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归来,已经有些时间了。我没有立刻更新,倒不是旅途疲惫,只是多了许多要去忙的事情,有了一些耽搁。更多的理由,那里是西安,我念想了十多年的地方,我的态度不会太过随便,于是撰写了两篇前言,平复自己的种种心绪,只是有冷静的看待一起,才能够更好的去总结和回顾。
每次的目的地的不同,总会带来不同的想念。我更对那句“谁都会陪谁走上一段”的文字有了新的感悟和领会,浅浅深深,淡淡然然。西安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念想,不应该只是去过的城市那么的简单。我也同时明白,我的念想也不是人人都这么认为,我没有必要去纠正大家与我的差异,也不需要去纠正大家心目中的西安,因为它只是我的梦魇。
漫长的火车驶向了西安,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上午,也是我们去西安最热的一天。阳光不比江南温和,空气中多了干燥和那些耐不住的热火,一个人很多的城市。我反对用长三角的标准去苛责西安,也许只是情感上的不能接受,又或者我天然的讨厌类比,却过分喜欢解释的恶习。干净自然比不上拉萨,只是那种古朴的味道,只是十三朝的气息可以填补。
不能不说的遗憾,因为住在钟楼附近,于是一直自我安慰的说道,反正有的是机会和时间,到时候再来拍钟楼和鼓楼吧。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也就只能错过了。其实大人和璞璞都拍了钟楼和鼓楼,看上去确实很不错,只是我没拍,于是也就只能遗憾了。下面的是回民小吃一条街,与我们有着巨大饮食差异性的地方,不喜欢羊肉,不喜欢辣椒的小朋友,西安不一定很适合你。虽然这是一个有容乃大的地方,只是有些东西还是有较大差异性的。个人喜欢羊肉泡馍,虽然吃起来淡淡的,只是喜欢而已,喜欢尝试每一种东西,记得在西藏的时候跟大人和西藏的啤酒,看得出来大人也未必多喜欢,只是尝试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一种选择。此行还证明一点,我真得不是挑食的小朋友。
吃饱喝足之后,就去看看西安的碑林。这个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我曾经不知道在哪里听说,字是有生命和灵动感的。我在去西安之前,对魏碑和瘦金体有过一阵子的偏爱,对于魏碑的偏爱,主要是好写,对于瘦金体的偏爱主要因为宋徽宗,我对于帝王的喜爱程度会影响我对很多东西的喜爱,不完全是爱屋及乌,更可能是因为乌而爱屋。只是我此行的目的是颜真卿,因为规整的字迹,我实在无法言说为什么这个男人可以把每一个字都写出一个的感觉,内敛而深沉却从不带着自己的一点点的心绪。内收却又一点点也不外放,每一个字都好像机器刻出来一般的,静娟小朋友说我们的生活太粗糙了,是因为曾经的先人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我们所未见的一种极致。颜真卿把楷书写到了这样一种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很多人去碑林是冲着王羲之去的,只是空灵之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知道为什么看了颜真卿的字却分外感动。
碑林外
一走进去就看见是玄宗批注的云台孝经
然后就看到各种各样的碑,主要展示我最喜欢的颜真卿部分
虽然王羲之的拍不好,也凑活一下吧。
碑林石刻
年少的时代喜欢瘦金体的飘逸,却终究明白只有楷体才是适合自己的。不要说什么穿越与否的问题,真觉得就自己那笔狗狗爪子的字,超越之后指不定被笑死呢!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盛唐的字迹的时候,总觉得那是一种不能言说的惊魂,好像从每一个字迹都透出那种血肉感和时代感。我以前常听人说,大门前的石狮子,汉唐的时候饱满而雄壮的姿态,明清的狮子跟猫一样的可爱憨态。这个就是精魂之类的东西吧!在西汉碑文是随时可以看到的东西,却只有走进了碑林才觉得,原来会写字和会写字之间有些天渊之别。以前会嘲笑孔乙己会写回的四种写法,现在觉得那确实是一种能力,有些东西不用了,也就真得成了古董。
每次的目的地的不同,总会带来不同的想念。我更对那句“谁都会陪谁走上一段”的文字有了新的感悟和领会,浅浅深深,淡淡然然。西安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念想,不应该只是去过的城市那么的简单。我也同时明白,我的念想也不是人人都这么认为,我没有必要去纠正大家与我的差异,也不需要去纠正大家心目中的西安,因为它只是我的梦魇。
漫长的火车驶向了西安,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上午,也是我们去西安最热的一天。阳光不比江南温和,空气中多了干燥和那些耐不住的热火,一个人很多的城市。我反对用长三角的标准去苛责西安,也许只是情感上的不能接受,又或者我天然的讨厌类比,却过分喜欢解释的恶习。干净自然比不上拉萨,只是那种古朴的味道,只是十三朝的气息可以填补。
不能不说的遗憾,因为住在钟楼附近,于是一直自我安慰的说道,反正有的是机会和时间,到时候再来拍钟楼和鼓楼吧。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也就只能错过了。其实大人和璞璞都拍了钟楼和鼓楼,看上去确实很不错,只是我没拍,于是也就只能遗憾了。下面的是回民小吃一条街,与我们有着巨大饮食差异性的地方,不喜欢羊肉,不喜欢辣椒的小朋友,西安不一定很适合你。虽然这是一个有容乃大的地方,只是有些东西还是有较大差异性的。个人喜欢羊肉泡馍,虽然吃起来淡淡的,只是喜欢而已,喜欢尝试每一种东西,记得在西藏的时候跟大人和西藏的啤酒,看得出来大人也未必多喜欢,只是尝试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一种选择。此行还证明一点,我真得不是挑食的小朋友。
吃饱喝足之后,就去看看西安的碑林。这个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我曾经不知道在哪里听说,字是有生命和灵动感的。我在去西安之前,对魏碑和瘦金体有过一阵子的偏爱,对于魏碑的偏爱,主要是好写,对于瘦金体的偏爱主要因为宋徽宗,我对于帝王的喜爱程度会影响我对很多东西的喜爱,不完全是爱屋及乌,更可能是因为乌而爱屋。只是我此行的目的是颜真卿,因为规整的字迹,我实在无法言说为什么这个男人可以把每一个字都写出一个的感觉,内敛而深沉却从不带着自己的一点点的心绪。内收却又一点点也不外放,每一个字都好像机器刻出来一般的,静娟小朋友说我们的生活太粗糙了,是因为曾经的先人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我们所未见的一种极致。颜真卿把楷书写到了这样一种无法企及的高度,虽然很多人去碑林是冲着王羲之去的,只是空灵之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知道为什么看了颜真卿的字却分外感动。
碑林外
一走进去就看见是玄宗批注的云台孝经
然后就看到各种各样的碑,主要展示我最喜欢的颜真卿部分
虽然王羲之的拍不好,也凑活一下吧。
碑林石刻
年少的时代喜欢瘦金体的飘逸,却终究明白只有楷体才是适合自己的。不要说什么穿越与否的问题,真觉得就自己那笔狗狗爪子的字,超越之后指不定被笑死呢!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盛唐的字迹的时候,总觉得那是一种不能言说的惊魂,好像从每一个字迹都透出那种血肉感和时代感。我以前常听人说,大门前的石狮子,汉唐的时候饱满而雄壮的姿态,明清的狮子跟猫一样的可爱憨态。这个就是精魂之类的东西吧!在西汉碑文是随时可以看到的东西,却只有走进了碑林才觉得,原来会写字和会写字之间有些天渊之别。以前会嘲笑孔乙己会写回的四种写法,现在觉得那确实是一种能力,有些东西不用了,也就真得成了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