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 货币的本质
1. 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一样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必须是用来交换的那部分劳动产品。
(2).商品交换完成后,它便不再是商品。
(3).商品、物品、劳动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物品包含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又包含商品。
(4).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是有价值的;是一个历史范畴。而其他劳动产品则不用于交换,且没有价值,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二者的相互联系是:二者都是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商品使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一个历史范畴;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首先不是劳动产品,其次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产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当时人们只是用偶有的产品用于交换。);
第二阶段:扩大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广,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无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恰好需要对方的产品,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寻找,或者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三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①.为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就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②.当这种做法成为交换者的普遍行为时,商品世界中便分离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③.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④.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第四阶段: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币上,货币产生。
①.我们知道,不同区域的一般等价物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区域的一般等价物只能在各自区域内有效,一旦跨区域它就无效了,即不能直接和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②.贵金属银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携带等特点,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一般等价物就固定在金银身上,货币便产生了。
⑤.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⑥.在货币产生之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金银都是货币,只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
⑦.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用公式表示是:商品-------货币 -------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 一般等价物
4.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
①.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即与生俱来的),这种有用性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反映了人以自然的关系。
③.商品之所以需要交换,就是因为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2)价值
①.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②.对“无差别”的理解:生产任何商品,都需要付出人类劳动;不同商品的生产,具体劳动形式不同,劳动时间长短也不同,但就人类劳动来说,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耗费了人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没有差别的。
二. 货币的基本职能
1. 货币职能的含义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 货币的本质
1. 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一样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二必须是用来交换的那部分劳动产品。
(2).商品交换完成后,它便不再是商品。
(3).商品、物品、劳动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物品包含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又包含商品。
(4).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是有价值的;是一个历史范畴。而其他劳动产品则不用于交换,且没有价值,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二者的相互联系是:二者都是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商品与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商品使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一个历史范畴;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首先不是劳动产品,其次不用于交换(特殊情况除外),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产生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当时人们只是用偶有的产品用于交换。);
第二阶段:扩大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范围也越来越广,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无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都需要恰好需要对方的产品,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寻找,或者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才能实现,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三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①.为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就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②.当这种做法成为交换者的普遍行为时,商品世界中便分离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③.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④.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第四阶段: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币上,货币产生。
①.我们知道,不同区域的一般等价物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区域的一般等价物只能在各自区域内有效,一旦跨区域它就无效了,即不能直接和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②.贵金属银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携带等特点,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一般等价物就固定在金银身上,货币便产生了。
⑤.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⑥.在货币产生之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金银都是货币,只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
⑦.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用公式表示是:商品-------货币 -------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 一般等价物
4.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
①.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即与生俱来的),这种有用性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反映了人以自然的关系。
③.商品之所以需要交换,就是因为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2)价值
①.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②.对“无差别”的理解:生产任何商品,都需要付出人类劳动;不同商品的生产,具体劳动形式不同,劳动时间长短也不同,但就人类劳动来说,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耗费了人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没有差别的。
二. 货币的基本职能
1. 货币职能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