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镇吧 关注:41贴子:168
  • 0回复贴,共1
深沪镇地处福建省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台湾海峡西岸 ;三面临海,一面依山,地理位置独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狮”之美称。镇域面积33.46平方公里 ,辖19个行政村(居),本地人口。海外侨胞4万多人,外来人口4.2万多人。
乡镇概况 深沪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是东南亚、港澳台侨胞的重要祖地,素有“峙海金狮”
深沪镇现貌之称。面积3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615,辖13个行政村和6个居委会。2003年末被评为“中国内衣名镇”。工业和海洋水产业是该镇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现已建立一支由285艘船组成、总吨位2.3万的外海捕捞船队。
深沪码头一期5000-7000吨级泊位已建成投运,正抓紧万吨级码头扩建前期工作、二类口岸配套和一级渔港建设。充分发挥口功能和晋江市进出口公共保税仓库作用,全面实施“以港兴镇”战略。近年来曾获福建省“百强乡镇”、“明星乡镇”、十好文明镇”等荣誉称号。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有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至今7500-8000年的全国独有、世界罕见的海底古森林遗迹,有距今1万多年的古牡蛎礁及至今80多万年的旧石器古人类活动遗迹,有宋朝建成的崇真殿、明朝建成的烟墩山烽火台;还有大道公宫、镇海宫、龙泉宫等文物古迹,自然名胜。并被泉州列为十八景之一
行政区划 深沪镇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有深沪港集装箱码头
深沪镇美景。人口75095人(2003年末)。辖7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狮峰。名胜古迹有古深沪对外联系通道“壁山栈道”,台湾同胞祭祖圣地宝泉庵,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底古森林遗址”。唐称壁山里,宋称弦歌里,元称深沪。1958年属金井公社,1966年置深沪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港阜、壁山、南春、东垵、后山、狮峰、金屿7个居委会及首峰、群峰、华峰、东华、华山、浔光、华海、坑边、东山、柳山、运伙、科任12个村委会。代码:350582105:~001港阜社区 ~002壁山社区 ~003南春社区 ~004东垵社区 ~005后山社区 ~006狮峰社区 ~007金屿社区 ~201华山村 ~202首峰村 ~203群峰村 ~204华峰村 ~205东华村 ~206浔光村 ~207华海村 ~208坑边村~209东山村 ~210柳山村 ~211运伙村 ~212科任村 ~400深沪工业区
历史沿革 深沪建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时称壁山里,唐称壁山里,宋称弦歌里,元正式启用深沪。明洪武二十年置巡检司,设九品司官,并筑司城造烟墩(烽火台),驻防正七品武职把总及五品千总,此制一直沿袭至清。 宋属安仁乡,弦歌里管辖;明、清属十五 、十六都。民国1936年属五区;1942年属深沪乡,1943年属深沪镇。建国后,1950年属十二区;1956年属金井区;1958年属深沪乡;1959年成立人民公社,属金井公社;1961年组成深沪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成立深沪镇人民政府。现辖有19个行政村(居),面积33.46平方公里。深沪港,有集装箱码头。辖港阜、壁山、南春、东垵、后山、狮峰、金屿7个居委会及首峰、群峰、华峰、东华、华山、浔光、华海、坑边、东山、柳山、运伙、科任12个村委会。历史上深沪是一个海上运输的重要港口,处在泉州湾“三湾十二港”之中。据《泉州府志》记载,唐 代泉州港十八渡,深沪占两渡,是一个较大的商埠。明清时,海运业相当发达,据传有200—400吨位的“大福船”30多艘,碑载:清乾隆壬戊年发展到96艘之多,并在陈家渡设“里金局”(海关)。志载:“时深沪岛上万人烟,民财多至千万。” 璧山顶石刻“深沪”二字,相传为罗隐书,深沪名字因此而来。
自然环境 深沪镇位于晋江县
深沪镇河道东南沿海突出部,东临台湾海峡,南界金井镇,西北接龙湖镇。9850户,汉族,通用闽语方言。辖南春、东垵、后山、港阜、璧山、狮峰六个居委会;运伙、坝边、华峰、东北、科任、柳山、东山、土屿、浔光、首峰、群峰、华海、华山十三个村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地狮峰,距县人民政府驻地青阳镇24公里。主要侨乡,桥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一万多人。地势东南向西北倾斜,属沿海海岸占地。境内山峰有乳山、烟墩山。主要溪流有湖漏溪、源于湖、流经华山、华海汇入深沪湾。海岸线曲折长达十六公里,港湾、礁石甚多。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20.0摄士度。年均降水量965.0毫米,偶有霜期。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风。原称“沪江”,晚唐诗人罗隐题“深沪”于石崖,故名。
气候环境 地理构造奇特,海洋、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全国唯一、世界少有”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底古森林遗址。深沪镇位于东经118°9′,北纬24°37′,地处晋江市东南沿海突出部,台湾海峡西岸,三面临海,一面依山,南邻金井镇,西接龙湖镇,北临深沪湾。面积33.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公里,海洋、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位于闽南经济区、海西经济区。
基础设施 供水工程:拥有日供水10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拥有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25万吨的晋江金泉环保污水处理厂一座,准备扩容至日处理污水4万吨。供电工程:发电量3亿千瓦时的火力发电厂一座,3.5万伏和11万伏供电线2条,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交通工程:大深公路、深金公路、英深公路、泉州沿海大通道等贯穿全境,陆路、海路运输十分方便快捷。码头建设:现拥有商业码头、渔业码头各一个。万吨级商业码头年吞吐量一百多万吨,后方堆场21万平方米。渔业码头总投资5800多万元,顺岸码头443米,防波堤长300米。2003年深沪港晋升为国家开放口岸,深沪国家中心渔港获国家农业部批准,渔港扩建工程总投资概算6675万元。
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领域成绩斐然。浔兴公司成为拉链行业的科技创新领跑者,浔兴紧密模具有限公司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该公司研制的“防止阻燃拉链技术开发”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其世界首创的30#塑钢拉链纳米技术应用和拉链计算机仿真填补了国内空白;福成良种畜牧场获得“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作奖”,该场复合预混合饲料获省级实施项目。教育:全镇有首峰、深沪2所中学,11所小学,7所幼儿独立园,其中首峰中学为省三级达标中学,中心小学、华峰小学为省级农村示范小学及晋江市一级达标学校,全镇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98%以上。2003年9月深沪中学顺利完成新址搬迁,成功合并华海、浔光、华山三所小学,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文体: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活动异常活跃,全镇有投资500多万元的镇文化活动中心一座,体育馆一座,村级文体活动中心10个。有 370年历史的深沪御宾南音社、深沪音乐爱好者协会、太极拳协会、乒乓球协会、沪江灯谜社、沪江书画社、深沪民乐社、等各种文艺社团组织。日常性及节庆性的群团组织活动常年不断。卫生:全镇有一级乙等卫生院一家,卫生所41家。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验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数5735户,入户率58.9%。小康建设:宽裕型小康建设成绩斐然,18个村(居)通过晋江市宽裕型小康村验收。东华、群峰、运伙为晋江市文明精品村。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移风易俗深入人心,科学文明已成新风尚。几年来,该镇先后荣获“福建省百强乡镇”、“省明星乡镇”,连续三届荣获“省文明乡镇“等荣誉。
经济发展 深沪又是福建省著名的工贸港口城镇。依托国家一类口岸深沪港的优势,临海工业群发展迅猛。现有各类生产企业4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6家,内衣生产企业200
企业多家,从业人员3.2万人。另有内衣产业配套企业——织布厂62家,印花厂23 家,织带厂25家,包装厂21家,漂染厂13家,拉链厂13家;SBS浔兴拉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44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1亿元,镇财政总收入1.62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29元,列福建省综合实力第21强。先后荣获“福建省百强乡镇”、“省明星乡镇”、“省渔业十强镇”,连续三届荣获“省文明乡镇’荣誉称号。内衣行业是深沪镇最大的支柱产业,约占深沪镇经济总量的60%,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深沪镇内衣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独领风骚。现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内衣生产基地,是公认的“中国内衣名镇”。2004年1月9日,全国纺织行业发展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授牌。授予晋江市深沪镇为“中国内衣名镇”荣誉称号。深沪镇人才辈出,华侨多,是一个侨乡。民族以汉族为主,其次还有少数回族,畲族。 2007年,深沪农民人均纯收入八千多元。全镇染织企业14家,是全市最大的漂染产业基地;内衣服装是产值最大的支柱产业,年产值30亿元,仅短裤业产值就超13亿元,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区域性生产基地,是全国最重要的内衣生产基地之一,2003年被授予 “中国内衣名镇”称号,浩沙、通亿2个内衣品牌获福建省著名商标;浔兴集团公司是“中国拉链中心”,是中国拉链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其“SBS”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农业有粮食、水产、畜禽、蔬菜、水果和农副产品的保鲜深加工等六大生产工具基地。渔业产值3.91亿元,产量12.8万吨,有渔船347艘,总吨位2.2万,马力9.3万匹。冷冻加工公司12家,日制冰1495吨,冷藏能力3000吨/次。是福建省“渔业十强镇”。
旅游资源 深沪镇地理位置独特,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素有“峙海金狮”的美誉,濒临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沪湾,境内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有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区内有至今7500—8000多年的全国独有、世界罕见的海底古森林遗迹和至今9000-25000多年的古牡砺礁;有至今80—50万年的旧石器古人类活动遗迹;有市级文保单位崇真殿、保泉庵、烽火台、汪公墓、壁山崖刻、节孝流芳坊等7处。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面积68平方公里。
特色物产 深沪水丸:即以海鱼肉为原料制作的鱼丸。深沪
深沪水丸水丸取料认真,制作讲究。选用刚出海的鳗鱼、嘉腊鱼、敏鱼、马鲛鱼等作原料,制作时把鱼头、内脏去掉,而后用利刀把鱼肉刳下来,配以上等地瓜粉,精盐等佐料和水搅拌,搅拌手路要讲究功夫。随后捏成小丸放入煮沸的锅水中,待见到水丸浮上来,即捞起来。深沪水丸色泽雪白,嫩而不烂,极富弹性,香津爽口,不腥不腻,以肉骨汤配煮,色调淡雅,气味清香,为宴席中一道风味菜肴。马鲛羹,以新鲜马鲛鱼为原料,生抽、白清、蒜泥和蛋清为佐料。味道鲜美清香、可口生津、百吃不腻。野生紫菜,其质细嫩,色泽棕黑,清甜可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有降压祛瘀之功效。石花糕,采摘生长在礁石上的石花,再经洗涤、暴晒、提炼,使之结冻成品。具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驱油腥、降虚火之功效,是夏季极佳饮品。


IP属地:福建1楼2013-04-29 16: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