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鲁肃说:“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向孙权提出了对荆州势力的应对策略。大致是分两种情况:
1、如果“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采取“抚安,与结盟好”的策略,共同抵抗曹操;
2、如果荆州势力内部“有离违”,则采取“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的策略。所谓别图之,就是想办法干掉荆州势力,以成就孙权的大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肃所建议的联盟者,是在刘备协助下的荆州二刘所代表的整个荆州势力,这个势力拥有近十万兵力和七郡半的地盘,与拥有十万兵力和六郡地盘的孙权,才是平等的联盟对象,而刘备不过仅仅是投靠在荆州刘表手下的、没有自己地盘、只有少数军队的寄寓者,根本没有资格与孙权这样的军事实力派平等结盟。而鲁肃也明确地提出了,如果荆州势力不能团结一心(有离违),则不与其联盟,而是要“别图之”,也就是另外想办法搞掉它。荆州后来的发展,完全是符合鲁肃所言的第二种情况,是完全分裂的局面,掌握主要权力的刘琮是带领荆州六郡和近八万部队投降了曹操,刘备也在当阳遭到了惨败。因此,此时的鲁肃是不可能再与荆州方面谈什么平等联盟问题的,因为荆州方面已经不具备平等同盟的基本条件了。
第四,鲁肃说:“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提出了此行的基本目标:就是
1、奉命吊表二子,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3、说备使抚表众,以达到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曹操的目的。
这里,奉命吊表二子,是首要任务,是为了表明孙权与荆州和解的信号,也表明此时二子才是荆州的主人;其次的任务是是要联系荆州的军中用事者,也就是实际掌握军政大权的高级官员们,以赢得他们的支持;最后才是要劝说刘备出面来协调荆州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各势力之间的团结,不使他们分裂。
所以,通过仔细的讨论,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鲁肃原本打算去荆州联盟的对象并不是寄人篱下的刘备,而是刘表的两个继承人刘琮和刘琦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整个荆州势力。即使这样的结盟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荆州实力不分裂。而当鲁肃赶到荆州时,荆州势力已经分裂,主要势力也已经投降敌人。因此鲁肃决不可能在这种情况还要与刘备等谈什么平等的同盟。因此,实际上鲁肃的第一个任务,也就是与荆州实力派的二刘(刘表的继承人)进行结盟,由于局势的突然变化而完全无法进行了。
1、如果“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采取“抚安,与结盟好”的策略,共同抵抗曹操;
2、如果荆州势力内部“有离违”,则采取“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的策略。所谓别图之,就是想办法干掉荆州势力,以成就孙权的大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肃所建议的联盟者,是在刘备协助下的荆州二刘所代表的整个荆州势力,这个势力拥有近十万兵力和七郡半的地盘,与拥有十万兵力和六郡地盘的孙权,才是平等的联盟对象,而刘备不过仅仅是投靠在荆州刘表手下的、没有自己地盘、只有少数军队的寄寓者,根本没有资格与孙权这样的军事实力派平等结盟。而鲁肃也明确地提出了,如果荆州势力不能团结一心(有离违),则不与其联盟,而是要“别图之”,也就是另外想办法搞掉它。荆州后来的发展,完全是符合鲁肃所言的第二种情况,是完全分裂的局面,掌握主要权力的刘琮是带领荆州六郡和近八万部队投降了曹操,刘备也在当阳遭到了惨败。因此,此时的鲁肃是不可能再与荆州方面谈什么平等联盟问题的,因为荆州方面已经不具备平等同盟的基本条件了。
第四,鲁肃说:“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提出了此行的基本目标:就是
1、奉命吊表二子,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3、说备使抚表众,以达到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曹操的目的。
这里,奉命吊表二子,是首要任务,是为了表明孙权与荆州和解的信号,也表明此时二子才是荆州的主人;其次的任务是是要联系荆州的军中用事者,也就是实际掌握军政大权的高级官员们,以赢得他们的支持;最后才是要劝说刘备出面来协调荆州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各势力之间的团结,不使他们分裂。
所以,通过仔细的讨论,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鲁肃原本打算去荆州联盟的对象并不是寄人篱下的刘备,而是刘表的两个继承人刘琮和刘琦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整个荆州势力。即使这样的结盟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荆州实力不分裂。而当鲁肃赶到荆州时,荆州势力已经分裂,主要势力也已经投降敌人。因此鲁肃决不可能在这种情况还要与刘备等谈什么平等的同盟。因此,实际上鲁肃的第一个任务,也就是与荆州实力派的二刘(刘表的继承人)进行结盟,由于局势的突然变化而完全无法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