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9
-
4
-
711919644410641612112611转载《温岭日报》2021年8月21日文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江永夫/文 1985年,王文娟领衔上海红楼越剧团来松门献演,堪称“盛事”。时过36年,盛事已成“松门往事”。我只是个“观众”,只能作零星的追记。 1985年4月15日上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上海红楼越剧团到达松门,整个小镇沸腾了。车子缓缓驶过小镇人专门为她们修建的松门第一条水泥路,人们簇拥着,争相一睹芳容。前一年,松门影剧院放映了1962年版的越剧《红楼梦》,当时就12141113102022年01月30日 新民晚报新民网 张可驹 身为越剧艺术的大宗师,王文娟开创了一个流派。但她的影响,远非局限于“王派”,而是推动整个剧种大踏步地前进。越剧的人气毋庸置疑,艺术价值却有过长久的争议。如果说,昆曲《十五贯》是一个戏救活一个剧种,那么越剧《红楼梦》的出现,就可说是彻底奠定越剧艺术崇高地位的标志。 整出戏成功的核心,正是在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身上。这么说并非忽视徐玉兰的宝玉的成就,而是林黛玉这个人物,真915222017172142017669221925岑燮钧 戏剧之家 2012年第03期 京剧中有所谓“四大名旦”,当时对他们的演艺、声色议论很多。现在回忆起来,都成风华往事。其实,江南的越剧中也有公认的“四大名旦”,只是它不像京剧———是娱乐投票的结果,而是在长期的传唱中,自然形成的———她们是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和戚雅仙。作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她们在解放前就已经红透大上海了。 戏曲艺术,是“声色”并重的艺术。从“色”也就是“扮相”的角度看,王文娟独擅胜场,这由越2541昨天上海七彩戏剧播的1983年录制《春香传》王文娟老师和徐玉兰老师演的。想她们当时也都将近50了,演的真好,越剧的韵味,人物唱腔感情还真的是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