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空有大批人才,不能也不会合理使用 李密曾把自己和杨玄感做过比较,认为:“决机两阵之间,使敌人震摄,密不如公;驱策天下俊贤,各申其用,公不如密”。可见,在用人问题上,李密比较自负,感觉很好。曾几何时,他手下也汇集了大批人才。其中有一代名臣魏征、徐世绩,著名将领程知节、秦叔宝、罗士信等,还有降将柴孝和、房彦藻、祖君彦、裴仁基,以及原瓦岗军的翟让、王伯当、单雄信等。这些人算不上完人,有的还具致命弱点,但都有特别之处,如果用其所长,各尽所能,李密的天空必将阳光灿烂。那样一来,独步天下的将是李密,而不是李渊和李世民,至于有没有后来的大唐王朝,那还得另说。但是,李密显然不得用人要领,致使有的未被赋予重任,有的用非所长,还有的受冷落被埋没。纵观李密的用人策略,其失误有三:一是疑心过重。从本质上说,李密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他人,没有“用人不疑”的境界。他本是文化人,没什么刀枪棍棒功夫,却喜欢领兵打仗。几乎所有大型战斗,他都要亲临一线,有两次还被流矢所伤,差点儿丢了性命。这样做,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率先垂范,而是对别人不放心。徐世绩很强悍,因为对李密的领导作风有看法,某次喝酒,说过几句过头话,李密不高兴,就把他调到外地。秦叔宝和程知节均可独挡一面,李密却让两人当了卫队领导。二是缺乏气度。李密自持有学问,傲气十足,对他人的才能有点儿妒忌。魏征第一次见到李密,就献上10条谋略,李密看了,以为很好,然后就没了下文。在与王世充决战前,魏征提出了正确主张,却受到嘲弄,被斥之为老生常谈,气得魏征拂袖而去。祖君彦“博闻强记,文辞赡敏,著名海内”,在李密手下,只是抄抄写写,露脸机会不多。还有的人作战勇敢,功勋卓著,但没有得到提升和重用,心里不平衡。三是处置特殊问题严重失当。翟让事件是李密的重大败笔,也是其事业下滑的端点。翟让能够拉起队伍称雄一方,又让贤于李密,心胸非寻常可比。李密本是外来人口,加入团队没多久,就成了主要领导,难免有人会有想法。事实上,翟让的部属确有人不本分,想帮翟让夺回权力。他的亲哥甚至说:“天子汝当自为,奈何与人,汝不为者,我当为之”。对于李密来说,这是个重大的政治考验。他完全可以谨慎一点儿,宽容一些,采取灵活的方法把问题处理好。因为和平解决的条件是具备的,起码翟让没有野心,也反对部属的想法和说法。但是,李密却采用了最原始的手段,乘对方没有防备,下狠手杀了翟让等人,从此,“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