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吧 关注:205贴子:1,527
  • 6回复贴,共1

【伊莎贝尔和斐迪南】天主教双王的婚姻关系-正史野史和个人分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5-03 20:59回复
    咳咳!各位好!《伊莎贝尔》是楼主看的第二部西剧——至于第一部《天命抉择》,两集之后就被楼主果断弃了。但这一部,楼主到目前为止还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如果字幕组不坑爹,楼主大有可能一直追下去。究其原因:一,楼主过去10年都对西班牙历史极其感兴趣;二,天主教双王的经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值得文学作品和历史学者好好的八一八。初来乍到,目测吧里的各种文还比较少……逐集图文分析剧情的亲很有爱,务必请继续!而楼主自己,决定从历史的角度(正史、野史,当然也要参杂点楼主自己的分析)给大家八一八。
    那么,楼主为什么要写“天主教双王的婚姻关系”呢?因为从历史的角度上说,伊莎贝尔和斐迪南的结合标志着西班牙统一国家和民族的肇始——他们的“合一”就是西班牙的“合一”。为方便各位了解楼主的基本观点和分析脉络,楼主先发制人,用一句话总结伊莎贝尔和斐迪南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以及下面大概差不多或许数千字的内容:权力是食粮,爱情是奖赏,忠诚是奢侈品。
    (接下去是第一部分,楼主先写着,嘿嘿!)


    2楼2013-05-03 21:00
    收起回复
      (更新来了!)
      一、政治
      天主教双王的关系特征,楼主的第一句话就是“权力是食粮”——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吃饭是为了活着;如果对没有权力的强烈需求,伊莎贝尔和斐迪南、“国王和女王”根本就不会变成一个词组。伊莎贝尔嫁给斐迪南的时候不到19岁,斐迪南比她小一岁(你!没!看!错),法国人让•德科拉在皇皇巨著《西班牙史》(各位接下去会多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呵呵)里写道:“(当他们结婚时),她所想要的大概是权力,而不是爱情。”对斐迪南来说,亦是如此。
      没错,这是一门不折不扣的、经典的政治婚姻!婚姻双方与其说在寻找生活伴侣,不如说在寻找事业伙伴和政治同盟。而在这个问题上,伊莎贝尔和斐迪南是绝对的强强联手,天作之合。
      各位或许还记得,第9集里,斐迪南对伊莎贝尔说:“我们是同一类人。”怎样的“同一类”呢?对这一点,楼主见过的所有正史野史都认为:天主教双王都个性坚强,对宗教非常虔诚,都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下强调公正,喜欢任用中下阶级的贤能之士,对外强调独立,野心勃勃;伊莎贝尔固执,但懂得迂回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斐迪南有时缺乏耐心,但对妻子充分信任,总是放手让她去做决定——《西班牙史》认为,这体现了伊莎贝尔狡诈而热爱权力,利用了身为女性的优势;雷蒙德•梅浓德斯比达的《历史上的西班牙人》对此的解释就和谐多了,作者认为这是国王和女王互相高度信任的结果,比如说女王坚持在所有的文告中都使用“国王和女王”作为主语,以至于有厌烦的人开玩笑写道:“某年某月某日,国王和女王共同生下了一个女儿。”这种坚持客观上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人们很难分清楚究竟哪些事情是伊莎贝尔或斐迪南个人的行为,使这两位君主在某些问题上多少有点面目模糊,也导致了西班牙史学家们长久以来争论的一个主题:这两个人,究竟谁更能干?
      不过,当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天主教双王的形象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一台高效的权力机器!具体的作为,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看书,我们也可以用一点浪漫主义的方式来描述一下。各位还记得剧中那个被伊莎贝尔很不待见的宫廷史官帕拉西亚吗?这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如此描述天主教双王登上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王位的那一刻为西班牙带来的影响:“一阵长时间的暴风雨后,突然间,一个风平浪静的太阳划破天空,冲出云层!”这什么感觉!《西班牙通史》的作者拉富恩特则认为,此前恩里克四世统治时的无政府状态“就像着了魔一样的”消失不见了,西班牙那死尸一般的躯壳,变成了一个强壮又丰采奕奕的体格。
      甚至连他们在一起的形象,都是“国王和女王”应有的完美类型(以下抄书,有略):“伊莎贝尔一头闪亮的金发,蓝而接近绿色的眼珠,使人想起她的英格兰人的直系尊亲属(知道为啥要英法混血儿来演了吧)。她无论身材和面孔都美极了,爱好体育,健壮有力……斐迪南,黑黝黝的皮肤,浓密的头发闪闪发光,腰阔背圆,风姿翩翩,正是卡斯蒂利亚需要的君主……”忘记是哪个政治学者说的,领袖就是希望的化身——那么,在君主时代,还有怎样的“国王和女王”的搭档能超越如此的完美吗?
      (第一部分未完,欢迎先拍着砖)


      3楼2013-05-03 22:19
      收起回复
        (继续更新!)
        所有的正史和野史都告诉我们,天主教双王的结合是政治的结合,是长久以来半岛上的人们对“西班牙统一”强烈愿望的客观体现。因此,在他们的婚姻关系中,权力是两人行事和做出决定的第一要素,而不是普通夫妻之间会有的那些——爱、信赖、忠诚等等等等。
        野史说,当然正史也说,伊莎贝尔终其一生都在防止斐迪南单独获得卡斯蒂利亚的王位和统治权。有人要问了,他们的结合不是意味着西班牙的统一吗?为什么伊莎贝尔还要这样做呢?亲们,所谓“西班牙统一”完全是从后世人立场出发而得到的结论,对当时的伊莎贝尔来说,她最关心的是卡斯蒂利亚的独立和福祉。第9集里(咦?怎么又是这一集?废话!这集开始国王和女王的对手戏才多啊)有这么一段情节:斐迪南和伊莎贝尔在城墙上交心,两人都声称他们最在乎的就是各自的国家——史实也是如此!天主教双王的结合,并不等于两个国家的合并,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保持着各自独立的议会和行政机构,《西班牙史》因此指出,伊莎贝尔和斐迪南的婚姻“是国家史上某种没有先例的配偶结合”。斐迪南是通过和伊莎贝尔结婚才获得的“卡斯蒂利亚国王”的头衔;而在伊莎贝尔1504年去世后,斐迪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葬礼上宣布自己放弃这个头衔,只接受“摄政王”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伊莎贝尔和斐迪南去世后,他们的孩子继承王位,两个国家的合并不会成为问题,类似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合并方式;但如果伊莎贝尔先于斐迪南去世,问题将变得相当复杂,因为“权力是食粮”,斐迪南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放弃已经掌握了几十年的权柄,何况那时的“西班牙”已经有了世界帝国的雏形。而把卡斯蒂利亚拱手于人,却是身为卡斯蒂利亚女王的伊莎贝尔完全不能接受的,即使那个人是自己相濡以沫20多年的丈夫和坚强的政治盟友。
        因此,在明知当时的继承人——“疯女”胡安娜极有可能不堪大用的情况下,伊莎贝尔在自己的遗嘱中一方面安排斐迪南摄政,并写明如果胡安娜没有能力和意愿统治,斐迪南将接过统治权;但另一方面,她又处心积虑的加入了斐迪南是“代表”胡安娜统治的条款,让斐迪南后来极为头痛,对伊莎贝尔怨恨不已……看看今天那些名人的婚前协议,一个比一个复杂精确,但他们需要分清产权的只是金钱、有价证券和不动产;而伊莎贝尔和斐迪南要分清产权的,却是一个帝国!那么,天主教双王在婚姻关系中的政治算计,亦属自然合理。
        回到开头那句话,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活着——作为政治人物,国王和女王的“食粮”是权力,但人和人之间除了利益,还有感情。问题来了,伊莎贝尔和斐迪南之间,有感情吗?
        (第一部分完,第二部分明天更新!)


        5楼2013-05-03 23:21
        收起回复
          二、夫妻
          在分析伊莎贝尔和斐迪南之前,我们先看看他们诞育的5个孩子的出生年份:长女伊莎贝尔(在剧中已经出场,作为小baby),出生于1470年;长子胡安生于1478年;次女胡安娜(“疯女”)生于1479年;三女玛丽亚,生于1482年;幼女凯瑟琳(看过美剧《都铎王朝》吧)生于1485年。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没错,除了长女之外,剩下的4个孩子都是在1478年到1485年之间出生的,平均1年多一个;换句话说,在那7年里,伊莎贝尔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怀孕和生产!(母猪什么的表示你们人类都弱爆了!)
          在人类的历史上,政治婚姻无数,王室的政治婚姻亦是多得如恒河沙数,其中大多数都对婚姻的成果——后嗣,有着近乎变态的需求;但事实是,其中许多愿望都落空了。伊莎贝尔小女儿凯瑟琳的丈夫是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当这位传奇君主和他的第4个妻子、克里夫的安妮离婚的时候,不得不公布了难以和妻子行周公之礼的种种细节,对安妮的身材相貌各种鄙视。如果各位还追着另一部历史剧《波吉亚家族》的话,或许还记得该剧第三季中,法国国王向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罗德里戈•波吉亚,西班牙人,嘿嘿)请求让自己离婚,因为他的妻子实在是“丑陋得难以同房”……话不能说得再白了,楼主和度娘一样也是有节操、有底线的人(你够了!)。总之一句话,要在政治婚姻中产生男女相悦之情——精神上的和物理上的,也不是不可能,但必须有前提——伊莎贝尔和斐迪南之间,具备这个前提。
          为伊莎贝尔选择结婚对象,是《伊莎贝尔》第一季前半段的主要情节线。恩里克四世的原则,是把伊莎贝尔打发得远远的;而伊莎贝尔的原则,是找一个和自己年龄相当、又不必使自己远离卡斯蒂利亚的丈夫;其中,“年龄相当”意味着很多东西。
          套句《甄嬛传》的台词:“年轻的时候,谁不是容色倾城?”楼主在第一部分里从《西班牙史》中抄出来的那段书也可以告诉各位,伊莎贝尔和斐迪南无论年龄、容貌、身体都是非常相配的一对。尤其是两人的年龄只相差一岁,这使他们的生理变化基本上是同步的:你貌美如花,我风度翩翩;你精力充沛,我生机勃勃;你喜好打猎(伊莎贝尔爱好骑马猎鹿,甚至能猎熊),我就擅长各种体育运动(斐迪南精通剑术);就算你到处留情,私生子无数(这是史实!),我也有自信让你重回怀抱;当我雄风不再,你也垂垂老矣……让楼主没心没肺的用伊莎贝尔和斐迪南的女儿举个反例——凯瑟琳到最后尽管被亨利八世休弃,但在他们婚姻的早期也曾好得蜜里调油,终究是因为凯瑟琳“年老色衰”、又生不出儿子,亨利八世想都不想的别抱琵琶,当然以前也没少抱过——顺便说一句,凯瑟琳比亨利大6岁!
          人类啊!就是这样一种动物,青春而慕少艾。在这一点上,我们该为天主教双王感到庆幸,因为在他们的婚姻关系中不存在造成夫妻难以和睦的那个前提;这桩政治婚姻即使没有政治的因素,从凡夫俗子的角度去看,也是非常般配的。楼主代替各位毫无节操的发挥一下想象力:在剧中,如果伊莎贝尔真的嫁给了驼背瘸腿又有病的古耶纳公爵或者年龄大她一倍还多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如果斐迪南真的娶了帕切科那个可以自比前文嘲笑过“人类弱爆”的某种动物的女儿……就算对方贤明贞静如同圣人圣女,估计也很难让青春年少的那两位爱上吧!
          喷了半天,大家该说了:楼主你这个人太低级趣味了!爱情,怎么能是简单的外表吸引呢?嗯,楼主也觉得自己过于注重讨论“物理”因素,那下面,是不是该说说“精神”问题了?
          (第二部分未完,大家今晚看来都不在……如果不在,我就明天再写,如果在,跳出来鼓励下楼主今晚写完吧!嘿嘿!)


          11楼2013-05-04 22:45
          收起回复
            (更新来了!)
            法国人让•德科拉的《西班牙史》对伊莎贝尔的评价和他之前的传统史学家都不太一样,对她的性格和在婚姻中的态度,作者颇有微词,尤其是对天主教双王夫妻关系的描述,以下抄书,有略:“我们看到她这个甜蜜蜜的小猫,用手搂着国王丈夫的脖子,似乎还听得到甜言蜜语的声音。她不是对方济各会总教长说,‘感谢上帝赐予我的一切幸福中,我最快乐的就是赐予我这个极好的丈夫。’不过爱情并不能使伊莎贝尔盲目到忘记自己权利的地步……这顶卡斯蒂利亚的王冠原本是准备给别人的,伊莎贝尔凭借耐心和狡诈才夺到手,岂肯让给丈夫!为了保住王位,她不惜使用任何武器。要风骚泼辣,甚至撒谎也行。啊!多么虔诚的女子!”
            这段文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学家看见淫,革齤命家看排满。”各位看见什么,尽可以和楼主分享。而楼主看到的,除了“权力是食粮”,还有“爱情是奖赏”,那就是天主教双王夫妻之间真实存在的感情。爱是什么?爱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困扰着古往今来无数哲人、圣人、普通人。尽管楼主个人觉得汤显祖表达得最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但他这一句说了等于没有说,完全不解决问题。不过楼主个人觉得,不管是不是爱,那种互相依恋和信赖的感情产生的前提,一是尊重,一是怜惜。当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符合这两点的例证必须很多,但至少在天主教双王的婚姻当中,尊敬是非常重要的。
            本剧的第9集很值得细看,这一集表明了本剧的编剧对天主教双王婚姻关系的立场和看法:表面上看,是斐迪南这个情场老手出尽招数,希望获得伊莎贝尔的青睐和欢心;但实际上,真正赢得伊莎贝尔那颗心的,是他野心勃勃的远大目标以及对国家的绝对忠诚。简而言之,他让伊莎贝尔尊重!不要忘记,伊莎贝尔当时是公主,后来是女王;以她的地位、个性和需求,不可能爱上“忠犬”式的男人,如果这个男人不能让她高看一眼,不能表现出她一样的强势,仅仅是忠实、服从、愿意为她献出生命和一切……那此人和她那些封臣、仆从、属下有什么区别?第9集有一段情节,被迫签下和托莱多总主教卡里略的那份“合同”之后,斐迪南恨恨的说出一句:“太多的卡斯蒂利亚国王受制于人,我绝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绝不会让卡里略在阿拉贡发展他的势力!”如果历史上真有这一段,如果伊莎贝尔和斐迪南之间真的存在“爱”这种东西,楼主相信,就是在那一刻开始萌芽的。天!志同道合有木有!灵魂伴侣有木有!还是引用一句《甄嬛传》:“可爱,但不一定会爱。”如果说斐迪南的客观条件(年龄、相貌、地位)决定了他是个“可爱”的人,那他后来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则决定了对伊莎贝尔来说,这个人是自己“会爱”的——还是那句话,如果他们之间存在“爱”这个东西的话。
            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斐迪南是伊莎贝尔自己的选择!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赋予效应”——人们对自己选择的东西总是赋予其更多的价值。说得简单点,千金难买姐愿意!
            至于斐迪南,现在我们说说历史。《历史上的西班牙人》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这位国王(斐迪南)在政治上是挑剔的,但在其他事上,人是否无价值他都不太在意……即使在最艰难的国际事务上,他也利用了女王的洞察力,任她来指派最恰当的助手……他不止信任,还向她的意见让步。”
            这段文字,不知道各位又看出什么?在那样一个男性绝对主导的年代,任由一个女人、也就是自己的妻子站在前台发表看法,甚至做出决定,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国王颟顸无能(斐迪南显然不是,有些史学家认为他才是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当中描述的理想君王),那只能是因为绝大的尊重和信赖了。楼主必须强调一点,斐迪南对伊莎贝尔如此尊重信任的代价是自己的历史名声,否则,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争论“天主教双王谁更能干”呢?在第10集的剧情里,当大家争论伊莎贝尔孩子的前途时,斐迪南完全支持了妻子的意见,但在人们离开后,他对伊莎贝尔的强势态度反弹了……个人认为,在历史的真实当中,这应该也是天主教双王相处方式的常态——公开场合,他对她表示绝对尊重,她是女王,他是国王,他们是平等的;而在私底下,他有脾气还是要对她发,她是妻子,他是丈夫,他们是不需要计较的。而这一切更意味着,他们之间有着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不管那是不是“爱”。
            假设这就是“爱”吧,为什么楼主还要说“爱情是奖赏”呢?因为在这段婚姻开始的时候,天主教双王寻求的都不是爱情,而是权力,是盟友!但是,他们对远大事业(权力)全心全意的投入,结果是意外发现了对方身上和自己最契合、最值得爱的那一部分。和许多同时代的君王相比,伊莎贝尔和斐迪南太幸运了!至少比他们所有的儿女都要幸运!要知道,双王的长女伊莎贝尔深爱第一任丈夫、葡萄牙王子阿方索,但后者早逝,她数年后被迫再嫁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阿斯图里亚斯亲王胡安和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关系甚笃,可惜,他体弱多病,早逝;“疯女”胡安娜的故事举世皆知,尽管疯狂的爱着自己的丈夫、勃艮第大公腓力,但腓力既不忠实,也不强大,更不要提尊重胡安娜;玛丽亚嫁给了姐夫马努埃尔一世,有10个子女,巩固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联盟,但他们相差10多岁,婚姻中的政治责任估计大于个人感情;凯瑟琳更是一个终极的悲剧,因为遇到了一个极品的丈夫——亨利八世……
            或许真是因为天主教双王的虔诚吧,在权力之外,又获得了上帝极大的奖赏。当他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伊莎贝尔和斐迪南是尊重着、信赖着、依恋着的。不过,当其中一人离去后呢?
            (第二部分完)


            12楼2013-05-05 19:32
            收起回复
              (看完第11集,楼主继续来写天主教双王婚姻关系的最后一部分——政治上的“背叛”和继承。)
              天主教双王年龄相若,人们很难想到伊莎贝尔会比斐迪南早死了12年。一些材料指出,伊莎贝尔死于妇科病,大概是子宫癌,这和她生育了5个孩子,还有一个死产有没有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她比丈夫先去世,为他和他们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危机,那就是继承危机。
              根据婚前签订的条约,斐迪南对卡斯蒂利亚的统治正当性来源于他和伊莎贝尔的婚姻,因此当伊莎贝尔去世后,卡斯蒂利亚的王位必须由他们的孩子继承,而不能由斐迪南继承。从法理上说,这是合法的;但从实际上说,这是不合理的,至少对斐迪南而言。这就好比今天,夫妻双方中一方去世,遗嘱里把所有财产都留给孩子,却不留给还在世的配偶,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夫妻共同财产……斐迪南有一万个理由生气。
              那么,伊莎贝尔为什么要留下这样明显对斐迪南不利的遗嘱呢?因为尽管经过30年的合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还是两个国家,而且卡斯蒂利亚还是其中更大、更强的那一个!大家看剧情应该能感觉到,当时的阿拉贡有点今天朝鲜的味道——穷兵黩武,军力一流而国力三流,只是西班牙东北部边境的小国,和法国常年处于战争状态,越打越穷。卡斯蒂利亚就不一样了——13世纪时卡斯蒂利亚就包括卡斯蒂利亚、莱昂、托莱多(剧中的卡里略就是托莱多大主教)、纳瓦拉以及巴斯克诸省;伊莎贝尔时的卡斯蒂利亚大概是今天西班牙的坎塔布里亚、拉曼查、马德里等地,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腹心地带,所谓得“天下之中”,200年来都是半岛上天主教诸王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我们看到,卡斯蒂利亚的文化也逐渐形成西班牙的主体文化,今天的西班牙语通常也被认为是由卡斯蒂利亚语演化而来——就像我们的汉文化。
              换句话说,在和阿拉贡的合并中,卡斯蒂利亚是强势的一方。双王统治并无不可;但如果由阿拉贡国王统治了卡斯蒂利亚,不就和穷亲戚在富亲戚里当家一样?你让卡斯蒂利亚那些贵族如何接受?在伊莎贝尔的时代,欧洲王室的中央集权刚刚开始,后来牛皮烘烘的查理五世、路易十四还是DNA状态;那时,国王得不到贵族和议会的支持就会完蛋,或者引发内战……实际上,当斐迪南试图从女儿胡安娜那里重获统治权时,他就受到了卡斯蒂利亚贵族的抵制,后者们宁肯将胡安娜的丈夫、勃艮第大公腓力(一个“外国人”)扶上卡斯蒂利亚的王位,也坚决不让斐迪南染指。伊莎贝尔一生明智,怎会做出违反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决定?有野史说,从伊莎贝尔患病到弥留,斐迪南不断劝说她修改遗嘱,但女王强撑精神敷衍了事,最后还是留下“斐迪南代表胡安娜”统治的条文——尽管这一切对她那位非凡的丈夫极不公平。
              伊莎贝尔和斐迪南所有的纹章上都写着一句话:“伊莎贝尔和斐迪南,他们平起平坐。”这是两人共同的座右铭。尽管在双王共同统治的时期,你很难分清两人的作为,但所有的史书都承认,斐迪南的光芒只是被伊莎贝尔掩盖了。伊莎贝尔的遗嘱,等于是她给丈夫留下的最后一片云、最后一道题;或许她心底深处也知道,这对他并非无解!
              我们必须承认,斐迪南从头到尾就没打算让胡安娜继位。但是,斐迪南有非常正当的理由不让胡安娜继位——切记,权力是食粮!
              伊莎贝尔和斐迪南婚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期待他们唯一的儿子、阿斯图里亚斯亲王胡安继承王位,从血统上完成西班牙的统一。但是,两个强势父母造就的是一个体虚气弱的儿子。多病的胡安不到20岁就死于肺结核,他和奥地利的玛格丽特的遗腹子也出生不久夭折。失去男性继承人对天主教双王打击极大,伊莎贝尔的健康状况从此每况愈下。不过,继承权由此转到天主教双王的长女(剧中的活道具小baby)伊莎贝尔手中——作为当时的葡萄牙王后,她被封为阿斯图里亚斯公主。然而,就在胡安去世一年后,伊莎贝尔也死于生产。而在母亲死亡那一刻,伊莎贝尔和葡萄牙国王马努埃尔一世的儿子米盖尔就成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王国的继承人!如果这个孩子顺利长大,或许今天的伊比利亚半岛就是一个国家。但遗憾的是,米盖尔又很快夭折了。
              这一下,“阿斯图里亚斯公主”的头衔就轮到了天主教双王的第3个孩子胡安娜。
              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势和盟友,胡安娜被父母早早安排,远嫁佛兰德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勃艮第大公“美男子”腓力的妻子。如此安排,不知道各位看出什么?反正在楼主眼中,胡安娜的婚姻证明:天主教双王从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女儿继承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可能性!要知道,佛兰德斯(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法国各一部分)在地理上远离西班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政治传统更是完全不一样!即使到胡安娜和腓力的儿子查理五世成为西班牙国王的年代,由于他从小在佛兰德斯长大,《西班牙史》说他连西班牙语都不怎么说,“无论外表还是心理,和外祖父母毫无相似之处……根本就不是西班牙人!”各位还记得伊莎贝尔自己结婚的条件吗?除了“年龄相当”,更重要的是“不使她远离卡斯蒂利亚”,一个国王或女王怎能在远离国土的地方统治呢?胡安娜和双王幼女凯瑟琳的远嫁,说明她们在父母的思维中从来未曾进入过“继承人”的行列。
              事实上,成为继承人甚至继承王位后的胡安娜都没有表现出回到西班牙生活的意愿——或许真如正史和野史都指出的那样,她太爱丈夫腓力了,后者的风流韵事更让她不愿意离开到遥远的西班牙。而这一点,成为斐迪南拒绝女儿统治卡斯蒂利亚的最正当理由——她很有可能将天主教双王苦心孤诣缔造的“西班牙”拱手于人!
              今天的人们想到西班牙,大概只能想到音乐、斗牛、弗拉明戈舞和足球,现在还要加上“欧猪五国”的称号,和意大利给人的观感差不多。但历史上的西班牙并非如此!由于摩尔人的入侵导致长达700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使伊比利亚半岛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慷慨悲歌之士层出不穷(有人知道“熙德”吗?),人民简朴虔诚、刚烈悍勇、坚忍不拔,而且凝聚力很强,民族认同感远比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地区要高得多!《历史上的西班牙人》以及许多文学作品对此都有详细的描写,楼主就不抄书了。至于西班牙的军事力量,更曾经横扫欧洲——著名的“西班牙方阵”在16世纪成为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的军事制度,而它就形成于伊莎贝尔和斐迪南统治的时代,由斐迪南本人在1505年亲自批准实施。


              22楼2013-05-12 02: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