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吧 关注:8,074贴子:616,310
  • 16回复贴,共1

【老物】《三国杀武将列传》夏侯渊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三国杀版渊宝头盔


1楼2013-05-18 11:25回复
    其实本来觉得这种“周边类文史书”噱头和给游戏添彩的味道居多,结果果真如此。
    各位看官觉得不错当然更好,如果觉得有啥不好的地方也请一笑而过。
    本文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为了不让不玩三国杀的吧友觉得莫名其妙,对部分完全是为了给游戏技添加契合度的段落略有删减或修改。
    如有任何不当的地方请联系我。
    楼下开更


    2楼2013-05-18 11:27
    回复
      品行端正,义薄云天
      ===================================================
      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
      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魏略》
      夏侯渊,字妙才,由于夏侯渊是曹氏大将,在褒刘贬曹的罗贯中那里,当然是得不到什么好脸色了。在《三国演义》中,夏侯渊要说谋略,自然不足,汉中之战和黄忠交战,屡次处于被动,最后更死于其手;要说武勇,也非一流,被排在五虎大将最末的黄忠一刀斩于马下。然而正史上夏侯渊却自有另一面,不但智勇双全,而且其品德义气绝不下于关云长。
      万事德为先,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位曹营大将的品德如何。曹操在年少时,屡屡得罪权贵,连大宦官蹇硕的叔叔也被他棒杀掉,终落得重罪收场。于是他老人家连忙大喊一声“护驾!”夏侯渊竟然慷慨代罪,替曹操坐牢。曹操也不是吃素的,以其智谋使夏侯渊得以幸免,某则夏侯渊真要提早牺牲,当了“忠臣”了。而当时夏侯渊与曹操还没有上司下属的关系,仅仅因为是好兄弟就舍命相救,小夏侯的人品可见一斑。
      东汉末年,本就民不聊生,诸侯连番混战,更把人们逼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夏侯渊的家财比起同样是大魏宗师的曹仁、曹洪就差得远了,曹操起事前,夏侯渊竟到了三餐不继的地步。他死去的弟弟只有唯一的一个女儿,竟然毅然弃掉了自己的一个儿子来节省粮食,供养侄女。这是多么伟大的抉择,想来夏侯渊做这个决定时是多么的痛心疾首。然而戏剧性的是,夏侯渊侄女最后却和曹氏死敌张飞成婚,其女更成为刘禅的皇后。


      4楼2013-05-18 11:32
      回复
        南北征战,平定叛乱
        ====================================
        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故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魏书》
        曹营中,将士云集,要想在曹营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夏侯渊在其征乱的生涯中,前期是没有什么闪光点的,主要的任务是运送军粮,平定后方叛乱。早在征陶谦、战吕布时,同为宗室的曹仁,还有五子良将里比较老资格的于禁和乐进就已经独立带兵。到了官渡大战,张辽、徐晃也分别破袁军前锋、断袁军粮草。而夏侯渊在袁作战时,却是担负着运送粮草的任务。任务虽重,但终究不及上述诸将威风。
        也许是基础任务才能锻炼人,夏侯渊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作战风格--“闪电战”,信奉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敌人施以无法预料的打击。要施展闪电战术,平时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急行军透支体力之后,抵达目的后还要对敌人作战,这需要士兵平时的素质非常高,可以看出夏侯渊平时对士兵的训练应该下了一番苦功。另外,要闪击敌人,自己就必须放弃粮食辎重--行军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夏侯渊的“闪击”必须是一击即中,将敌人彻底打败,否则后果严重,这就需要夏侯渊自己判断准确。
        夏侯渊在督关西之前,主要负责平定后方的判断,指挥于禁破昌豨、指挥徐晃破商曜、指挥朱灵破刘雄,由于夏侯渊属于曹氏势力的宗师,因此有权指挥身为外姓的五子良将,显然,这也是曹操刻意安排的结果,但平心而论,这时的夏侯渊虽然打出了自己的风格,但还是略逊五子,真正杀出个名堂,成为一代名将,还是在战关西之后。


        5楼2013-05-18 11:32
        收起回复
          好,留名


          6楼2013-05-18 14:15
          回复

            一代名将,虎步关右
            ====================================================
            太祖下令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曹操在渭河之战中以精湛的战术加上巧妙的离间计一举歼灭马超韩遂的关西联军,然而,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关西,也就是函谷关以西,以汉朝的行政区划来说,主要是雍州,凉州两个大州,这里民风果劲,善于御骑,而且由于地域广大,势力分散而繁多,马超韩遂虽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日理万机的曹操也不能老在这里耗着,于是选出一位有实力、老资格、信得过的将军留镇于此成为首选的良策,而夏侯渊就成为曹操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三国演义》中谋略至上,其次就是主将的单挑能力,随处可以看到某某杀掉对方大将,然后一个掩杀过去,一万人也能打败十万人,但显然战争绝不是这样(要真这样蜀国早统一天下了)。曹操常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马超智谋一般,如何让曹操如此惧怕?因为曹操怕他的骑兵。关西人身体素质比较好,而且骑术普遍比中原人要好,中原人的骑术则比江东,西川要好,这就是为什么孙权惧怕和曹操陆战,而曹操也惧怕和马超交战的原因了。而夏侯渊能做到比骑兵还快,实在是值得钦佩的。
            虽然夏侯渊善于闪击,但高手过招,常常是千变万化的,他也会因地制宜加上巧妙的战术来使自己的神速威力发挥得更强更出色。比较经典的战役是长离之战。当时韩遂屡被打败,逃入氐族,勾结氐王千万,守住兴国。夏侯渊认为兴国城非常坚固,攻城损耗太大,不如引诱他们出来野战。他经过观察,发现韩遂收下羌人的家多在长离,如果去打他们,羌人担心自己的家受到袭击,必然会前来决战。于是再次使用他的拿手好戏“神速战”,让部下守着辎重,自己率领轻兵步骑袭击长离,逼使韩遂来救。而当时作为败军之将的韩遂竟还有一万多骑兵,可见真是死而不僵。夏侯渊的手下见了都害怕,希望树立营盘来遏制韩遂骑兵的冲锋。而夏侯渊非常了解自己神速战的弱点,就是非常损耗己方士卒的气力,如果再建立营寨,就更难取胜了。而且他也看到自己已经攻破了敌军的家乡,敌军此时的斗志应当懈怠,于是他毅然说道:“我斗转千里,今复作营堑,则士众罢弊,不可久。贼虽众,易于耳。”一鼓作气,对远来的韩遂骑兵迎头痛击,把韩遂再次打得大败。
            经过大约三年多的时间,夏侯渊把韩遂和马超打得满街跑,马超被逼离开关西,改投汉中,韩遂终被杀死,其余各个残余势力如宋建、杨秋、梁兴等全部被灭掉。曹操非常高兴,高度称赞夏侯渊,并在打下汉中张鲁后,封夏侯渊为征西将军,负责总督整个汉中。


            7楼2013-05-19 12:19
            回复

              陡逢强敌,兵败身亡
              ==============================================
              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曹操委派夏侯渊负责总督汉中,由于对手是刘备,远非马超和韩遂能比,因此留下张郃、徐晃、郭淮等有水平的将领去辅助,更委派另一支军团曹洪和曹休配合,以备不虞。但他低估了刘备夺取汉中的决心,也忽略了夏侯渊的作战适应性。三十年来,夏侯渊均是负责进攻,因此也形成了他的闪电战行军方式和闪击对手的风格,但现在这个任务主要是防守,并且防守的还是山岭纵横的汉中,也就是说,夏侯渊的优势荡然无存了。
              在夏侯渊刚刚接任之后,趁着刘备返回荆州和孙权争荆南三郡之机,由张郃奉命前往巴中威胁蜀地,结果却被张飞打至裸奔,“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间道退”,自此刘备一方就开始反客为主,谋夺汉中。
              整个战役刚开始,刘备一方一度处于劣势:张飞和马超的行军意图被曹休猜透,陈式欲截断马鸣阁道却被徐晃识穿并击破,进入武都的吴兰和雷同被杀,这些战报都能令曹操高枕无忧。然而,这些也许是刘备试探性的进攻,随着法正建议对汉中发动全民总动员式的进攻,汉中之战的形式逐渐逆转。
              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刘备亲率主力进攻阳平关,和夏侯渊交战,双方相持足有一年。无论是本次战役的策划者法正的“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还是新任的蜀郡太守杨洪说的“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作为后勤的诸葛亮更是尽其所能调动军械物资来支持,这一切都表明刘备方这次是上下一心要毕其力而一役的;反观曹军一方则似乎小看了刘备势力的决心,一年来,曹操未有一卒相缘。而到了公元219年1月,从双方的军队运作调动来看,明显刘备已处于优势。
              关键性的扭转是刘备登上定军上扎营,本来处于主动的夏侯渊和张郃反而要过来进攻,明显被对手牵住了。而军师法正看穿了曹军的布阵,一声下令,刘备分兵十路来攻,到处放火烧曹军的鹿角营寨。正所谓“慈不主军”,这时身为主将的夏侯渊竟因一念之差连犯两个错误,首先分兵一半去救张郃,令自己的防卫力减少,而刘备这时本来就是去打张郃,无法打下,便转过头来打夏侯渊,这时的夏侯渊竟亲自补鹿角,护营寨,结果在黄忠一阵冲锋下,夏侯渊终于死于乱军之中,汉中易手。
              夏侯渊的这次失败,终于以付出生命为代价。一次失败是多次错误的交集,曹操把夏侯渊投非所地,低估刘备的决心和能力,及夏侯渊临阵犯错,这些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事后曹操才知道刘备有法正策划,叹息到:“吾略尽天下奸雄,独缺法正邪?”面对刘备、法正和黄忠这样的黄金组合,夏侯渊在不得其地的情况,失败也是必然的了。


              8楼2013-05-19 12:20
              回复
                谢渊宝大爷支持
                明天更最后两节
                《子孙满堂,文武相全》、《孤女奇缘,远嫁蜀中》


                9楼2013-05-19 12:25
                回复
                  再多送一点经验吧,LZ还要打验证码太辛苦了,祝早入3级


                  10楼2013-05-19 13:19
                  收起回复
                    加精鼓励下


                    IP属地:广东11楼2013-05-19 19:58
                    收起回复
                      孤女奇缘,远嫁蜀中
                      ===========================================
                      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 ---《魏略》
                      三国之中,魏蜀是仇战之国,本当势不两立,然而两家却结下亲戚之缘,关键就在于当初夏侯渊以自己儿子的性命换回亡弟的孤女。这个女子早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时就已经结识了张飞。这二人也当真有缘,当时刘备在徐州被曹操击败,刘关张三人失散,刘备投袁绍,关羽投曹操,而张飞则带着一丁点儿人马做他的山贼。刚好这位夏侯小姐上山樵采,遇上了张飞,也许是张飞自己一见钟情吧,就被抓去做压寨夫人了。此后夏侯小姐就随张飞东奔西跑,并为张飞生下女儿,这个女儿后来嫁给刘禅,当了皇后,母仪天下。史上张飞的两个女儿都是刘禅的皇后,第二个女儿还是不是这位夏侯小姐所生不得而知。但至少长女应当是的。后来夏侯霸投蜀,刘禅还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向夏侯霸示好。这段姻缘也算是一时佳话,对魏蜀这么一对仇战之国平添一点浪漫。
                      ============================================
                      (完)


                      13楼2013-05-20 16:53
                      回复
                        关于历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只是《三国杀武将列传·魏传》中作者的观点而已,难免存在偏激和不妥,理解万岁


                        14楼2013-05-20 1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