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看茶时干茶都差不多香,干茶主要是颜色,一般是鲜亮的好,(不过现在有在锅上抹茶油的)如果从手工茶的角度讲,雨天采的发黑一点。清明茶嘛,一般是指清明前15天加上清明后5天的,太早的也不见的好,有些地形复杂的地方,山顶的芽往往晚一些,山下的早15天吧(大概)。所以不要一味的早又贵又不一定好喝。最早的是云南的,按理说现在都会有,还是单芽的。不过云南绿茶以绿茶的标准看,味道太粗放,汤缺乏细腻,偶不是很喜欢。 第二看看干燥不,这对味道和保存相当重要,标准是含水量低于6%,用手试,拿一根茶叶,用两个手指捻,如果干茶碎成粉末就是足干的(低于6%),如果茶叶是碎成一节一节的,最好换一家中。如果是毛尖,就看看条索揉的是否圆紧。好多半人半机茶仔细看,条索要么光圆不紧,要么光紧不圆,都不会好喝。龙井等扁型的,一定要不见毫的,光滑的才好喝。抓一抓,扎手的好,不过抓是不会有机会了。还有就是放点在手上,摊开手,让指尖向下,茶叶一气滑落的好,涩涩挂挂的不好。 绿茶的品赏主要从以下方面,6个字:清,鲜,嫩,爽,细,香。先从香说起把,香是茶最表象的特征,一般干茶都不会有异味,关键就是开汤第一泡,最好是洗茶的那一水。好的香是,豆香,嫩香,清香,花果香,火工香,不好的是烟味,水闷味,青味,粗老味,大家先看看。以后继续。接着来. 有些过分追求绿色的绿茶,一般会有点青味,那是杀青不足。水闷味是因为投叶量太多,温度没有一下提起来所至。烟味嘛,是因为揉捻后,没有充分接块,还有些是因为没有清除锅壁上的粘物。(这些都是手工茶的,机制的偶就说不太清了)不过,一般扁型的茶新制好时在主香之余都会有一缕火工香,不进冷柜的话3~4周就退了,这时的才是最好喝的。很纯。还有一些烘的手法较重的会有栗香,也是火工香的一种特殊表现。很好的。节下来就是第一泡的杯面香了,就是茶汤表面的香,不要只闻一下,多闻闻,第一个上来的是该茶的主香(豆香,嫩香,清香,花果香)一般是品质所然,后面跟来的就是其他的味道拉,一般这时都不闻了,温度降低的过程中,工艺的尾巴就会漏出来。一般不好的味道会在这里出来。仔细了。然后喝一口,茶汤的香味应该和香气一致,这就是好茶了,喝着香的才叫香嘛。 “好香好香”人人都言好香!是香之量,香之型,还是香之质?前面所言豆香,嫩香,清香,花果香,火工香等等是指香型,虽绿茶是追求至纯净为上品,但在好的绿茶都是以2种以上的香混合而成,语言难描,还需多试,只要吻香之时耐性好些,仔细体会香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不难把握。卖茶者好多以香之量(浓淡)论茶,其实绿茶之香以我看来应以质论,今试论之,欢迎大家讨论。香以质论当分为浮沉,刚柔,润燥。浮香无根,热显冷遁,初闻浓浊,旋既无踪,就好象打招呼敷衍而过般,沉之香不以突显迎人,初闻好似不急不缓无所奇,但会随着温度的变化逐渐变纯,变净,好似与周围的空气混而一体飘然而至。浮优沉优?自有心知。香之刚,猛然似一团扑面尔来,迎接不暇为刚;悠悠淡淡徐徐飘来,丝丝绕鼻为柔(这当然和泡茶人的水平又有重大关系),中国文化尚柔不尚刚,当以柔为上品。润嘛,次上品之象如弥漫于空气之间,闻之如初入绿洲,毛发皆舒。燥嘛,巨香中烈火腾腾,多为高温干燥之结果,实是以人工勉力为之的后果。偶个人不太喜欢。以上质之6样,实非审评之技能辩,当以品茶之“品”论。诸位见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