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先秦吧 关注:179贴子:232
  • 2回复贴,共1

先秦(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作品选读
1)《关睢》(周南)

这首小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诗经》是中国文学第一部诗集,《关睢》是其第一篇,差不多可以说翻开中国文学史,首先看到的就是《关睢》。
《关睢》、《毛诗序》认为是“歌后妃之德”的,这其实没有多少道理,它其实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的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乐庆贺,并使淑女快乐。
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他家有琴瑟钟鼓之乐,那是有相当地位的,它所描写的显然是贵族阶层的生活。有人把这首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因为《诗经》除了抒情、娱乐、还有礼仪上的实用性。这说法有些道理。婚礼上讲一讲新娘子的美丽,是君子的好配偶,曾为她害过相思病,从见到关睢而思念淑女到结为琴瑟之好,真是来之不易,显得特别的可贵。这首诗写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结为夫妻,是一种负责任的爱情,君子淑女有美德,又相爱,是一种理想的婚姻,爱得热烈又很守规矩,没有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爱情表露的平和而有分寸,孔子特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克制,他特别推崇这首诗,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这首诗是“中庸”之德的典范。《毛诗序》认为它具有这种意义,因此被列为《风》的第一篇。
写男女相思虽然“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也有相思之苦,但并没有悲痛欲绝以至伤感。既得之后,诗中洋溢着欢乐情绪,但并不过分。(过其度量,谓之为淫——《诗大序》)《诗大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爱情之诗能写到这样,可谓恰到好处。
全诗以小鸟的鸣和起兴,引出青年男子对美丽女子的追求与思念,反复出现的重章叠句,既暗寓了君子对淑女不断的思念与追求,又增加了诗的韵味,体现了民歌的典型风格。

2)芣苢(周南)
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唱的歌。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旬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通篇只变换六个字“采、有、掇、挥、袺、


IP属地:江苏1楼2012-12-19 12:50回复


    IP属地:江苏4楼2012-12-19 12:52
    回复

      由于战争往往具有复杂性,所以《诗经》中的战争诗,有的表现了征战胜利的基础,有的表现了军士们共同对敌的豪情,有的反映了下层人民所受战争创伤的痛苦。
      一类是贵族阶级御敌征战的颂歌,如《小雅》中的《六月》、《出卒》、《采芑》,《大雅》中的《常武》。《六月》写“王事多难”,出征“以定王国”,极写军容之盛大,主帅指挥若定,将士舍生忘死,胜利后饮酒庆功,充满克敌制胜的自豪感。
      二是反映下层军士同仇敌忾的赞歌。《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军士们同仇敌忾。《采薇》则抒写了一名远戍军士的复杂心态,既有对强敌的愤怒,又有必胜的豪情,又表现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三是反映人民战争徭役之苦,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巨大的,《采薇》中就写到士兵与亲人久久分离的内心痛苦。西周晚期,战争不断,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如《周南?卷耳》、《唐风?鸨羽》、《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豳风?东山》。《东山》写服役归来的征人在还乡途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描写了战后农村残破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苦难。战争中人民付出的太多太多,唐诗有“一将功成万骨枯。”
      三、反映爱情、婚姻的诗
      《国风》中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诗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成为《诗经》的一大主题。《国风》的第一篇就是《关睢》。孔子评价《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并把以《关睢》为代表的“二南”视为表现男女之情的典范之作。这是因为《关睢》等诗表达男女之情多用比兴手法,曲径通幽,含蓄委婉。所涉男女往往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所谓君子、淑女。(儒家认为,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家庭是以男女的结合而构成的,因此选择终身伴侣就不只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乎国家社会的大事)。《诗经》中的婚恋诗丰富多彩,《卫风?木瓜》、《邶风?静女》、《秦风?蒹葭》。
      在婚姻中,任何一方的背叛,都可造成家庭的不幸。在夫权制度下,女子的被弃是经常发生的,《邶风?谷风》、《卫风?氓》反映弃妇痛苦最为深刻。“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反映了男女权益的差别,句句酸痛,语重心长。


      IP属地:江苏10楼2012-12-19 1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