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文武合一”?
答、梅花拳的《根源经》上说过:“……度化人(收徒弟)总教他礼义当先,七分文教三分拳脚,世世代代文武齐全。”可见自古以来梅花桩拳法是主张“文武合一”的,而且这个观点贯穿到练拳者的各个方面。实际上所谓“文”也就是精神、思想或道理,“武”也就是指“实践”了。对梅花桩练武者来说,“文”就是拳理或者文理(由拳理而升华成的哲理),那么“武”自然就是梅花桩武功了。练梅花拳的人在练拳的同时,必须也要学习拳理和文理,否则就学不好梅花拳的动作和姿势。因为梅花拳武功是内外兼练、精气神一体的。如果没有拳理和文理的指导,练功者就不能正确地练好梅花桩的动作和姿势。所以练习梅花桩拳法,就必须要既学“武”、又学“文”。练武者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拳理和文理的指导,这就是梅花桩的“文武合一”。
梅花桩的“武”,就是架子、成拳、拧拳及百般兵器的练法等,它是梅花桩的物质基础。而梅花桩的“文”,则是它的精神和指导思想。只有“文武合一”梅花桩才有了灵魂和生命,它才成了活的拳法。如果梅花桩只有“武”而没有“文”的指导,它的武功就是死水一潭,不久还会变质变味而迷失方向。反之如果练功者只去研究它的拳理或文理,那么这些理论和观点就要失去实践的基础,而变成了玄虚和不可理解的空话。所以,只有“文武合一”才是真正的梅花桩,只有真正的梅花桩才是生生无穷的!
2、 什么是生生无穷的精神?
答、《周易·系辞》说:“天之大德曰生”,即上天最伟大的德行就是“生”。“生”可以作生命讲,自然界的生命力是最顽强的。有首唐诗说:“历历原上草,一度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然界就是这样生生无穷的。人的个体有生老病死,但自从有人类以来也是繁衍生息、世代相传生生无穷的。把这种自然界的基本精神,拓展到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时,那么生生无穷的精神也就是不断地“生长、发展、进取、开拓……” 等。
梅花桩生生无穷的精神,主要是表现在它的拳法变化上。一个练武者如果不懂得拳法变化,他就不可能彻底领悟梅花桩生生无穷的精神。梅花桩的拳法的变化首先就体现在它的成拳变化中,过去不少同学练的成拳太少,特别是学的成拳变化更少。因此对“人生什么最宝贵?长白山上不老松”这句至理名言不甚了解,更不能领悟梅花桩千变万化的思想和生生无穷的精神。往往在教拳练拳中受某些框框的束缚而墨守成规,缺乏探索、开拓和不断进取、创新的勇气。我们目前教拳方法的改革,主要就是在严格要求架子的基础上,增加成拳变化的训练。
3、 什么是梅花桩的“有”和“无”?
答、《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有”生于“无”的。什么是梅花桩的“有”呢?“梅花桩的基本功架子、成拳的套路及其变化的练法、梅花桩器械的各种练法、练武时打出来的拧拳、技击时摧敌落点瞬间出现的招势……等,这一切有形的拳势和动作统统是“有”。凡属“有”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形有态、看得着摸得到的。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所以它们(这些武功)能够改变(自身或其他)物质的状态(人的身体健康、大脑的功能等)。梅花桩的“有”是基本的,它是梅花桩武功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根源。我们世界的本质是“有”,我们把万姿千态的世界称为“万有”,梅花桩的“有”,就是这个“万有”的一部分。因为“万有”是个无穷的**,所以梅花桩的“有”也是无穷无尽的。
什么是梅花桩的“无”呢?梅花桩拳法(包括用法和练法)不拘一格的千变万化就是“无”,韩其昌老师常说的:“拳无拳,艺无艺,无拳无艺是真艺。”就是这个“无”,它是梅花桩武功的最高层次。一个人只有把武功练到“无”的境界时,武功才能得心应手成为自己身上的武功,即能达到“艺上身”的程度。此时练功者就能做到出手就是妙招,一动就是拳法,随处可以生“有”,“行动坐卧”都是拳。如上所述“有”是“无”的基础,而“无”又包含着“有”,它是“有”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具体的拳法(“有”),而没有“无”的层次的武功,只是些死板的套路。一个练武者或教武的人,首先就要懂得武功的“有”和“无”!
答、梅花拳的《根源经》上说过:“……度化人(收徒弟)总教他礼义当先,七分文教三分拳脚,世世代代文武齐全。”可见自古以来梅花桩拳法是主张“文武合一”的,而且这个观点贯穿到练拳者的各个方面。实际上所谓“文”也就是精神、思想或道理,“武”也就是指“实践”了。对梅花桩练武者来说,“文”就是拳理或者文理(由拳理而升华成的哲理),那么“武”自然就是梅花桩武功了。练梅花拳的人在练拳的同时,必须也要学习拳理和文理,否则就学不好梅花拳的动作和姿势。因为梅花拳武功是内外兼练、精气神一体的。如果没有拳理和文理的指导,练功者就不能正确地练好梅花桩的动作和姿势。所以练习梅花桩拳法,就必须要既学“武”、又学“文”。练武者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拳理和文理的指导,这就是梅花桩的“文武合一”。
梅花桩的“武”,就是架子、成拳、拧拳及百般兵器的练法等,它是梅花桩的物质基础。而梅花桩的“文”,则是它的精神和指导思想。只有“文武合一”梅花桩才有了灵魂和生命,它才成了活的拳法。如果梅花桩只有“武”而没有“文”的指导,它的武功就是死水一潭,不久还会变质变味而迷失方向。反之如果练功者只去研究它的拳理或文理,那么这些理论和观点就要失去实践的基础,而变成了玄虚和不可理解的空话。所以,只有“文武合一”才是真正的梅花桩,只有真正的梅花桩才是生生无穷的!
2、 什么是生生无穷的精神?
答、《周易·系辞》说:“天之大德曰生”,即上天最伟大的德行就是“生”。“生”可以作生命讲,自然界的生命力是最顽强的。有首唐诗说:“历历原上草,一度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然界就是这样生生无穷的。人的个体有生老病死,但自从有人类以来也是繁衍生息、世代相传生生无穷的。把这种自然界的基本精神,拓展到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时,那么生生无穷的精神也就是不断地“生长、发展、进取、开拓……” 等。
梅花桩生生无穷的精神,主要是表现在它的拳法变化上。一个练武者如果不懂得拳法变化,他就不可能彻底领悟梅花桩生生无穷的精神。梅花桩的拳法的变化首先就体现在它的成拳变化中,过去不少同学练的成拳太少,特别是学的成拳变化更少。因此对“人生什么最宝贵?长白山上不老松”这句至理名言不甚了解,更不能领悟梅花桩千变万化的思想和生生无穷的精神。往往在教拳练拳中受某些框框的束缚而墨守成规,缺乏探索、开拓和不断进取、创新的勇气。我们目前教拳方法的改革,主要就是在严格要求架子的基础上,增加成拳变化的训练。
3、 什么是梅花桩的“有”和“无”?
答、《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有”生于“无”的。什么是梅花桩的“有”呢?“梅花桩的基本功架子、成拳的套路及其变化的练法、梅花桩器械的各种练法、练武时打出来的拧拳、技击时摧敌落点瞬间出现的招势……等,这一切有形的拳势和动作统统是“有”。凡属“有”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形有态、看得着摸得到的。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所以它们(这些武功)能够改变(自身或其他)物质的状态(人的身体健康、大脑的功能等)。梅花桩的“有”是基本的,它是梅花桩武功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根源。我们世界的本质是“有”,我们把万姿千态的世界称为“万有”,梅花桩的“有”,就是这个“万有”的一部分。因为“万有”是个无穷的**,所以梅花桩的“有”也是无穷无尽的。
什么是梅花桩的“无”呢?梅花桩拳法(包括用法和练法)不拘一格的千变万化就是“无”,韩其昌老师常说的:“拳无拳,艺无艺,无拳无艺是真艺。”就是这个“无”,它是梅花桩武功的最高层次。一个人只有把武功练到“无”的境界时,武功才能得心应手成为自己身上的武功,即能达到“艺上身”的程度。此时练功者就能做到出手就是妙招,一动就是拳法,随处可以生“有”,“行动坐卧”都是拳。如上所述“有”是“无”的基础,而“无”又包含着“有”,它是“有”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具体的拳法(“有”),而没有“无”的层次的武功,只是些死板的套路。一个练武者或教武的人,首先就要懂得武功的“有”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