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是繁华都市中的一处天然湖泊,其水源充足,湖水来源于珍珠泉、趵突泉、五龙潭等诸泉,有“众泉汇流,平吞济泺”之说,因湖底为不透水火成岩,且排水便利,故有“霪雨不涨,久旱不涸”之特点。自1958年辟建成园后形成景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京沪和济青等高速公路可直达大明湖的北门。景区内不仅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色秀美,被誉为“泉城明珠”,同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
于21世纪初火爆东南亚,在各大电视台轮番播出的琼瑶剧《还珠格格》相信许多人都看过,那么您还记得剧中那个乾隆皇帝所爱的民间女子夏雨荷吗?就是那个生在大明湖畔,长在大明湖畔的大家闺秀、奇女子。还记得紫薇的家乡在哪里吗?就在济南府。不错,就是这里,济南大明湖。
大明湖水质清冽,湖光山色,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披拂,湖中芦蒲齐茂,水鸥沉浮,游鱼可数。湖中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其风景的最好写照。古时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秋月、历下秋风以及佛山倒影等著名景观都能在景区内观赏到。
济南素来人杰地灵,自古就状元才子辈出,大明湖更是以它的秀美风姿赢得古往今来众多人士的咏赞:“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乾隆曾游览过大明湖,并留下与景区内的特有现象“蛇不见、蛙不鸣”有关的传说故事,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盛赞大明湖:“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称大明湖 “园林美景,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有“人从锦回文里过,舟在画屏风上行”的景象。历代文人如李白、杜甫、曾巩、苏轼、元好问、蒲松龄等都曾徜徉于此并留下著名诗篇。
大明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其历史久远,最早见诸文字是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古时水面浩瀚,南至濯缨湖,西至五龙潭,东北至济南郊外的鹊山和华山,人称“九顷十八亩”。西晋永嘉年间扩建城墙,把湖水分为城内城外两大片;六朝时,因湖内便生荷莲,又名莲子湖;隋唐时代,也称历水陂;宋代,又有“西湖”之称,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曾巩任齐州知州,倡修了北水门,修建了北渚亭、百花堤、湖滨游路等景点,使大明湖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游览风貌;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元、明、清及近现代,增建、改建多处亭台楼阁。建国后,济南市人民政府疏浚湖底、河道,砌垒湖岸,修建引水设施,扩大水源,1958年辟建公园;1972年、1996年两次对大明湖进行清淤治理,使整个景区面积达到86公顷,其中水面46公顷,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4米;2003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大明湖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在景区外进行,景区内的观光游览和娱乐等活动完全不受任何影响),大明湖扩建工程作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的重要配套项目和省、市重点工程,由张建国市长亲自挂帅,进行指挥督导,按照市政规划,将于2009年9月30日之前全部完工。扩建后的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将由“园中湖”变为“城中湖”,形成环湖休闲游览景观线,将进一步强化大明湖作为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景观核心作用,达到彰显泉城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服务功能、强城市活力的效果。
大明湖水陆美景连绵不断,自古就是名人雅士聚集揽胜之地。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各处游客云集,指点观赏,欢声笑语,一派繁华景胜。若于湖之北岸远眺,南山苍翠,环列似屏,倒映入湖,画图难足。漫游湖畔,处处花繁树茂,点点亭台楼阁掩映绿荫之间,大明湖名胜古迹众多,历下亭、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辛稼轩纪念祠、遐园、铁公祠、雨荷厅等30多处名胜景点掩映绿荫之间,应接不暇。步移景异,游趣无穷。
于21世纪初火爆东南亚,在各大电视台轮番播出的琼瑶剧《还珠格格》相信许多人都看过,那么您还记得剧中那个乾隆皇帝所爱的民间女子夏雨荷吗?就是那个生在大明湖畔,长在大明湖畔的大家闺秀、奇女子。还记得紫薇的家乡在哪里吗?就在济南府。不错,就是这里,济南大明湖。
大明湖水质清冽,湖光山色,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披拂,湖中芦蒲齐茂,水鸥沉浮,游鱼可数。湖中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其风景的最好写照。古时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秋月、历下秋风以及佛山倒影等著名景观都能在景区内观赏到。
济南素来人杰地灵,自古就状元才子辈出,大明湖更是以它的秀美风姿赢得古往今来众多人士的咏赞:“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乾隆曾游览过大明湖,并留下与景区内的特有现象“蛇不见、蛙不鸣”有关的传说故事,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盛赞大明湖:“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称大明湖 “园林美景,堪悦心目,山色湖光,应接不暇”。有“人从锦回文里过,舟在画屏风上行”的景象。历代文人如李白、杜甫、曾巩、苏轼、元好问、蒲松龄等都曾徜徉于此并留下著名诗篇。
大明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厚重。其历史久远,最早见诸文字是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古时水面浩瀚,南至濯缨湖,西至五龙潭,东北至济南郊外的鹊山和华山,人称“九顷十八亩”。西晋永嘉年间扩建城墙,把湖水分为城内城外两大片;六朝时,因湖内便生荷莲,又名莲子湖;隋唐时代,也称历水陂;宋代,又有“西湖”之称,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曾巩任齐州知州,倡修了北水门,修建了北渚亭、百花堤、湖滨游路等景点,使大明湖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游览风貌;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元、明、清及近现代,增建、改建多处亭台楼阁。建国后,济南市人民政府疏浚湖底、河道,砌垒湖岸,修建引水设施,扩大水源,1958年辟建公园;1972年、1996年两次对大明湖进行清淤治理,使整个景区面积达到86公顷,其中水面46公顷,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4米;2003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5年,大明湖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在景区外进行,景区内的观光游览和娱乐等活动完全不受任何影响),大明湖扩建工程作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的重要配套项目和省、市重点工程,由张建国市长亲自挂帅,进行指挥督导,按照市政规划,将于2009年9月30日之前全部完工。扩建后的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将由“园中湖”变为“城中湖”,形成环湖休闲游览景观线,将进一步强化大明湖作为泉城特色标志区的景观核心作用,达到彰显泉城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服务功能、强城市活力的效果。
大明湖水陆美景连绵不断,自古就是名人雅士聚集揽胜之地。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各处游客云集,指点观赏,欢声笑语,一派繁华景胜。若于湖之北岸远眺,南山苍翠,环列似屏,倒映入湖,画图难足。漫游湖畔,处处花繁树茂,点点亭台楼阁掩映绿荫之间,大明湖名胜古迹众多,历下亭、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辛稼轩纪念祠、遐园、铁公祠、雨荷厅等30多处名胜景点掩映绿荫之间,应接不暇。步移景异,游趣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