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是无知,《人物》是可耻
——批驳《人物》杂志:“厉害女士”
作者:丁有恒
《人物》杂志报道“厉害女士”,使我想起晋惠帝的笑谈。天下荒乱,百姓饿死,晋惠帝好奇地问左右侍从: “何不食肉糜?(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么有水平的话,足以使他在千古昏君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虽然他未必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昏”,就像《人物》杂志的记者、编辑一样,所以《人物》(以下简称《人物》)也会和晋惠帝一样“彪炳史册” !
《人物》认为:袁厉害是一个没有社会背景的“名人”,对其形象可以任意丑化,而不会付出代价,又能借此“名人”出名,牟取不义之财!为此,《人物》不惜违背良心在袁厉害丧子的伤口上撒盐!从“厉害女士”一文不难看出,《人物》不仅是晋惠帝式的无知,而且是动机不纯,欺凌弱者,丧失了做人的基本良心和道德。
(袁厉害在心理上,行动上,已经把这些弃婴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了亲生孩子。)
一、分类照顾无可厚非,“晋惠帝”式的指责是无知
《人物》杂志报道“厉害女士”之后,大部分网友对《人物》杂志的报道不实进行抨击,但是也有部分网友受《人物》杂志报道的影响,对袁厉害产生质疑,感叹人性复杂。《人物》很有蛊惑性,就连新华社发评论也只是说:不该拿毫不利己标准要求。而没有从深层次探寻分析袁厉害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的无奈。
《人物》,虽然你不可能,但我多么希望《人物》的心也是善良的,仍愿意相信《人物》也会像袁厉害一样收留这些孩子。那么,面对这么多残疾程度不同的孩子,请问《人物》:就袁厉害的经济状况,假如是你,你该怎样管理照顾?你能做的更好吗?你来做几天示范好吗?不要求25年,就几天!
分开看护、因材施教是无奈之举,也是最好的选择!任何家庭都不会让不知屎尿的脑瘫孩子与轻度残疾者,以及正常的孩子吃住在一起的!否则,也是对残疾相对轻的、正常的孩子的不公平!
若真如《人物》所说的“一视同人”, 《人物》又会用另一种标准去评判,《人物》的动机决定了袁厉害怎么做都不对。
《人物》,你仔细睁眼看看这个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食品、服务、教育,哪一样不是实行的分类等级制?单说教育,还分中专、大专、本科,本科又被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一本又被分为958、211等各种专业学校。这些常识《人物》不懂吗?《人物》应该知道公平是相对的!该不该拿国家、社会都不可能做到的去要求一个普通人!看来,应该把《人物》“同垃圾、苍蝇、大小便挤在一起”看护、教育才合乎情理,才叫公平,才叫一视同人!
事实上,对于袁厉害收养的重度脑瘫孩子,活着就是他们的全部,就是对他们的生命的尊重。何况,能这样“活着”,他们的亲生父母都放弃了,是袁厉害延续了他们的生命。是应该指责袁厉害的看护方式,还是赞扬她的爱心?《人物》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也就难怪有人把《人物》也列入脑瘫之列了。
生存是第一位的,她和孩子们需要物质基础才能活着,先不说活的有多少尊严。而这些“能让人活着”的物质基础的来源,对于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普通妇女来说,又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艰难!若二十四小时守着孩子,不经商,抚养孩子的钱从何而来?
为包揽一些“业务”,她也会与人产生利益纠纷,虽然这是她不情愿的,但身不由己啊,她顾得了那么多吗?所以,人们不应该质疑她经商,不应该质疑她对孩子们的照顾不周,更不应该拿一些道听途说的非议全盘否定她25年的善举。
在袁厉害及其子女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对她的善举,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用吹毛求疵的方式去评判。这种苛求是不通情理的,是让行善者寒心的,是在摧残人们的良心,是让人们不敢行善,不要行善!这是极不道德的!
二、质疑须客观公正,不应污蔑
本来,没有人有资格对袁厉害说三道四!虽然也有人说:任何人都可以被质疑。我不反对客观公正的质疑,但是,看一下《人物》杂志“厉害女士”,你能说这是质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