
      【“六对论治”诊治痛风性肾病】
      1、患了痛风,有些药最好不要再吃。
      2、痛风的并发症。
      3、正确的痛风疾病观。
      4、痛风患者的饮食原则。
      5、痛风治疗需要耐心。
      治疗病例
      『毛顺麟医案』三甲复脉汤加味治疗痛风患者
        贾先生,50岁,九龙坡人。
        2007年1月13日初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速、痛风史,本次痛风是第三次发作。现足痛,行走困难,汗多,头晕,心悸,胸闷痛,烦躁睡眠差。
        心电图:T波广泛低平、倒置。心率120/分。血压150/100mmHg。尿酸471umol/L。
      脉沉弦细数。舌嫩绛红,少苔。
      证:肝肾阴虚,肝风走窜。
      治法:滋肝肾,平肾息风。
      方宗:三甲复脉汤加味:
      生龙牡30g,炙鳖甲30g,败龟板30g,生白芍18g,干地黄15g,山茱萸15g,五味子5g,怀牛膝10g,桂枝10g,炙甘草8g,丹参18g,浮小麦30g,蜈蚣10条,全蝎10g,天麻10g。
      2007年8月11日复诊:上方加减共服120剂,西药全停。痛风止,他症除。心率72次/分,血压115/80mmHg。心电图4次均正常。
      脉弦缓略细。舌淡红。停药观察。
      按:本案以痛风为主,伴有头晕、心悸、胸闷痛、烦躁睡眠差等症,因何所致?脉细数,乃阴虚之脉,且舌亦绛红无苔,符合阴虚之判断;弦主风,乃阴虚阳亢而化风,所以此证乃肝肾阴虚肝风走窜。肝风走窜于心则心悸、胸痛、烦躁睡眠差。治当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方宗三甲复脉汤主之。三甲复脉虽有滋阴潜阳之功,但息风之功尚逊,故加全蝎、蜈蚣、天麻,搜风剔络,其力更雄,不仅痛风止,且血压、心电图皆恢复正常。


      IP属地:重庆4楼2013-07-19 11:43
      回复
        好丰富的中医知识呢,,,学习了 大神


        5楼2013-07-19 11:46
        回复


          6楼2013-07-19 11:51
          回复
            此帖必是极好的!!!


            7楼2013-07-19 11:52
            收起回复


              8楼2013-07-19 11:52
              收起回复
                楼主说的好详细哦!学习了!支持一下!


                10楼2013-07-19 11:57
                收起回复


                  11楼2013-07-19 1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