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信息吧 关注:241贴子:4,889

蛇年解蛇:远古图腾标记——吉祥与邪恶的“双生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2-12 15:25回复
    作为中国传统十二生肖之一,蛇紧随龙后,通常为了好听,被一些人称为“小龙”,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属蛇的孩子取名“小龙”“晓龙”,大 概也是想给孩子沾点“龙气”吧。在世界上许多文化中,蛇象征着吉祥和神圣,当然,一些西方传说中,蛇也有力量与邪恶的意思。跟其余十一生肖相比,蛇这个属 相也说法很多,比如,它是唯一的冷血动物;比如,除了龙这种虚幻的形象外,它是唯一身上长有鳞片的;再比如,它是华夏文化中出现得比较早的图腾标志之一。
      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把蛇视为吉祥与神圣的象征。由于外形以及多卵的特性,蛇被世界上很多地区的人民视为生命、能量和精力的源泉。比如,古埃及 神话中很多女神都是蛇身;南非布须曼神话认为人是由蛇变化而来。此外,蛇喜欢生活在近水处,而下雨时的雷电以及雨后彩虹的形状与蛇类似,因此,蛇也被远古 人当做雨神、水神来崇拜。蛇年到,我们一起来说说蛇的故事。


    2楼2013-02-12 15:26
    回复
      上古传说:伏羲女娲人首蛇身 在中国古老传说中女娲伏羲是兄妹,均为人首蛇身。河南出土的汉代砖墓画像中,伏羲女娲腰身以上是人形,腰身以下则是 蛇躯,尾端亲密地卷曲在一起。上古时伏羲发明了出八卦,以示天地万物之种种变化。还模仿蜘蛛结网,制作渔网…又传伏羲、女娲为婚,繁衍人类,被奉为人类始 祖。传说中,儒家圣人尧也是蛇之子,他的母亲与赤蛇合婚生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2-12 15:27
      回复
        志怪小说:充满“人情味”的蛇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里,蛇被更多赋予了和人类似的情感。比如《搜神记》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女子生蛇,偷偷放生于野外。而到了女子死亡出殡时,蛇 回来“委地俯仰,以头击棺”表达哀思。还有蛇衔来夜明珠报答随侯救命之恩的故事。这些蛇都还保留了蛇的形状,情感却已经人格化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2-12 15:28
        回复
          为什么鄂温克人会把熊视为祖先呢,他们的神话传说是这样解释的:有一个猎人进山打猎的时候,突然被一只母熊抓住了。母熊把他带进山洞,强迫猎人 与她成婚。猎人被迫元奈,便在山洞里和母熊共同生活了几年,直到他们生了一只小熊。后来猎人乘机从山洞中逃了出来。母熊发现猎人逃走了。便抱着小熊追赶就 把小熊当场撕成两半,一半抛向猎人,一半留在身边。留在身边的成了后来的熊,抛给猎人的就是后来的鄂温克人。这当然很荒诞,哪有熊会变人的,这便是他们远 古祖先图腾观念的反映。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同源,“原是一个古老部落的两个亲近的分支” ②,因此这两个民族流传着完全相同的关于熊祖先的神话,鄂伦春还有一系列复杂的猎熊祭熊的仪式,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怕他们认为有灵性的熊对猎人与分食熊肉的 人进行报复。风葬时,还要唱一首风葬的歌,歌词的内容,其中隐含这样的意思:不是我们打死了你,而是你的寿命到了,自己死去的。他们称雄熊为祖父、舅舅, 称雌熊为祖母③。鄂温克与鄂伦春的熊祖先神话,属于比较单纯的动物图腾神话,没有与后世的其它传说故事相混在一起。西南少数民族此类神话更不鲜见。怒族传 说,他们的始祖是蛇与蜂交配所生,藏族说猴子与岩妖交配才有了人类。彝族崇拜的动物有虎、鹿、猴、水牛、绵羊、岩羊、猪子、熊、鼠、鹰、自鸡、绿斑鸠鸟等 等。西双版纳的勤纳的克木人,直至80年代初,还保留着完整的图腾制度,形式相当原始。克木人对所信奉的图腾动物,不捕不吃,连摸一摸都认为是不敬。
            小麻雀氏族的图腾神话说:有一男子守旱谷地。谷子成熟了,各种鸟都飞来吃。他一天到晚,边敲竹筒边大声喊叫驱逐雀鸟。一天中午,天气闷热,他就 用刀来削黄瓜吃。正用刀口往嘴里送黄瓜时,突然一群小米雀来吃谷子,他慌忙大声吼叫着赶雀,刀子将嘴划开,人死了。从此,小米雀就成了这户子孙的姓氏①。
            此外,有因老虎吃了儿子而自称虎氏族,因妻子吃鸡以后得病死而自称鸡氏族……克木人企图以这种亲缘关系,去祈求图腾不再危害人并保护人。这种神话传说图腾制度衰退以后,很长时间还不会消失,对于后世的科学认识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傣族的泼水节神话传说,既与宗教信仰有关,也与傣族人民居位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有关,人们选择当地旱季与网季交替的季节欢度节日,意味人们要进入 耕耘的农忙时节。同时,民间也流传着几种不同的传说。其中最古老的传说保存在一部长篇史诗《巴达麻嘎捧尚罗》①中。该史诗的整理本汉译文约13000行左右。


          9楼2013-02-12 15:30
          回复
            “蛇女”故事:妖妻和贤妻“并行不悖”   相比之下,蛇女故事则较为发达。蛇女故事又要被分为蛇妖妻型和蛇贤妻型,前一种类型中,蛇妖往往引诱男子,与其**,导致男子的身体损害甚至死亡。和 某些狐妖故事很相似。而在后一种类型中,蛇贤妻美丽且温柔善良, 多人情少妖气, 与丈夫和睦恩爱, 但她们大多命运多舛, 或被法术制服, 或被丈夫窥见原形而导致感情破裂。这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白蛇传》了。白娘子的故事,不断被改写和丰富,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从这类故事中也可 窥见男子们无意识中对于美丽贤惠的异性的幻想。而在《聊斋志异》中,美丽而又贤惠的狐妖,则成为了书生们最好的伴侣。蛇、狐狸等精怪的故事,早就成了中华 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2-12 15:33
            回复
              在笔记小说中,很少有与《白蛇传》极相似的。只有清钱泳的《履园丛话》里《蛇妻》最相似。但此书有道光五年孙原湘序,已是很迟的作品了。
                郑振铎先生认为,最早的《白蛇传》是弹词,时代在明末。他所说的最早的白蛇传弹词,应该就是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所录之“话本”。“今所知最早 的弹唱故事的弹词为明末的《白蛇传》。(与今日的《义妖传》不同。)所得的一个《白蛇传》的抄本,为崇祯间所抄。现在所发现的弹词,更无古于此者。” 经查《郑振铎文集·西谛所藏弹词目录》等文,并没有见到他所说的抄本,只是《记1933年间的古籍发现》中有:“(四十三)雷峰塔(白蛇事)五册。”一 条,所记是影戏脚本即影词,而不是弹词。
                在此顺便说一说,最早所见的《白蛇传》传说话本或弹词,而且清代以前流传于世的载籍颇为鲜见,这一点,也可反证白蛇故大体上起于或主要流传于吴越一带的江南地区,它的起源与江南吴越一带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信仰等条件至为相。
                在赵景深的此论发表三十年后,美籍华人丁乃通先生于1964年在德国的一家杂志上发表长篇论文《高僧与蛇女——东西方〈白蛇传〉型故事比较研 究》,进一步深化和肯定了白蛇传故事印起源说。他的研究结论是:英国作家济慈《拉弥亚》(赵景深译“吕美”)中的印度故事,于公元二世纪传到希腊,于十二世纪传到欧洲和中国而冯梦龙的叙述只不过是济慈笔下的“拉弥亚”故事在中国的异文。他写道:
              笔者倾向于相信:费洛斯特图斯(案:系首先在欧洲记录了弥亚故事者)、瓦特· 迈普和冯梦龙所记述的是同一个故事的异文,而不是各自完全自发的创作。它们共同的原型可能是一个宗教说教故事,这个故事原型大家知道现在还未发现,不过, 由于大多数宗教故事发源普通民间故事,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民间故事,它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和同样的讲述顺序组合A(案:费洛斯特图斯的说法)和 B(案:冯梦龙的说法)中的大多数故事成分就可以推测出该故事的一个构拟原型。这个民间故事就是《国王与拉弥亚》。《国王与拉弥亚》首先在《印度口传故事 类型》一书中列为一个类型:该书提到了七篇异文,全部出自克什米尔—旁遮普地区。(丁乃通《高僧与蛇女——东西方“白蛇传”型故事比较研究》,见所著、陈 建宪等译《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第5页,武汉:华中师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女蛇故事传到中国后的异文,其主旨变成了一个具有道德说教意义的故事。丁乃通指出:“美女蛇被当一个**、诱骗的妖精的传统观点,在中国的两 个异文(《西湖佳话》和《西湖拾遗》)和一个值得注意的日本模仿本(《蛇性の淫》)中得到继承。但中这种传统又很快被一种富有人情味的传统所排斥,在这里 美女蛇被描述为在爱情上很忠诚,因而值得同情。富有人情味的传统大概最初出现于黄图珌在1738年所写的一个戏曲中。这种倾向被《雷峰塔传奇》 (1807)和《义妖传》(1810)继承,在十九世纪末达到顶点。” 如果中国的白蛇传说源自印度说得到确认,而原本被贬斥的美女蛇的事所以在中国逐渐演变为一个因爱情的忠诚而倍受同情的白蛇故事,那么,其主要原因,可能缘 于中国是一个讲究人伦的民族,而蛇在中国上古文化中,又一向并非是一个被人讨厌的可卑的动物,而常常是一个祥瑞的动物,甚至是一受某些族群崇拜的神灵。如 《诗经·小雅·斯于》之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就将梦中出现维虺维蛇,看作是生女的吉兆。看来,在西周时,就有把蛇作为女人的象征含义。成书于春秋时代的 《山海经》里的蛇神更是形态各异,如《北山经》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二十五座山的山神,《北次二经》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的十七座山的山神,《大荒西经》 中的始祖母、大母神、化万物者女娲,《大荒北经》中的创世神烛龙,《海内经》中苗民之神延维,无不都是人首(人面)蛇身神;而那些操蛇之神手中所操之神、 两耳所珥之蛇,也无不都是具有震慑邪恶之神性的神灵。可见,春秋之时,蛇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具有祥瑞之意的神物或生命力的象征物。到了汉代,伏羲女娲蛇身交 尾状的画像大行其道,成为蛇崇拜深入人心的最好的表征。这样众多的人首(人面)蛇身神在春秋时代出现,并在其后的漫长的历史途程中得以延续,这种文化现象 只能说明,古代中国(当然可是古代中国之一部)相信人蛇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人蛇之间可互变(变形观念是许多古代民族都有的),这种原始的信仰,在学界也 称图腾崇拜。


              18楼2013-02-12 15:34
              回复
                在我们一时还没有从中国的载籍中找到关于白蛇传故事更早的(如宋话本《西湖三塔记》、冯梦龙所引《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前的)发生学线索,也无 法确认人蛇互为变形、人蛇之间有血缘关系的原始信仰与后来的白蛇故事之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的情况下,我们宁相信,上面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这种人蛇之间可以 变形、人蛇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的“蛇观”(原始信仰,或可称图腾崇拜),为外来的**的美女蛇故事转变为爱情忠贞的美女蛇故事提供了适的土壤和人文条件。
                  换言之,原本**的美女蛇故事,在中国国土上的移植和传播,逐渐本土化演变而为体现忠诚爱情的白娘子故事,完全是因为中国社会的原初世界观、加上农耕文明条件下的家庭与人伦情怀以及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所使然的。 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中国社会进入新民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回顾这一时期,有关白蛇传研究的最重要的成果,当非傅惜华编纂的《白蛇传集》 及其序言莫属;该书的最大特点是搜罗了历史上大量关白蛇传传说的民间文学-俗文学资料,丰富多样,称是白蛇传故事历史资料集的集大成之作;所惜者,是作者 没有能够收入当代流传在民间的口传资料,当然,当时他没有这个条件。他在长篇序言中叙述了白蛇传的演变情况,把最早的文本,定为南宋时代的“话本”《雷峰 塔》。他这样写道:
                  《白蛇传》是一个具有刻意义的优美的民间传说。它的起源,很是古远,距今八百年前的南宋时候,民间曲艺中的“说话”,就已经流行着这个故事了。 今天所遗留下来的宋人话本里便有一本《雷峰塔》,收在明末冯梦龙编选的平话总集《警世通言》的第二十八卷,题作:白娘子永镇峰塔。从这个话本的内容,一些 有关历史地理的问题,而与宋人史籍施谔的《淳佑临安志》,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书所记载的,比勘印证起来,另一方面再从这个话本的 “说话”的风格研起来,都可以证明它就是那个南宋时代所流行的话本。因此,《雷峰塔》的话本,可以认为是现存的《白蛇传》故事中最古老的作品。(傅惜华 《白蛇传集·序》,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
                  傅先生之所论,只限于中国最古的白蛇传文本,并没有涉及到它的发生学意义上的起源问题。但他在将《雷峰塔》与宋人的其史籍的比勘中得出的结论,则不仅有新意、而且在白蛇传早期文本研究上前进了一步。
                  在傅文发之前,戏剧评论家戴不凡于1953年在《文艺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试论〈白蛇传〉故事》的颇有深度的论文,因是发表在文艺界的重要报 刊上、又因系参与戏曲改编问题论的文章,故而影响颇大。他虽然也没有绕开《白蛇传》的最早的形态这一属于起源范畴的问题,虽然也批评了一些戏曲改编者和评 论者在改编和评论时离开了民间传说的原意,但戴文的主要之点,却是以当时一般文艺评论的立场和价值观来阐述白蛇传故事的“主题”和“演变”(包括改编)的 “积极”意义。他的结论是:“一、《白传》是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优美的民间传说。它是通过神话的形式,像折光镜一样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二、这是一 个以反封建为主题的神话。这一主题是通过追求幸福的妇女(白蛇)和封建势力(法海)的矛盾和斗争而表现出来的。三、故事最早的思想内容和今天传的不甚相 同;许仙原先为坏人,在故事的演变途中,逐渐成为好人。这并不妨碍它的主题,而且和它的主题(反封建)的形成有连带的关系。”显然,他在批评一些历史主义 倾向时,也站在主流思潮之中“拔高”了这个民间传说原本并不具备的思想意义。


                19楼2013-02-12 15:35
                回复
                  基督教传统中的蛇:魔鬼撒旦的化身 在基督教传统中,蛇是邪恶的代名词,是撒旦或魔鬼的象征。《圣经》伊始,撒旦化身为蛇引诱夏娃吃善恶果,铸成人类的 原罪。蛇给人带来智慧、生命、带领人类走出蒙昧;蛇又代表着反对上帝的混沌势力。在亚当夏娃的故事中,蛇的智慧所隐含的危险性也表露无遗。蛇从此以后必须 以肚子行走,终生吃土。亚当与夏娃也被永远地逐出伊甸园。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13-02-12 15:36
                  回复
                    古希腊故事:蛇发女妖和蛇身女妖 希腊神话中有两个著名的蛇妖形象,美杜莎和拉米亚。美杜莎因为与海神波塞冬在雅典娜的神殿中偷情,而触怒了雅典娜。 雅典娜将美杜莎变成蛇发女妖,并对她施了诅咒,任何直视美杜莎双眼的人都会变成石像。拉米亚为了报仇,专门偷食别人的孩子,变成了蛇身女妖。这两个故事表 明了古希腊人对蛇的认识——蛇是恶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13-02-12 15:38
                    回复
                      日本蛇郎蛇女故事:蛇与性的隐喻 蛇郎蛇女故事是典型的世界性故事,在很多国家广为流传,又以日本最为丰富。有学者将日本蛇郎故事分为“神婚与祖先之 神”、“英雄的蛇子”、“人神之间的池中之物”、“农夫的女婿”、“原生态的淫者”、“殉情之蛇”六种形态。蛇所喻示的性内涵是日本蛇郎蛇女故事中最突出 特征,蛇与性之间的隐喻关系一直贯穿日本的蛇文化始末。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13-02-12 15:38
                      回复
                        蛇王说道:“仙人呀,你果然拥有令人尊敬的能为,不过这次继绝王的死是被注定了的,我希望你不要去”
                        仙人对着国王的方向看了看,感觉到了国王的死期已近,就说道:“好吧”。
                        于是蛇王让自己的手下变作了苦行者,拿了许多水果献给继绝王。
                        继 绝王将水果分给众人食用,他看这外面的夕阳高兴的说道:“过了今天我就不再担心蛇毒了,现在我还有什么好怕的?”他看见手上的水果上有一只黑色的小虫,就 拿了起来笑着对大家说“让这条小虫变成蛇王来咬死我吧。”说完就将小虫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身边的大臣也跟着大笑起来。然而就在他们笑的时候,不幸的事情 发生了。那条小虫变成了多刹迦,一下子就咬死了国王。原来这正是多刹迦的计谋。
                        若 干年过去了,继绝王的儿子镇群王长大成人,他听说了自己父亲的遭遇后万分的痛苦。他向国师询问报仇的方法。他的国师告诉他:“大有能为的王呀,有一种祭祀 是众神专门伟你准备的,只有你才可以举行。那就是蛇祭,这种祭祀可以消灭所有的蛇,我想那正合您的心意。”镇群王很是高兴,就开始举行这场祭祀。
                        随 着祭祀的进行,很多的蛇都从远处飞来,掉进了熊熊燃烧的祭火之中。但是等了很久蛇王多刹迦还是没有被祭祀招来。原来蛇王躲到了天帝因陀罗的家里。镇群王非 常不满意,就对着祭火说道:“如果蛇王多刹迦躲在天帝的家里,那么就让因陀罗也一起落到这场祭火当中!”天帝听到这番言语,手一抖,从袖子里面将多刹迦放 了出来,多刹迦怀着痛苦的呻吟飞向了祭火。
                        这时,蛇族的儿子,广有智慧的婆罗门阿斯谛伽来到了祭场,镇群王看到他很是欢喜,因为他看出这是一位拥有智慧的婆罗门。于是就对阿斯谛迦说:“婆罗门呀,我要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不论是什么愿望都可以”镇群王希望这样可以使多刹迦早一点落入祭火。
                        “好吧,我要你停止这场祭祀”阿斯谛迦说“要别的不可以吗?大有能为的婆罗门。”镇群王不高兴的说道“我可以给你黄金,白银,或者其他的你想要的东西”
                        阿斯帝伽坚持的说:“我不要黄金,白银或者别的东西,我只要你现在停止这场祭祀。”
                        “好吧。。由于你是受人尊敬的婆罗门,而我又答应了给你一个愿望,那么就让祭祀停止吧!”镇群王说道。
                        于是,浩大的蛇祭就停止了,蛇王和那些坚持正法的蛇保住了性命。
                        这个故事其实是暗示我们,每一个事物都要按照他自己的规律去运行。这个规律就叫做“正法”。即使是拥有巨大力量的天帝也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在这个故事中,蛇就是正法的代表。
                        蛇王那伽和美女迦玛什
                        史诗《摩诃婆罗多》对古印度蛇祭的习俗就有一些记载。在蛇祭仪式上,常常有女性讲述些与性爱联系在一起的有关蛇的故事。
                        蛇 王那伽和美女迦玛什的故事广为流传:迦玛什的丈夫每天夜里出去,与过去的情人幽会。很是痛苦的迦玛什,被蛇王爱上了。于是蛇王变作她丈夫的模样,每天夜里 到她房间。终于有一天,迦玛什发现了真相,她陷入更大的痛苦。蛇王不忍看到她痛苦的样子,在悲伤中死去。迦玛什和丈夫埋葬了蛇王,也埋葬了过去的不快,一 家人开始幸福地生活。
                        这个故事与中国的《白蛇传》有些相似,蛇的形象不再冷酷,而是被赋予人性,演绎凄婉的爱情故事。不同的是,古印度的传说更直白,揭示了夫妻关系的两面性:白天是人,晚上是动物。如同他们对蛇的两面性:既有神庙殿堂的敬蛇,又有街头巷尾的耍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9楼2013-02-12 15:40
                        回复
                          中美洲:造物神羽神蛇   羽蛇神是一个在中美洲文明中普遍信奉的神只,是玛雅人信奉的造物神,关于羽蛇神的传说遍布于中美洲各个地区。羽蛇神一般被描绘为一条长满羽毛的蛇形 象。羽蛇神主宰着晨星、发明了书籍、立法,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玉米。羽蛇神还代表着死亡和重生,是祭司们的保护神。在阿兹特克神话中,羽蛇神曾经统治着阿兹 特克人,人们的生活富庶安乐。但后来黑暗之神剥夺了羽蛇神的王位,取而代之以残暴的统治。愤怒之下羽蛇神决定离开国都图兰,它离开的时候向人们保证总有一 天他还会回来,然后乘着一只蛇皮做的小船向大海深处的故乡驶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3-02-12 15:40
                          回复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狡猾”未尝不可以看作是机智、智慧、聪明的代名词。用“狡猾”来形容蛇的作为是不准确的。想当初,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 之后,并没有给他们智慧和能力。他们在伊甸园里赤身**,连起码的羞耻也没有,整天无所事事,饿了就吃树上的果子。正是因为蛇的教导才使人类的始祖摆脱了 没有智慧的羞耻的愚昧状态。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之后,亚当和夏娃 没有死,反而眼睛明亮,有了智慧,能知羞耻所以才用无花果树的叶子编成裙子遮羞。亚当和夏娃被赶了伊甸园之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的劳动和繁衍,才有人类的 今天。如果没有蛇的教导,亚当和夏娃今天仍然在伊甸园里赤身**的生活。
                              如果比较一下古希腊神话的盗火之神普罗米修斯和《圣经》诱惑人类始祖吃智慧果的蛇,就会发现,人们对蛇的评价和印象很不公平。普罗米修斯教给了 人类许多本领,可是人类没有火,众神之众的宙斯决定不给人类火种。普罗米修斯冒死盗得火种交给人类。宙斯大雷霆,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岩峭壁上, 并让一只鹫鹰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肝脏被吃后立即又长出来,长出来后又被吃掉,鲜血将他脚下的大地都浸透了,他就这样受着无穷无尽的巨大痛苦。普罗米 修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付出巨大了牺牲,因此他受到了人们的极大的尊敬和赞扬,成为千古舍生取义的典范和楷模,可是,相比之下,给予人类智慧的蛇不仅受到耶 和华诅咒和惩罚,还成为人类世代的敌人,直到今天,它仍是邪恶和狡猾的代名词。普罗米修斯后来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而获得了自由,但蛇所受的惩罚什么时 间能够结束呢?
                              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蛇的主要象征意义是贬义的。但也不完全如此。蛇的免征意义同样有褒义的一面。
                              蛇的正面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幸运、吉祥和神圣。人们把蛇分为家蛇和野蛇,有些地方认为家里有了家蛇是吉兆。在国外,古埃及人认为蛇是君主的保护 神。法老用黄金和宝石塑造了眼镜蛇的形象,并饰进皇冠,作为皇权的徽记。公元前的欧洲国家使节把两条蛇的形象雕刻在拐杖上,代表使节权,是国际交往中使节 专用的权杖,蛇又成为国家和权威的象征。
                              蛇的第二个正面的象征意义是追求爱情和幸福。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民间传统故事《白蛇传》。
                              蛇的第三个正面的象征意义是长寿、生殖和财富。在中国文化中,蛇和龟是长寿的象征。练习瑜伽功的人认为蛇可以活500年,人体内有一种象蛇一样 盘绕着的力,称为“蛇力”,只要修练得法,就可以把这种力释放出来。蛇还是财富的象征,蛇有自己的地下王国,里面有无数宝藏,所以想发财致富的人必须到蛇 庙中去虔诚祈祷。
                              蛇的第四个正面象征意义是医药和医业。中国民间有蛇能识别药草的能力。


                            35楼2013-02-12 15:42
                            回复
                              黎族的蛇祖传说与蛇纹文身 “勾花的传说”谓上古海岛一巨蟒生卵破出“蛇女”,蛇女长大,与过海采香男子结婚,生下一男孩,不久丈夫去世,剩下 母子二人,而海岛荒无人烟,蛇女恐儿子难于婚配而绝后嗣,就与儿子商议,让儿东行寻找配偶,自己则用“勾花”之法在脸上锥刺绣面,然后抄近道与儿子相遇, 因儿子已认不出母亲,遂结为夫妻繁续后代。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6楼2013-02-12 15: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