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吧 关注:18贴子:146
  • 0回复贴,共1

经典文章节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应该说,我们有很多问题很糟糕,如在诚实守信方面、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等等,中国人的形象已经在国际上出现危机。许多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如果有勇气面对现实讲真话,都会说出种种难以容忍的感受。曾写出〈夏令营里的较量〉、引发素质教育的孙云晓在〈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一文中讲到。他的女儿是复旦大学的学生。在2000年8月上中学时,赴日民宿归来,写了9000字长的《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一文,发表在2001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孩子的分析让爸爸刻骨铭心:
    
     与日本孩子在一起,最深的印象之一,恐怕就是文明礼貌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可是,目前的情形好似日本才是礼仪之邦,因为日本年轻人在礼仪方面相当规范。在中日青少年交往中,我们就有些相形见绌了。我本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很懂礼貌的人了,没想到在日本,我竟成了一个举止粗鲁,没有章法的人。
    
     一次我向扶美子借了东西,因为我和她已经很熟了,没打招呼就把东西还给了她。没想到,几天后,她不仅责怪我不讲礼貌,还讲得挺激动,而我却有些莫名其妙。不过细想一下觉得她也是对的,中国留下的古训"相敬如宾"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又一次在博物馆里看展览,我想更清楚地看展品,不自觉地趴在了玻璃上。这时,扶美子马上提醒我不要违反博物馆的规定。我一脸茫然,问怎么了啦?她有些不能容忍地说:"这是常识,你难道不知道吗?"一句话让我站在那里尴尬万分。说真的,我在国内还真的没留意这样的规定。
    
     一天,我和扶美子外出很晚才回家,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眼前一排很矮的座位上空着,就想也没想地坐了上去。扶美子吓了一跳,赶忙叫我起来,几乎是用责怪的语气说:"这是老弱病残专座,你怎么坐了啊?""可是现在没人啊。"我不解地问。"那也不能坐啊!"扶美子倔强地说。真没想到,日本公共汽车上的秩序会这么好,要是在中国,别说这种情况,我看就是有老人也不一定会有人让座呢
    
     另外,日本的高楼大厦比中国还多,所以,人们常常要乘坐各式各样的电梯。我对日本人乘滚梯的方式也感慨颇多。在中国乘滚梯,同一方向常常两人并排,甚至挤得满满的。如果被夹在人群中的人有急事也出不来。可是,日本人乘滚梯全部偏左站,把右边的通道让给急着赶路的人。像这样处处替别人着想、处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做法,差不多已成了许多日本人的习惯,青少年还能例外吗?
    
     显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公德教育也需要落实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这样,除了社会常识教育之外,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成了中小学德育的重中之重了。培养一代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对于中华民族优良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


1楼2011-03-19 20: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