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壁奇石由于特殊区位环境,造就它光润的皮表并保留现在,同样由于它特殊的基岩成矿条件,造就它坚硬的质地、奇特的形状、丰富的彩色。
内蒙古戈壁滩,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北部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一带,即中国和蒙古向南凸出的弧形边境线两侧(蒙古国一侧也有戈壁奇石)。这条弧形国境线,也是大地构造的一个单元,称为蒙古弧形构造带,它是由于中国华北地台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台两大板块相互碰撞、衔接而产生的缝合线(若1500公里左右)。原来在古生代的时候,两大板块之间还隔着古特提斯海。直到早古生代的二叠纪末期(距今约2.3亿年前),两大板块才亲密接触,发生碰撞,进而使欧亚大陆连在一起。开始的时候,这条缝合线是挤压性质的,产生许多弧形深断裂。到了距今约l.4亿年前,即中生代的侏罗纪与白垩纪行将交接班的时候,又发生拉张,引起原本潜藏在上地幔的玄武岩浆,沿深断裂喷发或溢出。喷发次数达十层之多,中间夹红色砂砾石或粘土层,单层厚由2—3米,到35米不等,最厚地段总厚达296米。对成矿意义最大的层位是气孔充填型杏仁状玄武岩。阿拉善地区玄武岩层厚,成矿条件比巴彦淖尔地区优越。
地下深处的玄武岩浆喷发或溢流出来,到地表后迅速冷凝,岩浆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被冷凝其中,气体占位使玄武岩形成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间(气孔或裂隙),为后来充填成矿预备好了地方。
大批玄武浆喷发后,二氧化硅或含碱性金属阳离子很高的热液呈胶状富集,沿裂隙挤上来,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无孔不入,一旦钻入玄武岩气孔,便被冷凝成玛瑙、碧玉、蛋白石、积骨石等气孔充填物。玄武岩气孔的形状,如同铸造工艺中的模具;硅胶热液如同铸造中的铁水,气孔的千姿百态,决定了充填物的千奇百怪。
戈壁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干旱、狂风,昼夜温差变化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岩石的物理风化很快。玄武岩被风化后变成沙土。充填于基岩气孔中的硅质杏仁体便被解放出来,由于其硬度大(摩氏硬度在7左右),往往残留于原地,经受风沙的研磨。这些奇特形状的玛瑙、碧玉、蛋白石等充填物本来就五颜六色晶莹如玉,“天生丽质难自弃”,再经戈壁风沙的洗礼,更加“肌理细腻骨肉匀”。
转自:内蒙石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