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比鲁小档案
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撒加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in)发掘了6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遗迹,发现了一张雕刻在石板上的星图,上面标有十二个天体,除了古代人类就能观测到的日、月、水、金、火、木、土以及地球本身之外,还有古代人类不可能发现的天王星(Uranu)、海王星(Neptune)的存在,余下的一颗则是连现代人类都没能发现的星球。因此,西琴提出了“太阳系内还有一颗没有被发现的大型行星”这一假说。该行星即是尼比鲁。
“Nibiru”,这个古老的词语在苏美尔人文字里是“地球的通道”的意思。古代苏美尔人给它取这个名字,因为这颗行星每隔3630年就穿越地球轨道一次。如上所述,他们把这颗行星算做我们太阳系内的第十二颗星。实际上我们太阳系只有9颗行星,他们把太阳和月亮也当作行星,再加上这颗行星,所以总共是12颗星。也因此,去掉太阳和月亮,它也被称作第十行星。
与其他太阳系行星比较,尼比鲁体积差不多有木星那样大,重力比地球大上数倍。这个巨大的行星是以逆行的方式公转,即其他的行星是以约平行的方式朝同一个方向前进,但是尼比鲁则是朝另一个方向移动。当它接近其他的行星时,会经过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轨道,然后它会经过外层的行星后离去,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它的运行轨道不是通常的圆形轨道,而是一个非常大的椭圆形轨道,在这一点上更类似一颗彗星的轨道。轨道的另一端远远地深入到宇宙的深处,离我们太阳系很远的地方。按苏美尔人的记载,它的周期为3630年。
X行星和神秘天体
1982年,一颗神秘天体被发现了。为了确定其属性,NASA于1983年发射了IRAS卫星,并于猎户星座的方向找到了这颗当时估计拥有木星那么大的天体。当时,NASA对外界发布了相关的发现,可是没多久之后,NASA又向外界发送消息,澄清之前的发现只不过是一个错误。人们推测,这颗神秘的天体,即是X行星(planetX)。而事情的真相是,当初的发现并没有错误,他们事后的澄清才是错误。那颗所谓的X行星就是尼比鲁。它不仅是一颗行星,还是一个带有5颗卫星的天体系统,有着庞大的运行轨道,3600年一次轮回,2012年必定经过地球(太阳系第三行星附近,预计的速度达到42公里/秒),远日点至705亿公里,在冥王星之外(柯伊博小行星带以外),这就是3600年前苏美尔人称其为第十二个天体的尼比鲁。
尼比鲁现在频频现身,世界各地都有拍到它的视频和相片。这是2009年4月21日,20点53分左右,在莫斯科附近,一个叫什克洛夫斯基(chkalovsky)小镇上拍到的视屏片断截图。视屏里,天空中有两个太阳,小的那一颗就是尼比鲁。
以下是全世界各地拍到的尼比鲁视屏截图片断。
麦田圈的启示
2008年7月15日,在英国威尔特郡埃夫伯里庄园(Avebury Manor,Wiltshire)突然出现了一个绘有太阳系九大行星轨道的大型麦田圈。隔了一个星期,也就是在2008年7月23日,这个麦田圈的太阳系轨道图突然在一夜之间被修改了,旁边又多了一个新的大彗星麦田圈图案。
从图片上看,整个麦田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左边的麦田圈。从外观上分析,这个麦田圈图案展示给我们的是太阳系,包括中间的太阳和九大行星,内环四个轨道的行星(图示略小)分别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环四个轨道的行星(图示略大)分别代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外层轨道线上的是冥王星,图案中也准确地显示出它的位置和运行轨迹特点。专家研究发现,这个麦田圈所示九大行星位置与2012年12月21日(冬至)我们宇宙中太阳系行星位置图完全吻合(见上图)。也就是说,这个麦田圈提示的信息是指明了一个具体时间,即2012年12月21日。
这一部分还表示,有一个移动中的行星进入太阳系,并对太阳产生影响,而太阳则影响到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些离太阳较近的星星。这影响有可能是太阳风暴,或者其他一些状况。这颗行星,科学家推测就是尼比鲁。
第二部分的麦田圈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太阳旁边还有一个星体。从地球的角度看,它正隐藏在太阳后面向太阳系中心运动。科学家推测,在2012年12月,尼比鲁会十分接近地球,在地球上,人们会看到两个太阳。
关于麦田圈的争论不绝于耳。科学家研究表明,除极少数麦田圈为人为制造外,世界各地绝大多数麦田圈都为超自然力量所为。有专家研究发现,一些麦田圈的出现往往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比如1995年某地发生虫灾前,曾有过蚂蚁形状的麦田圈出现。而1999年的一个麦田圈图案,与2003年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非典(Sars)冠状病毒是一样的,令人不可思议。这次的麦田圈,又是一次警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