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11集,楼主继续来写天主教双王婚姻关系的最后一部分——政治上的“背叛”和继承。)
天主教双王年龄相若,人们很难想到伊莎贝尔会比斐迪南早死了12年。一些材料指出,伊莎贝尔死于妇科病,大概是子宫癌,这和她生育了5个孩子,还有一个死产有没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她比丈夫先去世,为他和他们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危机,那就是继承危机。
根据婚前签订的条约,斐迪南对卡斯蒂利亚的统治正当性来源于他和伊莎贝尔的婚姻,因此当伊莎贝尔去世后,卡斯蒂利亚的王位必须由他们的孩子继承,而不能由斐迪南继承。从法理上说,这是合法的;但从实际上说,这是不合理的,至少对斐迪南而言。这就好比今天,夫妻双方中一方去世,遗嘱里把所有财产都留给孩子,却不留给还在世的配偶,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夫妻共同财产……斐迪南有一万个理由生气。
那么,伊莎贝尔为什么要留下这样明显对斐迪南不利的遗嘱呢?因为尽管经过30年的合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还是两个国家,而且卡斯蒂利亚还是其中更大、更强的那一个!大家看剧情应该能感觉到,当时的阿拉贡有点今天朝鲜的味道——穷兵黩武,军力一流而国力三流,只是西班牙东北部边境的小国,和法国常年处于战争状态,越打越穷。卡斯蒂利亚就不一样了——13世纪时卡斯蒂利亚就包括卡斯蒂利亚、莱昂、托莱多(剧中的卡里略就是托莱多大主教)、纳瓦拉以及巴斯克诸省;伊莎贝尔时的卡斯蒂利亚大概是今天西班牙的坎塔布里亚、拉曼查、马德里等地,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腹心地带,所谓得“天下之中”,200年来都是半岛上天主教诸王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我们看到,卡斯蒂利亚的文化也逐渐形成西班牙的主体文化,今天的西班牙语通常也被认为是由卡斯蒂利亚语演化而来——就像我们的汉文化。
换句话说,在和阿拉贡的合并中,卡斯蒂利亚是强势的一方。双王统治并无不可;但如果由阿拉贡国王统治了卡斯蒂利亚,不就和穷亲戚在富亲戚里当家一样?你让卡斯蒂利亚那些贵族如何接受?在伊莎贝尔的时代,欧洲王室的中央集权刚刚开始,后来牛皮烘烘的查理五世、路易十四还是DNA状态;那时,国王得不到贵族和议会的支持就会完蛋,或者引发内战……实际上,当斐迪南试图从女儿胡安娜那里重获统治权时,他就受到了卡斯蒂利亚贵族的抵制,后者们宁肯将胡安娜的丈夫、勃艮第大公腓力(一个“外国人”)扶上卡斯蒂利亚的王位,也坚决不让斐迪南染指。伊莎贝尔一生明智,怎会做出违反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决定?有野史说,从伊莎贝尔患病到弥留,斐迪南不断劝说她修改遗嘱,但女王强撑精神敷衍了事,最后还是留下“斐迪南代表胡安娜”统治的条文——尽管这一切对她那位非凡的丈夫极不公平。
伊莎贝尔和斐迪南所有的纹章上都写着一句话:“伊莎贝尔和斐迪南,他们平起平坐。”这是两人共同的座右铭。尽管在双王共同统治的时期,你很难分清两人的作为,但所有的史书都承认,斐迪南的光芒只是被伊莎贝尔掩盖了。伊莎贝尔的遗嘱,等于是她给丈夫留下的最后一片云、最后一道题;或许她心底深处也知道,这对他并非无解!
我们必须承认,斐迪南从头到尾就没打算让胡安娜继位。但是,斐迪南有非常正当的理由不让胡安娜继位——切记,权力是食粮!
伊莎贝尔和斐迪南婚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期待他们唯一的儿子、阿斯图里亚斯亲王胡安继承王位,从血统上完成西班牙的统一。但是,两个强势父母造就的是一个体虚气弱的儿子。多病的胡安不到20岁就死于肺结核,他和奥地利的玛格丽特的遗腹子也出生不久夭折。失去男性继承人对天主教双王打击极大,伊莎贝尔的健康状况从此每况愈下。不过,继承权由此转到天主教双王的长女(剧中的活道具小baby)伊莎贝尔手中——作为当时的葡萄牙王后,她被封为阿斯图里亚斯公主。然而,就在胡安去世一年后,伊莎贝尔也死于生产。而在母亲死亡那一刻,伊莎贝尔和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的儿子米盖尔就成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王国的继承人!如果这个孩子顺利长大,或许今天的伊比利亚半岛就是一个国家。但遗憾的是,米盖尔又很快夭折了。
这一下,“阿斯图里亚斯公主”的头衔就轮到了天主教双王的第3个孩子胡安娜。
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势和盟友,胡安娜被父母早早安排,远嫁佛兰德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勃艮第大公“美男子”腓力的妻子。如此安排,不知道各位看出什么?反正在楼主眼中,胡安娜的婚姻证明:天主教双王从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女儿继承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可能性!要知道,佛兰德斯(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法国各一部分)在地理上远离西班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政治传统更是完全不一样!即使到胡安娜和腓力的儿子查理五世成为西班牙国王的年代,由于他从小在佛兰德斯长大,《西班牙史》说他连西班牙语都不怎么说,“无论外表还是心理,和外祖父母毫无相似之处……根本就不是西班牙人!”各位还记得伊莎贝尔自己结婚的条件吗?除了“年龄相当”,更重要的是“不使她远离卡斯蒂利亚”,一个国王或女王怎能在远离国土的地方统治呢?胡安娜和双王幼女凯瑟琳的远嫁,说明她们在父母的思维中从来未曾进入过“继承人”的行列。
事实上,成为继承人甚至继承王位后的胡安娜都没有表现出回到西班牙生活的意愿——或许真如正史和野史都指出的那样,她太爱丈夫腓力了,后者的风流韵事更让她不愿意离开到遥远的西班牙。而这一点,成为斐迪南拒绝女儿统治卡斯蒂利亚的最正当理由——她很有可能将天主教双王苦心孤诣缔造的“西班牙”拱手于人!
今天的人们想到西班牙,大概只能想到音乐、斗牛、弗拉明戈舞和足球,现在还要加上“欧猪五国”的称号,和意大利给人的观感差不多。但历史上的西班牙并非如此!由于摩尔人的入侵导致长达700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使伊比利亚半岛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慷慨悲歌之士层出不穷(有人知道“熙德”吗?),人民简朴虔诚、刚烈悍勇、坚忍不拔,而且凝聚力很强,民族认同感远比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地区要高得多!《历史上的西班牙人》以及许多文学作品对此都有详细的描写,楼主就不抄书了。至于西班牙的军事力量,更曾经横扫欧洲——著名的“西班牙方阵”在16世纪成为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的军事制度,而它就形成于伊莎贝尔和斐迪南统治的时代,由斐迪南本人在1505年亲自批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