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草纲目》的文人化思考
在中国,历来知识分子被认作是社会的良心,他们有敏锐的眼光,细腻的思维以及无孔不入的深邃。在他们的笔下社会百态纤毫毕现,妍媸皆有,嬉笑怒骂总是引人思考。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典型文人,李时珍不可能不拿起笔来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本草纲目》中,他不仅站在医药学家的角度来审视外部世界,更是用文人化的深刻思考对身体与生命的关系做出了独特的阐释。他对身体与生命的理解,可说是一剂良方,对现今社会有着广泛的启示。
在古代,人对自己的身体是充满自信的。古代人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都要靠自己的身体亲自去解决。来了客人,要烧茶,人们自己要去劈柴、点火、烧水、倒水……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自己的身体去解决。人即使要用兵器解决问题也是要自己亲自去操持,人和身体是合一的。我就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就是我。而不会像现今社会,基本一切都是机器化、自动化。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身体现在越来越没用了,身体越来越是一个废物。人的身体到了20世纪,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自从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之后,自从人们不用自己的肉体来直接与对方发生冲突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到了二次大战以后,肉体不用见面,甚至不用接触就可以解决问题。坐在办公室里,一个按钮,甚至可以毁灭成千上万人的身体。到了这个时候,人的异化就加深了。马克思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之后,带来了人的异化。但是马克思那时还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可以异化到这样的程度:不拿杀害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当做一回事。当人们用自己的身体打败了另一个身体,把对方摁在地下的时候,会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个残酷的场面。可是当坐到办公室里毁灭了成千上万人身体的时候,不在面对身体,人们便不会觉得这是残酷的,这和电脑游戏相差无几,儿时在游戏中毁灭了很多人,长大后一个按钮也是毁灭了很多人,这和游戏没有差别,只不过是数字的增长和减少而已。对身体没有感觉了,不会感到别人流泪、流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苦痛。所以到这个时候人的身体还有什么用?这是现代人心里迸发出的一个问题:生命和身体的关系是什,生命是否在身体里。人们对身体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做出了深刻而诗意的回答。
他在《本草纲目》中大量引用古代诗词歌赋,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诗歌渗透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田。李时珍把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成功地运用到《本草纲目》的内容中,把我们民族的这一丰厚遗产,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传达给读者,在这样文人化的传达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这些世间平凡的花草是如何的热爱。
芍药是一种常见的花,同时也是一种药物。关于它的名称来源,李时珍引《诗经·郑风·溱洧》云:“伊其相谐,赠之以芍药。”原诗描写古代郑地民俗,春季三月的第一个上巳日,人们聚集在溱、洧二水之畔,游玩踏青,男女欢歌,临别时以芍药相赠。芍药本香草,《韩诗外传》云:“芍药,离草也。”故李时珍又引“董子云:芍药一名将离,故将别时赠之。”芍药开花, 大而美丽,《诗经》中所反应的这一民俗, 常用以表示男女爱慕之情, 犹如现代之红玫瑰。古人因《诗经》而熟悉芍药, 又因《本草纲目》而知道芍药可以入药,这是对《诗经》的巧妙发挥,更是李时珍用自己独特视角对这些花草乃至生命的诗意观照。
再有就是对东阳酒的发挥, 在“集解”中,时珍曰:“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 常饮入药俱良。”李白号称诗仙、酒仙,与酒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因而说到酒和诗就必然要提到李白,酒曾赋予李白诗极大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杜甫曾有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仅如此, 李时珍还在“发明”中引邵尧夫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 并称:“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 壶中天也。”醉中趣亦称酒中趣,壶中天是道家所谓的仙境,都是饮酒所谓的最佳境界。
在这样反复铺陈渲染中,释放着诗人淋漓尽致的热情。读这样的本草学著作,我们很难不被作者的热情感染进而感动。他不再把那些药材看作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东西,在李时珍眼里生命是值得歌颂赞美的。而他的赞美方式,就是把自己作为医生对人的生命以及身体的无限关怀用文人化的思维来阐释。无论何时,人的身体都是值得尊敬的,它是承载生命的唯一容器。所以,李时珍才不遗余力的搜寻着千百种的草药,用尽自己的智慧抒写生命的珍贵。在这样的努力与付出面前,我们只能敬畏生命,爱惜身体。
在很久以前,在“前科学”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可以这样诗意而深刻的解读生命。这样的深广度确实值得我们的深思。
通过上面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领会到《本草纲目》巨大的文化魅力,李时珍的文人化抒写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本草纲目》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无疑是有着重要贡献的,对《本草纲目》的研究也应是丰富的, 多层面的。而把《本草纲目》视为一部文学著作,从中得到的也是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与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