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斗教学吧 关注:96贴子:201
  • 6回复贴,共1

【普及〃】未来战争中的十大武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派派论坛 侵删


IP属地:福建1楼2013-07-15 12:35回复
    2、芯片武器
    芯片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最小器件单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芯片武器是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做手脚,使对手的指挥系统受制于人。其主要特点有:一是隐蔽性。芯片武器犹如人体心脏、军队指挥中心、但在世界武器和高技术产品贸易中,要发现这些暗藏的“组件”非常困难。战时,发现何时这些部件被启动更加困难。二是信息性。通过与芯片武器的信息沟通,窃取情报,从“软杀伤”角度影响对手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从而为实施“硬杀伤”奠定基础。三是广泛性。在未来战争中,芯片武器攻击将不只是战略系统,对战役、战术系统的攻击程度也会急剧增加。由于芯片武器可避免大规模的伤亡,为最后取得胜利创造有利条件,因而在未来战场中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IP属地:福建3楼2013-07-15 12:36
    回复
      3、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genetic weapon),也称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运用先进的遗传工程这一新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生物武器,尤其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可实现人工设计与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生物或病毒等。它能改变非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从而有选择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
      军事领域的基因工程是一种种族灭绝的武器。因为人的任何形态都反映了他的基因,因此用基因武器杀人,可以达到灭绝种族的目的。比如说,用基因武器可以只杀红褐色头发的人,也可以只杀矮个子或高个子,蓝眼睛或黑眼睛的人。据透露,一些西方国家正准备制造“种族变异病毒”,通过对具有群体遗传特点的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系统,施加目标明确的化学或生物影响,使基因密码出现差错,从而达到杀人的目的。
      基因武器的分类
      微生物基因武器 生物武器库中的常见家族,包括:利用微生物基因修饰生产新的生 基因武器物战剂、改造构建已知生物战齐」、利用基因重组方法制备新的病毒战剂;把自然界中致病力强的基因转移,制造出致病力更强的新战剂;把耐药性基因转移,制造出耐药性更强的新战剂。
        毒素基因武器 天然毒素是自然生物产生的,通过生物技术可增强其毒性,还能制成自然界所没有的毒性更强的混种族基因武器是当前基因武器库中最具诱惑力的新成员,也是最具威力的一种。目前尚无成功报道,但其现实威胁已迫在眉睫。种族基因武器,也称“人种炸弹”,是针对某一特定民族或种族群体的基因武器。山J几只对某特定人种的特定基因、特定部位有效,故对其他人种完全无害,是新式的超级制导武器。
        转基因食物 利用基因技术对食物进行处理,制成强化或弱化基因的食品,诱发特定或多种疾病,降低对方的战斗力;研制转基因药物,通过药物诱导或其他控制手段既可削弱对方的战斗力,也可增强己方士兵的作战能力,培育未来的“超级士兵”。
        克隆武器 利用基因技术产生极具攻击性和杀伤力的“杀人蜂”、“食人蚁”或“血蛙”、“巨蛙”类新物种,再利用克隆技术复制,未来战场上出现怪兽追杀人的残酷场面将非人方夜谭。
      基因武器的特点
        基因武器的威力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精确的敌我分辨能力,只攻击敌方特定人种。  (2)难以防治,有抗药性,有传染性。秘密施放,难以察觉;若已察觉,也很难破译其遗传密码并进行有效治疗。只在所攻击的同类人种中有传染性。  (3)杀伤力大,成本低廉,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可以大量生产。  (4)对敌方有强烈的心理威慑作用。
      使用
        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简单多样,可以用人工、飞机、导弹或火炮把经过遗传工程发行过的细菌、细菌昆虫和带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它国的主要河流、城市或交通要道,让病毒自然扩散、繁殖,使人、畜在短时间内患上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使其在无形战场上静悄悄地丧失战斗力。由于这种武器不易发现且难防难治,一些科学家对它的忧虑远远超过了当年一些核物理学家对原子弹的忧虑。
        关注基因武器在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人种之间确实存在基因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可能被种族主义者和恐怖主义分子所利用。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种族基因组多样性特点,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设计,研制出针对某一种族的基因武器,从而对某一种族或国家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和巨大的威胁。
        在战略上,基因武器将使作战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使用者只需要在临战前将经过基因工程培养的病菌投入他国,或利用飞机、导弹等将带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他国交通要道或城市,让病毒自然扩散、繁殖,使敌方人畜在短时间患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丧失战斗能力。此外,基因武器可根据需要任意重组基因,可在一些生物中移入损伤人类智力的基因。当某一特定族群的人们沾染上这种带有损伤智力基因的病菌时,就会丧失正常智力。
        在战术上,基因武器不易被发现,将使对方防不胜防。因为经过改造的病毒和细菌基因,只有制造者才知道它的遗传“密码”,其他人很难破译和控制。同时,基因武器的杀伤作用过程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人们一般不能提前发现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一旦感受到伤害,为时已晚,在此之前早已遭到基因病毒的侵袭,很难治疗。此外,基因武器还有成本低、持续时间长、使用方法简单、施放手段多样、不破坏敌方基础设施和武器装备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心理威慑作用。
        目前,至少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都有研制基因武器的计划。美国已经研制出一些具有实战价值的基因武器.他们在普通酿酒菌中接入一种在非洲和中东引起可怕的裂各热细菌的基因,从而使酿酒菌可以传播裂各热病。另外,美国已完成了把具有抗四环素作用的大肠肝菌遗传基因与具有抗青霉素作用的金色葡萄球菌的基因拼接,再把拼接的分子引入大肠肝菌中,培养出具有抗上述两种杀菌素的新大肠肝菌.俄罗斯已利用遗传工程学方法,研究了一种属于炭疽变素的新型毒素,可以对任何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目前找不到任何解毒剂.以色列正在研制一种仅能杀伤阿拉伯人而对犹太人没有危害的基因武器。以前还曾传说苏联将眼镜蛇毒与流感病毒结合,使患者同时出现流感和蛇毒症状,除了这个,苏联还研究出了一种毒素,20毫克可以杀死50亿人。
      基因武器对未来战争可能造成的影响
        基因武器与其他现代化武器比较,除不易防御和被害后难治疗等特点以外,还有成本低、易制造、使用方便、杀伤力大等优势。基因武器可以用人工、普通火炮、军舰、飞机、气球或导弹进行施放,可以投在对方的前线、后方、江河湖泊、城市和交通要冲使疾病迅速传播。将一种超级出血热菌的“基因武器”投入对方水系,会使水系流域的居民多数丧失生活能力,这要比核弹杀伤力大几十倍。一旦基因武器投入未来战争,将使未来战争发生巨大变化:
        战争模式将发生变化。敌对双方可能在战前使用基因武器,使对方人员及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丧失战斗力,经济衰退,在不流血中被征服。
        军队的编制体制结构将发生变化。战斗部队将减少,而卫生勤务保障部队可能要增加。
        战略武器与战术武器将融为一体。未来战场成为无形战场,使战场情况难以掌握和控制。
      为军事防御和军事医学研究带来新课题。
      基因武器的威力
      基因武器的杀伤威力极其巨大。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违规词语,爆炸力强,威力比常规违规词语大3~6倍。用生物违规词语制成的武器战斗部,可使武器的战术、技术性能提高一个数量级。据估算,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效能远远超过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某国曾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相结合,拼接成一种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战剂,用其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倘用其20g,就足以使全球55亿人死于一旦。前苏军研制的出血热菌基因武器投入敌方水源,可使整个流域的居民全部丧生。1979年4月,前苏联的一个生物武器基地发生爆炸,溢出大量炭疽杆菌气溶胶,造成炭疽病流行,死亡1000多人,影响持续10年之久。据美军测算,倘若一枚带有炭疽菌弹头的“飞毛腿”导弹落在华盛顿,便可夺去10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测算,1架战略轰炸机对完全没有防护的人群进行袭击所造成的杀伤面积是:10吨生物战剂可达10万平方米,而基因武器的杀伤力远远超过生物战剂的10倍、甚至上百倍。如果将“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O-157病毒”制作成基因武器,这些“生物原子弹”足以毁灭人类。科学家称基因武器为“世界末日武器”,丝毫不是夸张。
      未来的基因武器 仿制病毒
        指可能通过工程技术仿制的病毒,比如曾经造成4000万人死亡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   旨在消灭某个种族的武器。这种武器的工作原理与研究人员正在研制的基因治疗方法大体相似,那就是通过受害者的基因组成识别他们的身份,然后释放出消灭他们的病毒。
      攻击农业系统的武器
        英国医学会的研究认为,人类应更加小心恐怖分子对农业系统可能发起的生化攻击。因为从技术上讲,恐怖分子能比较容易地实施这种攻击,同时又可能对仪器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生物调节剂
        有些科学家也称生物调节剂为“大脑炸弹”。生物调节剂是指能够攻击人类免疫和神经系统的药剂,比如俄罗斯当局用于结束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的芬太奴。
        通过基因工程制造的炭疽热。研究人员现在已能够改变炭疽热基因,这种研究也带来新的疑问,那就是普遍使用的疫苗是否能有效预防新细菌。
      合成小儿麻痹病毒
        一些科学研究报告显示,用于制造合成小儿麻痹病毒的复制手段有可能被用于合成制造像埃博拉病毒一类的病毒。


      IP属地:福建4楼2013-07-15 12:36
      回复
        5、粒子束武器 所谓粒子束武器就是利用微观粒子构成的定向能量束来摧毁目标的武器。这主要由高能电源、粒子产生装置、加速器和电磁透镜组成。它具有快速、高能、灵活、干净和全天候的特点,可在极短时间内命中目标,适合于对付远距离调整飞行的洲际弹道导弹。但到目前为止,粒子武器的研制不论是技术成熟程度,还是研制规模都不如激光武器,但到下世纪这种武器很有可能研制成功,并成为理想的战略防御性武器。
        粒子武器攻击假想图

        武器种类 俄美正在研究的粒子束武器有两种,一种是地基带电粒子束武器,一种是天基中性粒子束武器
        美国预想中的卫星激光武器(资料图片)

          另有资料显示,粒子束武器按武器系统所在的位置不同,可分为陆基、舰载和空间粒子束武器。陆基粒子束武器主要设置在地面,用于拦截进入大气层的洲际弹道导弹等目标,担负保护战略导弹基地等重要目标的任务。舰载粒子束武器设置在大型舰艇上,主要用于保卫舰船免受反舰导弹的袭击。空间粒子束武器设置在空间飞行器上,主要用来拦截在大气层外飞行的导弹和其他空间飞行器
        武器系统 无论是带电粒子束武器还是中性粒子束武器,作为一种武器系统,它们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粒子束生成装置,能源系统,预警系统,目标跟踪与瞄准系统,指挥与控制系统。其中,最能说明该武器特征的部分是粒子加速器和能源系统,现简要介绍如下:  1、粒子束生成装置   高能粒子束生成装置是整个粒子束武器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用来产生高能粒子束,并聚集成狭窄的束流,使其具有足够的能量和足够的强度。  粒子束生成装置,主要包括粒子源、粒子注人器、加速器等设备。目前,这些设备还存在着不少技术难点有待攻克。其中最主要的是研究适合武器使用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感应直线加速器、电子感应加速器、射频直线加速器都有可能作为高能粒子加速器。现有民用粒子加速器的技术虽可借鉴,但由于它过分笨重,根本无法作为武器系统使用。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使用的5000亿电子伏特质子加速器,仅其中主加速器的直径就达2千米左右,它的两极转弯磁铁,每块长6米,重13吨;4级聚焦磁铁长2米,重约4吨;两种磁铁加起来有1000多块,共同构成一个周长达6千米之多的大环,安放在地下6?米深的隧道中。可想而知,这样的庞然大物,怎么能做武器系统使用呢?因此,研制适用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是粒子束武器发展的关键。
        苏联陆基激光反导武器(资料图片)

          2、能源系统   能源系统是粒子束武器各组成部分的动力源,它为武器系统提供动力,可以认为是粒子束武器的“弹药库”。对以脉冲形式工作的粒子束武器,一般的发电机,一般的供电方法,是不能满足需要的。要把大量的带电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并聚集成密集的束流,需有强大脉冲电源。有的资料介绍,要用粒子束流在导弹体上烧熔一个小孔,需要粒子束到达目标时的脉冲功率为10^13瓦,脉冲能量为10^7焦耳。按照这种需要计算,假如加速器的效率能达到30%的话,即使不考虑传输中的损失,也要求脉冲电源的功率至少为3×10^13瓦。这个功率相当于3万个100万千瓦的电站的总功率。也就是说,在同一瞬间(假设为10^(-5)秒),要求这3万个电站同时向该武器系统提供电力。当然,这是不本可能的。而目前研究的特种发电机的脉冲功率仅能达到10^7瓦,离要求相差甚远。看来,就目前的电源水平,根本无法达到那样高的功率要求。因此,必须另辟蹊径,图谋良策,采用新的供电方法。新的供电方法是,在武器工作之前将能量先储存起来,一旦使用,便能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毁伤破坏目标。现在,美国、俄罗斯正在加紧研制新的储能设备和新的脉冲电源。
        破坏机理 粒子束武器的破坏机理是动能杀伤和γ、X射线破坏。粒子束不受云、雾、烟等自然环境和目标反射的影响,也不会因目标被遮蔽或受到干扰而失效,其全天候和抗干扰性能较好。粒子束直接穿入目标深处,不需要维持一定时间,有利于攻击多目标。如果粒子束没有直接命中目标,则会在目标周围产生γ、X射线,造成第二种伤害和破坏。
        作用表现 粒子束的毁伤作用表现在: (1)使目标结构汽化或熔化; (2) 提前引爆弹头中的引信或破坏弹头的热核材料;(3)使目标中的电子设备失效或被破坏,

         粒子束既可实施直接穿透目标的“硬杀伤”,也能实施局部失效的“软杀伤”。带电粒子束对目标的穿透能力极强,能量集中,脉冲发射率高,能快速改变发射方向。中性粒子束还可对目标周围产生的中子、γ、X射线进行遥测,实现对目标的识别
        主要优点  粒子束武器的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具有激光武器的优点,可以随时射击目标,也能灵活调整射击方向,又可同时拦截多批多个目标。只要能源供应充足,能连续战斗。此外,粒子束武器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未来战争中,它即是称职的卫士,又是超级杀手。  粒子束武器的研制难度比激光武器大,但作为天基武器比激光武器更有前途。其主要优点是:(1)不用光学器件(如反射镜);(2)产生粒子束的加速器非常坚固,而且加速器和磁铁不受强辐射的影响;(3)粒子束在单位立体角内向目标传输的能量比激光大,而且能贯穿目标深处。主要缺点  粒子束武器的缺点主要有:(1)带电粒子在大气层中传输时,由于带电粒子与空气分子的不断碰撞,能量衰减非常快,而中性粒子不能在大气中传播;(2)带电粒子在大气中传输时散焦,因此在空气中使用的粒子束,只能打击近距离目标,而中性粒子束在外层空间传输时也有扩散;(3)受地球磁场的影响,会使光束弯曲,从而偏离原来的方向。
        高技术战争中的应用  根据美国80年代以来的研究结果,粒子束武器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应用主要在于,利用中性粒子束武器进行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和弹头飞行中段的识别。由于粒子束生成装置、能源系统及高能粒子束传输等问题的解决技术难度太大,在可预见的将来把中性粒子束用于洲际弹道导弹弹头中段的识别,也许是唯一可行的应用。
        装备了粒子武器的远战型机甲
          洲际弹道导弹的中段防御既很重要又十分复杂,因为现代洲际导弹在飞行中段除了释放弹头之外,还释放出大量的诱饵假弹头,要进行中段防御,首先必须将真弹头从大量的假弹头中鉴别出来,而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术。采用常用的成像技术和辐射测量技术以及低功率激光或微波检测技术等难以识别真假弹头,而中性粒子束能有效地进行这种识别。


        IP属地:福建6楼2013-07-15 12:40
        回复
          剂进行作业。
            但据1981年4月1 日英国《卫报》报道,英国经过13年的秘密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施放催化剂影响局部天气的框框,从调节大气 基本结构的思路出发,通过人工调节对流层中静电屏蔽层的密度来决定气团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天气和气候的 控制。据称,它可以控制5000公里范围内的天气,而且成功率超过93%。
            气象武器和气象战十分隐蔽,人工影响天气所造成的后果与自然天气变化浑然一体,难以分辨;而且在某时、某地对天气施加的影响效果,可能在几小时甚至几天以后在距作业区很远的地区才表现出来,人们很难发 现其与人工作业之间的联系。因此,气象战可在敌方毫无觉察中达到战争目的。但气象武器也有不足之处,如 不能区别对待攻击对象,参战人员和平民、交战国和中立国,有时甚至连己方和友军部队的行动也会大受影响 。
          武器类型
          温压炸弹
            温压炸弹是美国国防部降低防务威胁局在2002年10月组织海军、空军、能源部和工业界专家,利用两个月时间突击研制的,并成功应用于阿富汗战场。温压炸弹爆炸时能产生持续的高温、高压,并大量消耗目标周围空气中的氧,打击洞穴和坑道目标效果显著。除去用温压炸弹打击洞穴、坑道和掩体等狭窄空间目标外,美国海军陆战队还计划利用便携式温压炸弹打击城市设施,包括建筑物和沟道等。
          制寒武器
            美军曾在距地面17千米的高空试验引爆一颗甲烷或二氧化碳炮弹等制寒武器,爆炸后的炮弹碎片遮蔽太阳,天气骤然变得异常寒冷,这足以将热带丛林中的敌人活活冻死。
          高温武器
            通过发射激光炮弹,使沙漠升温,空气上升,产生人造旋风,使敌人坦克在沙暴中无法行驶,最终不战自败;其钢制弹壳内装有易燃易爆的化学燃料,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粒状粉末,以便提高武器系统的威力和安全性;爆炸发生时会产生超压、高温等综合杀伤和破坏效应。这种炮弹既可用歼击机、直升机、火箭炮、大口径身管炮、近程导弹等投射,打击战役战术目标,又可用中远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远程作战飞机投射,打击战略目标。
          气象武器云雨
          热压气雾武器
            目前(2009年底),英军正研制一种利用热浪、压力和气雾打击目标的精确打击武器。这种武器运用的是先进的油气违规词语原理。这种武器在撞击后弹体燃料会马上被点燃,从而产生大量的浓雾爆炸云团,通过热雾和压力摧毁建筑物内的目标,并且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杀伤敌人,在目标区域内的敌人很快会被压力压死、气雾憋死。
          云雾炮弹
            这种炮弹又叫燃料空气违规词语炮弹,通常使用环氧乙烷、氧化丙烯等液体 气象武器云雨违规词语,将其装填在炮弹内,通过火箭炮或迫击炮发射到目标上空。第一代云雾炮弹属于子母型,即在母炮弹内装3枚子炮弹。每枚子炮弹装填数十千克燃料空气违规词语,并配有引信、雷管和伸展式探针传感器等。当母炮弹发射击到目标上空后,经过1~10秒钟的时间,引信引爆母炮弹,释放出挂有阻力伞的子炮弹,并缓缓地接近目标,在探针传感器的作用下,子炮弹在目标上空预定的高度进行第一次起爆,将液体违规词语混合,形成直径约15米、高约2.4米的云雾,将附近的地面覆盖住,经过0.1秒的时间,子炮弹进行第二次引爆,使云雾发生大爆炸。目前,云雾炮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性能又有较大的提高,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人工消云、消雾武器
            人工消云、消雾是指采用加热、加冷开播撒催化剂等方法,消除作战空域中的浓雾,以提高和改善空气中的能见度,保证已方目视观察、飞机起飞、着陆和舰艇航行等作战行动的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曾使用一种名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1968年,美军为保障空军飞机安全着陆,曾使用过人工消雾武器。
          人工控制雷电
            人工控制雷电,是指通过人工引雷、消雷的方法,使云中电荷中和、转移或提前释放,控制雷电的产生,以确保空中和地面军事行动的安全。人工控制雷电的方法有:利用对带电云团播撒冻结核,改变云体的动力学和微物理学过程,以影响雷电放电;采用播撒金属箔以增加云中电导率,使云中电场维持在雷电所需临界强度以下抑制雷电;人为触发雷电放电,使云体一小部分区域在限定的时间内放电。
          太阳武器
            这是一种利用太阳光来消灭敌方的武器。实际上利用太阳光作为武器,早被使用过。1994年,俄罗斯卫星曾在轨道上安放了一面镜片,镜片的反射光在夜间擦过地球,这说明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在4万米高空集中镜面反射光。据计算,聚集的热源中心温度可达数千度,可以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种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现在新世纪的战争中。
          化学雨
            化学雨武器是从早先的气象武器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武器,在海战中的作战效能尤为明显。它主要由碘化银、干冰、食盐等能使云层形成水滴,造成连续降雨的化学物质和能够造成人员伤亡或使武器装备加速老化的化学物质组成。该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永久性的,一类是暂时性的。永久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用隐形飞机或其他无人飞行器运载,偷偷飞临敌国上空撒布,使敌军武器加速腐蚀,进而丧失作战能力;而暂时性的化学雨武器主要是使敌部队瞬间丧失抗击能力,它由高腐蚀性、高毒性、高酸性物质等组成。
          海啸风暴
            提起海啸,人们无不为之胆战心惊、毛骨悚然。自然界中,海啸是由风暴和地震所引起的。据有关材料记载,1965年夏天,美国在比基尼岛上进行的核试验激发了军事科学家们研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那次核爆炸中,在距爆炸中心500米的海域突然掀起60米高的海浪,海浪在离开爆炸中心1500米之后,高度仍在15米以上。这一试验表明,未来的海啸武器如运用于海战,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巨浪
            对于军舰和海洋设施以及登陆作战来说,风浪是一种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常常导致舰毁人亡,军事设施毁坏。因此,利用风浪和海洋内部聚合能使大洋表层和深层产生海洋潜潮,从而造成敌海军舰艇、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倾颠和人员死亡。军事科学家认为,巨浪武器还可用于封锁海岸,达到遏制敌军舰出海进攻之目的。不过,到目前为止,真正引起巨浪的方法未问世,只是引发了一些小浪级的浪涛,这也算得上是巨浪武器运用成功的前兆。


          IP属地:福建8楼2013-07-15 12:43
          回复
            10、太阳武器
            所谓的太阳武器就是利用太阳光来消灭敌方的武器。实际上利用太阳光作为武器,早在公元300年就使用过。传说,当时罗马舰队占领了叙拉克市,为了打败罗马军队的进攻,当时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动市内所有妇女都带上一面小镜子来到码头,并用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距离最近的一艘军舰上,当时军舰立刻起火。1994年俄罗斯卫星曾在轨道上安放了一面镜片,镜片的反射光在夜间擦过地球,这说明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在4万米高空集中镜面反射光。据计算,聚焦的热源中心温度可达数千度,可以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种武器也很有可能出现在下一世纪的战争中。


            IP属地:福建11楼2013-07-15 12:44
            回复
              -END-


              IP属地:福建12楼2013-07-15 1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