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吧 关注:3,472贴子:77,832
  • 31回复贴,共1

有人说宋史不可信,有人说宋史可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认为没错,但是想法却是反的,因为说不可信的是针对杨业较多,说可信是针对潘美较多。
首先宋史是宋朝国史整理而得,算是比较可信的,但是国史是要给皇帝老儿看的,于是美化在所难免,那么跟皇帝关系的远近就决定了可信的程度!


IP属地:江苏1楼2013-02-04 23:25回复
    回复1楼:你是说元代成书的宋史?你想给谁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3-02-05 00:37
    收起回复
      这是资料搜集整理的问题,其实尽信书不如无书,但尽不信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了。我们只能根据多种史料,综合参考取舍,得出相对比较合理的一种解释,但也不能言之凿凿就一定是最接近真相的。
      很多时候,面对现在满天飞的谣言和新闻,我们都难辨真假,更何况几百年前上千年前呢。


      IP属地:山西5楼2013-02-24 13:04
      回复
        确实宋史有可信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地方,我们要想回归历史就必须参考多方的史料,比如资治通鉴长篇等等与当时相差不了多长时间的史料记载。当然要是能结合现代的一些考古发现就更好更真实了。
        比如研究杨家很多都是通过欧阳修给杨琪写的墓志铭。、
        研究潘美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考古结果比如司马光为潘美曾孙、惟熙之孙、仁炬之女撰写墓志铭《仁和县君潘氏墓志铭》。其实这篇墓志铭很好的证明了一些历史记载的正确性。你想以司马光的政治品格会为一个嫉贤妒能残害忠良的恶官的曾孙女(还是个女的)写墓志铭吗?并且在此墓志铭中有句:大勋之门,克生令孙,归于帝族,禀命天昏。款文幽石,以识茔园。
        其实“大勋之门”这句评语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


        IP属地:北京6楼2013-02-24 13:23
        回复
          不要低估史学家的道德操守。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朱棣靖难之役照样是史料记载的


          7楼2013-02-24 14:28
          收起回复
            不要总是认为正史可信,民间传说不可信。其实,野史传说的可信度更高一点。现世为例。


            13楼2013-03-17 01:46
            收起回复
              宋史某些人的传记问题参见<《宋史 宗泽传》取材详考>,可以得出部分结论,即:宋史的某些传记有水分或不实。


              IP属地:天津14楼2015-01-26 11:58
              收起回复
                《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中的正史,历代都有史学史研究,评价是较高的。元修也是符合历代正史修撰规范,只不过在元代耽搁了几十年,是因为知识分子争论宋辽夏金的正统之别,有的主张修成南北史,北宋史时期是宋为正朔,南宋时期则分为南北史——主张各异,导致搁置,直到元顺帝脱脱时期,脱脱力主速修,三年多乃成,主要依据还是宋代史馆实录,修史人不会做很多手脚,宋史的主要问题是校对失准。
                史料有误,在那个时代也是正常的。邓广铭先生毕生钻研宋史,有很多著述,大家真的对真相跟兴趣的话,有空下载一些文章读读,一定是有益的。宋史有一些篡改的问题,主要在一些最核心的敏感问题上,但史料一般不会黑白颠倒或凭空捏造,大多数的做法是在具体事实基础上多加修饰,或对重要的问题避而少谈,不谈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少的。
                比如太祖降世到太宗继位的兄终弟及、金匮之盟,其实也是说到了疑问的,只不过不做主观上的判断裁决,将裁决权留待后世。
                宋史被后代最为诟病的就是粗糙,但信息量大。但要因为曾有当时史馆记录手脚而怀疑很多史料的真实性的话,就矫枉过正了。实际曾巩、王称、李焘等都是私人修史,其史料对宋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IP属地:北京15楼2015-01-26 17:16
                收起回复
                  6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1-09 0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