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3日 00:00:00 来源:新华网
高福生 作者文集
香港廉政公署的“喝咖啡制度”向来是港人津津乐道的防“腐”剂。如今,这种制度也来到了广州中山。近日中山市人民检察院出台了《中山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廉政警示谈话制度》,对“五类人员”进行警示谈话。该制度实施后,已有3名国家工作人员被请去“谈话”。(2006年12月22日《新京报》)
对于内地的百姓而言,香港廉政公署的“喝咖啡制度”无疑充满着神奇色彩。这种制度设置之初,主要缘于“疑罪从无”的原则,在还没有确认当事人有违反廉政条律之前,请他去喝喝咖啡,在轻松的气氛中跟他聊聊天、提个醒,也允许当事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解释或提出不同意见。后来,由于请去喝咖啡的人中90%以上被查处,从而使“喝咖啡制度”不威自严,声名远扬。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沦为腐败分子,成为“阶下囚”,大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如果在其出现轻微违纪行为时,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了解,提个醒或严肃批评,使其意识到自己所为组织都已知道,让其在脸红心跳中心有所惧、如梦方醒、悬崖勒马。这样就既能达到预警的目的,又能避免了“板起面孔”训诫的副作用,自然不失为一剂防“腐”良药。
更让人称道的是,中山请“准腐败”干部“喝咖啡”,不是简单的“克隆”,它的“佐料”更丰富,“味道”也多样。除了对被谈话人进行警示、训诫外,还可责令具结悔过或建议有关部门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并跟踪了解被谈话人的表现。若不接受教育和改正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符合职务犯罪立案条件的,依法从严查处。不难想象,被请的“准腐败”干部在这种看似休闲的场合,那是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的。
由是观之,中山市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借鉴香港廉政公署“喝咖啡”制度,一改过去的“冰冷”和“神秘”,对管理者来说是一种进步,对干部来说也是一种真正的关心,令人击掌叫好。同时也期待这种公开的、充满人性化的“喝咖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日臻完善,远离形式和做秀,在让人叫好的同时更让人叫座。(图片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