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吧 关注:2,164贴子:38,524

【子不语】化龙奇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重新看《子不语》发现好多有联系的故事,于是总结一下,恰巧网上一搜也有人总结过《子不语》里化龙的故事,于是偷个了小懒。。。在他的基础上加入了我想说的一些东西供大家一广视听,聊备谈资。。。。。。因为要打字比较慢,所以不要插楼。。。。


1楼2012-06-05 18:57回复
    这里先简单介绍下龙
    《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尔雅翼》:龙者,鳞虫之长……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
    除了威武的外形和神奇的法力,先人还试图从各个方面探索龙的来历,比较典型的是蛇化龙、鱼化龙的传说,从“鱼跃龙门”、“龙蛇混杂”等俗语也可一窥端倪;而近代的学者也从生物进化、民俗渐变的角度对龙的起源进行各种学术分析,蜥蜴、蝾螈、鳄鱼……翻出了无数的“龙亲家”……抛却那些学院派的探研,我们更乐于津津有味地咀嚼富有民间色彩的龙神话,《子不语》里有许多篇章,以轻松的笔调,向我们传递这个龙家族的“小道消息”,其中饶有趣味的,便是“龙种”之说。
    而今一提“龙种”,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是皇帝老子后院的那一大家子,在“皇帝乃真龙天子”这种信仰之下,这种联想跟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一样理所当然。然而在华夏族逐渐凝聚的过程中,天子并非一开始就是“龙种”,比如禹的父亲鲧,究其名字便来自于古书里的一种青色的大鱼;而殷人的始祖契,也是其母简狄吞鸟卵而生。而开启中华一统之先河的秦始皇,其先祖亦和简狄一样,是女修吞了玄鸟蛋感气而生,所以秦人亦以玄鸟(也有说燕子)为图腾,未见真龙之名号,直到刘邦立汉,先爆出“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的“人龙配”大猛料,再来为其发迹唱上一出“赤帝子斩白帝子”的通俗桥段,至此“真龙天子”方得以入主华夏悠悠千余年历史,每一次朝代更替时,都可见这面大旗在迎风招展……
    然而《子不语》里的“龙种”,却全然褪去了帝王的光环,尽管能显弄呼风唤雨的神迹,却再无主宰天下的能力。比如书中的两位“龙母”——其一为山东文登县毕氏妇,其一为常熟李氏妇——皆不过寻常村媪,因机缘巧合、感灵气而得孕龙子,除了怀胎十四月产下龙儿,终其一生也未见得有何神迹。只在她们死后,小龙子回来哭灵扫墓一番,今后凡有祈晴祷雨之事,去龙母坟和龙母庙拜上一拜,小龙看在自家母亲份上,“无有不应”。
    这里的龙神,其神迹基本上只限于兴云布雨,再难从政治高度有甚作为。大约因为满清原本信奉多神,其图腾包括乌鸦、野猪、鱼、狼、鹿、蛇等各式禽兽,虽然入主中原之后不得不接受汉人的信仰,在袍子上描龙画凤,但终只当作一种点缀,不会把这种信仰深入骨髓,所以袁枚笔下的龙神也多以云雨师的形象出现,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像现代基本没有多少人把龙当作什么神之又神的东西,随便作哪里的装饰都有,龙神已有神变成一种亲民的图腾。。。要说多坏不见得,也许这是个好事。。。至少小七我这么想。。。


    2楼2012-06-05 18:57
    回复
      李化龙


      3楼2012-06-05 18:57
      收起回复
        我在子不语里看到觉得有意思还特意查了下的就是这个李化龙,李就是李子
        先看故事
        (毕氏妇)三月间沤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殷与秦两代虽有吞玄鸟卵而生子的传说,后世却甚为少见。袁枚在此借朋友陶方伯之口,说:“《群芳谱》有云:‘天罚乖龙,必割其耳,耳坠于地,辄化为李。’所以毕氏妇所食的李子实乃龙耳所化,她感应于龙之灵气,这才产下了小龙。
        后面就是普通结局。。。。龙母死了就成了龙母坟,唯独比较可惜的是这个小龙被父亲砍掉过尾巴。所以成了秃尾巴龙。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传说,这是小七我初中时候看一本《新神仙传》看到的南方的龙母温媪。。。这个据说是楚怀王时候的事。。。具体故事忘了反正五个龙子中有一个也是秃尾巴。。。
        话转回来啊,其实有意思的是龙耳朵化李子,西游记里有一段白龙马的口述“
        “我本是西海飞龙……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 龙尿如此精贵,龙耳想必也是难得之物,袁枚说是群芳谱记载我搜了一下《云仙杂记》里载有“龙耳李,天罚罪龙,割其耳所化。”也有书载他是医人的仙草。。。是真是假,自己想吧。。。总之真的我就佩服造物主的想象力,假的我就佩服人民的想象力。。。。。。


        4楼2012-06-05 19:15
        回复
          再看壁虎化龙


          5楼2012-06-05 19:17
          回复
            我是涿州人,壁虎我们那里叫他“蝎了虎子”或者“蝎虎儿”“蝎虎子”比较常见,南方有叫它四脚蛇的就把他和蛇扯上关系了,而蛇俗称“小龙”这样壁虎就理所当然的和龙挂上了关系。
            当让古人更单纯,直接把壁虎和龙拉在一起,原因很简单,龙有脚壁虎也有,而蛇没有所以似乎壁虎和蛇更进一层。。。。
            我们那里老人都不让夜晚张嘴睡或喝隔夜的敞口没有盖盖子的水,说会有蝎虎子尿尿人喝了就中毒了,所以“五毒”蝎虎据其一位。而另有一种说法是“守宫极淫,喜水,每遇水辙交。其精剧毒,人食之化为脓水 ”这里面的守宫就是壁虎的别称。。。具体不解释。。。。而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子不语》里的一则说这个的,我则看过《阅微草堂笔记》也有类似一则故事大体相似,我融合到一起简单讲一下“就是有个妇女有俩孩子放学回家吃了一些东西(阅微里是喝了些啥),然后去洗澡,好长时间不出来,进去一看在澡盆里化成血了,后来老人们说是蝎虎。。。后的。。。流到里面如之何如之何。”总之很恐怖。。。。而至于蝎虎的来历是有个传说是壁虎吃蝎子就像老虎吃人所以叫蝎虎。。。。反正我没见过。。。


            6楼2012-06-05 19:4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2-06-05 19:43
              收起回复
                貌似扯远了。。。。再拉回来说壁虎化龙。。。。故事是这样的
                云南某个农民垦荒时,无意在昆明池边挖到一个铁匣子,匣上画的符篆难以辨认,只认出旁边有一行楷书小字:“至正元年杨真人封”。农民不知何物,就拿回家用铁椎锤碎匣子,里面盛的不过是只寸许长的小壁虎,蠕蠕而动,似死非死。这人见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宝贝,大失所望,随手一丢了事。哪知他家小子见了,十分好奇,就拿水浇在壁虎身上。奇迹发生了:渐渐的,小壁虎开始扭动起来,顷刻之间便长长了许多,不一会儿,它遍身生出鳞甲,化成一条生顶门生有独角的黑色蛟龙。未得这家人反应过来,黑蛟腾空而起,刹那间风雨大作,天地昏黑,举目望空,但见一条黑蛟与两条黄龙空中张牙舞爪地攫斗,直打得难分难解。四野冰雹齐下,打烂禾苗庄稼与民居无数……
                蛟,龙之属也,其状似蛇而四足,无角或独角,是传说中一种能使洪水泛滥的龙。【据说昆明市中心保存至今的东、西寺二塔,就是为了镇压一头曾经在当地大兴水灾的黑龙,依此看来,说不定这头蛟龙正是那只被杨真人封印的小壁虎所化。】←这一段不是我说的我不负责啊,我没去过昆明。
                


                8楼2012-06-05 19:46
                回复
                  狗化龙


                  10楼2012-06-05 19:58
                  回复
                    至于另一个当代狗化龙不是真化龙而是大陆人的一个牢骚。现代的简化体龙是“龙”繁体龙字大家都见过,一点都不像吧。反而简体字龙像这个字“尨”意思是多毛狗,所以好多繁体字爱好者戏称为“狗化龙”。其实古代尨、龙通假。算个玩笑吧。。。。


                    12楼2012-06-05 20:06
                    回复
                      下面羊化龙


                      13楼2012-06-05 20:06
                      收起回复
                        羊化龙。。。。。。。。。。。。。。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2-06-05 20:44
                        收起回复
                          另外“羊龙”之说,东汉的一部巫书《白泽精怪图》说:“羊有一角当顶上,龙也。杀之震死”也有可能是另一种一只角亲戚,《述异记》中也说:“蛟羊,似羊而无角”,大约与龙羊也是近亲。
                          而子不语中的故事和汉族无关。。。。是少数民族的故事


                          16楼2012-06-05 20:49
                          回复
                            在弥勒县旧城。这座城是汉人夷族杂居之地,四面环山,山中有口宽约数亩的龙潭,灌溉着周近千顷良田。当地人于是筑土坝以蓄水,引水入红河。有时天降大雨,有人会在空中看到有二龙相斗,状如小蛇,或者又见一蒙了青苔的巨木,竖着沿河游来,引水冲决坝岸。还有一天,当地的农夫正在田里栽秧,正值细雨蒙蒙,忽见飞鱼大小成对跃上空中,整齐地摆成队伍,当中有一绛衣女子,手持纨扇,一路走到潭中,随即不见,据说龙女回娘家探亲。
                            种种神迹,皆出于龙潭,久而久之,大家也见怪不怪了。这天傍晚,夷人侬二家里却来了个不速之客,一身白色孝服,说是回家归丧,天色已黑,想求宿一晚。侬二刚给这人安排好卧室,这怪客却向他借一口大缸,要求满满地蓄上清水。侬二起初以为客人想洗澡,就帮忙安排酒饭,哪知这人说:“不必劳烦了。我惟有一事相求,您如果愿意帮忙,我事后定当重重酬谢。”侬二就问:“什么事啊?”客人说:“这附近不是有个龙潭吗?潭后有棵大树,请您帮我把树砍了,待大树将断成两截时,先用一条巨绳缚紧,等看到潭中有两头羊开始搏斗,马上就断开绳子,把树推倒。您可答应吗?”
                            侬二虽然奇怪,但想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就爽快地答应了。天刚亮,他就背上工具去龙潭伐树。如果这般布置好一切,忽见潭水烧开了一般翻腾起来,随即一黑一白两头羊在水里相互拼斗。侬二记起怪客的叮嘱,赶紧把绳子断开、把树推倒。只听一声巨响,黑羊跃出水面,不过一会儿,水面就恢复了平静。
                            侬二高高兴兴地回家,找怪客兑现承诺,却发现这人已经不见了。他妻子也很奇怪:“这个客人一直坐在房里,我没见他出来啊!”他俩找了一会儿,侬二忽然想起这人要求自己准备一口水缸,怀疑客人藏在里面,就打开盖子一看,里面的清水已尽数化成黄金。他夫妻俩这才明白:这个白衣怪客是白龙的化身,为了与这龙潭中的黑龙争取地盘,才来求助自己。他把这桩奇事告诉了乡亲们,于是大家将潭改名为白龙潭,而侬二由此发了一笔横财,成了当地首富,终身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没啥解释的。。。。特别普通的传说。。。。


                            17楼2012-06-05 20:50
                            回复
                              最后说说蛇化龙这个是我赠大家的,不见于子不语


                              18楼2012-06-05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