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交换的功德
自他交换是进入大乘佛教的佛教徒,最应该学习的课题,也是所有修持中不可或缺的法门。一个人只要将自他交换法在心中产生过一次,很多劫的罪业,自然而然当下就能消除得干干净净,快速得到广大的福慧资粮。
◎首度行自他交换的佛陀
以前,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还是一个凡夫俗子的时候,转生时曾经堕落到地狱。他在地狱里,和几个众生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叫做嘎马日巴的,狱卒把他们两个当做牛马一样奴役,要他们一起拖一辆非常庞大的马车。因为他们两人力量有限,力气不够,拖不动,狱卒就不断用炽热的兵器捶打他们,他们非常痛苦。当他们被捶打时,当时的释迦牟尼佛就想:「我们拖不动这辆车就要被捱打,与其两个人受苦,不如所有的苦都由我一个人来承担好了!」所以,他就问狱卒说:「可不可以将套在嘎马日巴脖子上的绳子,套在我的身上,让我一个人来拖车?」狱卒一听,认为所有人各自造的业只有各自受的道理,谁能违反这个定律呢?于是,马上拿起铁锤,往当时还是凡人的佛陀头上用力一打,当场他就被打死了。
我们知道,六道中只有两个地方的众生想早一点死掉,但是却死不了。一是地狱道的众生,二是饿鬼道的众生。地狱中的众生被杀了多少次,都会死而复生,不断重复受苦,很少会真正死亡,再去投胎的。所以,在地狱中,能够死而转生,其实是一种解脱。因为当时的释迦牟尼佛发了善心,慈悲他的朋友嘎马日巴被狱卒捶打的痛苦,想代嘎马日巴受苦,这样一个简单自他交换的心,使他福报现前,所以,他死后马上升到三十三天界。那时,释迦牟尼佛发现,原来作「自他交换」法,代众生受苦,利益他人,可以反过来利益自己,迅速得到成就,这是首次行「自他交换」法的经验。
◎海中捞宝的扎沃之女
佛陀在过去生为凡夫身时,曾经转生为印度商人的儿子,名为扎沃之女,也是因为修了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从恶趣中解脱。
古时候,印度有特别的种姓制度,各有各世袭的行业,祖辈做什么,子孙就要世袭,不能改行,种姓之间的岐视非常严重。其中有一种海中捞宝的行业,要乘船到海中,寻找珊瑚或是珍珠之类的宝物。当时有一个叫做扎沃的人,就是作海中捞宝的行业。他娶了太太以后,所生下的儿子,还没有长大成人,一个个都夭折了。后来,他太太又怀孕了,他很害怕这个孩子很快又会死掉,所以就用女孩的名字,为儿子命名为扎沃之女,所以扎沃之女其实是一个男的。这个孩子生下来以后,扎沃就出门去海中捞宝。不幸在海中捞宝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浪,船沉没了,全船的人都死了。
扎沃之女的妈妈很担心这个孩子长大,如果继承父业,生命会有危险,所以就让孩子一直待在家里。当这儿子慢慢成人以后,他觉得应该出去做一些事了。于是,他问妈妈说:「爸爸以前是做什么行业的?」他妈妈就骗他:「你爸爸以前是卖粮食的。」于是,他就出去卖粮食,一天可以赚到印度币「嘎夏巴」四元钱,他很高兴拿回家孝敬妈妈。第二天他再去卖粮食的时候,那些卖谷粮的人看到他说:「你爸爸以前不是做这个行业的,你不可以卖粮食。」所以他被人赶走。回家以后,他又问妈妈说:「别人说我不能卖谷粮,到底爸爸是做什么行业的?」他妈妈又编另外一个谎言说:「你爸爸是卖香的。」于是,他又去卖香。这次卖到了八元钱,又拿回来孝敬妈妈。可是第二天,那些卖香的人告诉他,他根本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种姓,不让他卖香,又把他赶回去。
接着,他妈妈又骗他,他爸爸以前是卖衣服的。于是他就去卖衣服。因为卖衣服赚得比较多,赚了十六个嘎夏巴,可是又被那些卖衣服的人赶出来,告诉他,他根本不是卖衣的种姓。他又回到家里,问妈妈说:「到底我爸爸是做什么行业的?」他妈妈就告诉他说:「你爸爸是卖珠宝的。」于是他又去卖珠宝。这一次,他卖珠宝,赚了三十二元钱,全部孝敬了妈妈。最后,那些卖珍宝的人对他说:「你爸爸以前是做到海上捞宝这个行业的,你不可以在这里卖珠宝。」所以他又被人赶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