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学儒胡助研究 】
资料整理:胡永清
胡助(1278—1355),字履信,一字古愚,自号纯白老人,婺州东阳人(今东阳市南马镇东湖村)。始举茂才,为建康路儒学学录,历美化书院山长、温州路儒学教授,两度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三为河南山东燕南乡试考官,秩满授承事郎太常博士致仕,著有《纯白斋类稿》30卷,《四库全书》有录。
宋元之时的婺州,风景优美,人文荟萃。既有柳贯、黄溍等文章大家,又有吴莱等一代词宗和宋濂、王祎等文坛巨擘,一时名儒接踵。而两度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的胡助,游学京都三十年,以诗名扬于世,为当时婺州作家群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但其生平事迹一直隐晦不彰,以至于今人几乎无人知道他的成就及其在当时婺州作家群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仅以胡助生平及作品两方面予以探索,对胡助进行刮垢磨光,以说明他当时的文坛地位和文学成就。
〖生平〗
胡助为三国孙吴重臣胡综之后,其祖自湖州霅川迁居东阳。曾祖父居仁曾从理学家吕祖谦学,与官至国子祭酒的葛洪为友。祖父中行,隐居行义,被乡人称为善士。父亲佑之,在宋时为乡贡进士。胡助父母早逝,却生性淳朴,恬静无机心,唯善读书,自以孤苦刻志树立。年少时既已博览经史诸子百家之书,悉究其大旨。
至大元年(1308),胡助三十一岁,因举茂才授建康路儒学学录,兼太学斋训导。建康即今天的南京,为六朝古都,又是南来北往的要冲,也是当时的文化中心。期间胡助结识了虞集、柳贯、赵宏伟、周驰、曹鉴、许谦等人。皇庆元年(1312),在京师任国子司业的一代大儒吴澄辞官南归,见胡助之诗,大加赞赏,称胡助之诗为上品。同年,监察御史周驰向朝廷举荐了七位宜入馆阁的江浙之士,胡助也为其中。一时间,胡助的诗名为之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