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冽琉迦吧 关注:15贴子:1,705

回复:〖赤冽琉迦〗…≮思无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弗洛伊德引用斯歌波乔尔(Schopchauer)的话断言道:“所有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1920a/1955,第38页)。死亡本能,或有时也被称为死亡愿望的最重要的派生物是攻击,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攻击是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指向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的需要;弗洛伊德认为,残酷、自杀、谋杀以及攻击都是死亡本能驱使的。
虽然弗洛伊德从没有把死亡本能理论发展的像求生本能理论那样完整,但这一理论仍然是他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和死本能是人类两大基本本能。
和日神酒神的关系一样,生本能与死本能也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的就是两者的目的与作用截然不同。前面已经论述了这两种本能的种种。
生本能,它富于建设性,它的“目标就在于不断建立更大的统一体,并极力地维护它们——简而言之,是亲合”。
死本能,它富于破坏性,“目标是取消联结,故而带来毁灭”,“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勃勃生机变成无机状态”。
统一的方面就是生本能服务于死本能,但实现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不明显的。“一切生命的目标就是死亡”。


175楼2013-08-14 13:42
回复
    [50]弗洛伊德认为,“一切有机体的本能都是保守的,都是从历史上获得的,并且朝向回复某种较早期的状态”,“原始生物实体从一开始就不想改变,如果条件不变,它就总是只重复同样的生命历程”,“有机体的保守本能已经每一种强制性的变化被同化到有机体生命的过程中,并且把它们储藏起来,以供今后的进一步重复”。
    [51]可见,弗洛伊德认为,世界本来是无机的,生物的出现就是因为世界发生了变化,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生物有了繁殖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了生的本能,但明显这是外界促使其在生物体中形成的,真正先天存在的是无机的本性,死本能就是把人带向无机的,所以,生物的目标就是向死前进,生物的真正本能是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正是通过爱欲这个机构,指向外部世界的破坏性本能才从自身发生转向”,
    [52]“本能冲动的本身一定是爱欲和毁灭性的混合”,
    [53]就是说,死本能,它是与生本能同行的,死本能是生命活动真正要达到的目的,生本能必定和死本能同行,而且为死本能服务而已。由于“死的本能在本质上是缄默的,生命的叫喊大部分是从爱欲发出的”,因此,要达到死本能的目的,其途径是迂回曲折的。


    176楼2013-08-14 13:45
    回复
      德者道之符,诚者法之本。道无德不足言道,法非诚不足言法。
      ——茅山灵霄派 白玉蟾


      177楼2013-08-14 16:05
      回复
        佛儒道,包括其他类型的思想体系,在智慧的终极是相遇的。譬如王守仁要攀登的事一座智慧高峰,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理论,就是通向峰顶的三条羊肠小路。不管你沿哪条小路登上峰顶,回望来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三条小路都清清楚楚地摆在你的眼前。而在你还没有登上顶峰之前,绝无可能会先将其中的两条路径,尽收眼底。
        这个意思就是说,佛儒道三家,一通皆通,不通就是不通,绝不存在着通了一家还差两家,又或是通了两家还差一家的怪异情形。
        ------------------
        在人类有限的生命里,需要悟道是何其艰难,非但要过人的头脑,还要充分的时间,以及吃苦耐劳的韧性


        178楼2013-08-14 16:26
        回复
          你也不是不知道,越是没本事的人,骂起有本事的人来就越是凶。
          道家只因是出世的,不多做事,所以挨骂的机会就少了点儿。
          你儒家讲究个入世,讲究个为国为民,干的活儿最多,所以挨骂也就最多。


          179楼2013-08-14 16:30
          回复
            鲁国攻打邹国,邹穆公率军抵抗却一触即溃,百姓幸灾乐祸。邹大怒,对孟子说刁民实可恨,国家危难他们却无动于衷。孟子说,丰收时你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灾年你守着满仓粮食,却让百姓饿殍遍地还须唱歌赞美你,既然国家是你一个人的,它生死存亡又与百姓何干?!


            180楼2013-08-15 13:02
            回复
              男人的四个优秀品质:毅力、勇敢、包容、智慧。
              什么叫毅力?别人认为痛苦的时候、看不见光明的时候,你看见了黑暗尽头的光明。
              什么叫勇敢?当你勇敢的时候会奋不顾身。
              什么叫包容?把所有的是非恩怨搁你肚子里消化。
              什么叫智慧?不随波逐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层面。


              181楼2013-08-15 13:03
              回复
                圣算:
                知道人的天性,自我修养就不会紊乱。
                把握事情的规律,言行举止就不会惑乱。
                查其事情的本源,便能预知终止。
                观察一个人的环境住所,便能预知他的回归。
                居处静中,清楚自己所干的事情。
                行动之中,知道所去的方向。
                处事了解所执掌的规则,事后明白所做的缘由。
                清静恬淡,是圣算的根本。规矩法则,是圣算的依据。
                圣人的心算思维,是圣算的具体概念。从一个端点出发,而扩散到没有止境之地,是圣算的秉性。遍及八方极远之处,又可以总括于一个洞管之中,是圣算的本能。


                182楼2013-08-15 15:00
                收起回复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无极大道一本散而为万殊,成就万有。天地山河,日月星系,乃至一切的飞潜动植,胎卵湿化,无不是无极一本的显化和功用。〈清静经〉上说:“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物者:指的是有形有质的具体存在。在佛家称为色相。道家称作有为。而既然有形质,就必定有产生这形质的根本所在。
                  自然生人,人也不过是其中的一物而已。即然产生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事亦随之而始,而起。事小则可见之于人一身的诚伪直曲,中正偏私。事大可发之于一家的敦睦间疏,一国的兴衰更替,以及普天下的和平争战。无论事小事大,事微事繁,有开始则必有终结,有缘起则必有缘灭。这也是自然万物的一定法则。
                  所以,要研究物象必定要知道物象的根源和枝末。要通达事理,就必定要明白事理的先后得失。
                  追本求源的目的,在于尽万物之性。通达事理的目的,在于尽人之性。能通物性,能尽人性,无极真道也就不远了。
                  -------------------------
                  一种物质的存在 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一种物质的诞生 必然有它灭亡的一天
                  知止为始 能得为终


                  183楼2013-08-15 15:11
                  回复
                    美德是对高贵事物的想往和获得这种事物的能力。
                    ——苏格拉底
                    到底是什么样的知识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己。
                    你无法区别正义与非正义,就是因为你对自己还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而如果你想认识自己,那么,你就必须致良知,要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存有想往,并努力让自己掌握获得这些美好事物的能力。


                    184楼2013-08-15 15:48
                    回复
                      圣算 就是最基本的逻辑分析与推导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与人们平时的胡思乱想是不同的,胡思乱想只是一种平面思维,消耗的心智能量极小。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逐次渐近,要一点一点地打开大脑中那些未曾投入到运行中的部分,譬如拓荒开垦,所消耗的心智能量极大。


                      185楼2013-08-15 16:04
                      回复
                        顶戴花翎的顶珠: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乾隆年后部分亲王、郡王、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


                        来自iPhone客户端186楼2013-08-17 22:23
                        回复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一念之差即成魔 一念之差即成佛
                          佛性与魔性并无交界 更无距离
                          所谓的圣贤之路 就是让你的心永远沉浸在善的境界之中 再也不受到恶的袭扰


                          187楼2013-08-22 10:40
                          回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88楼2013-08-22 23:27
                            回复
                              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是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
                              1.One is always on a strange road, watching strange scenery and listeningto strange music. Then one day, you will find that the things you tryhard to forget are already gone.


                              来自iPhone客户端190楼2013-08-30 23: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