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幻想世界中力量分布的修正,必然导致叙事模式的修改。《妖刀记》的前六卷大胆采用视角频繁切换的花招,甚至不惜将大量篇幅归入沐云色、横疏影名下,不可不说是作者的行险之举。《冰与火之歌》或许可以被列入对默默猴的创作产生影响的已知著作之一,但在通俗文学中使用POV尚属新鲜,在纯文学中则早已是司空见惯,以默默猴涉猎之博杂,纯文学于他必然并不陌生,所以《冰与火之歌》也许只是他祭出的一个幌子而已。当默默猴选择沐云色、横疏影来作为部分叙述的主视角,并且绵延数折之长,他的这种写法已经不仅仅是对传统武侠的一次革新,甚或可以视作通俗文学对纯文学的大胆入侵,当然这样做并非是没有代价的。熟悉传统武侠写法的读者,对单一视角的运用必不陌生,金庸梁羽生等老一辈作家大量地在小说中运用单一视角进行叙事,以便把读者毫无阻力地带入叙述中,制造读者等同于主人公的错觉。以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和《萍踪侠影》为例,犹记得小时候看《七剑下天山》看得一头雾水,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正因为七剑的叙述视角过多过于杂乱,凌未风最多只能算半个主视角;而张丹枫在《萍踪侠影》中则占据了叙述视角的大部分空间,再加之性格讨喜,轻松当选了梁老笔下最受欢迎的男猪之一。金庸在这一点上更加突出。从《射雕英雄传》直至《鹿鼎记》,我们这些读者如果不是跟随着郭靖、韦小宝的视角到处去看去感觉,如何能见到金大侠笔下那大漠壮丽的风光以及十七世纪俄罗斯的风情?因此默默猴在《妖刀记》开篇时偏去选择一条更少人行,也更为崎岖的道路,既让人为他捏把汗,同时也为他的勇气所倾服,难怪换把刀兄在《札记》中对《妖刀记》开篇时体现的共时性(synchroneity)大加赞赏,特意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