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二勇吧
关注: 698 贴子: 9,609

百度贴吧---胡二勇吧

  • 目录:
  • 个人贴吧
  • 94
    胡二勇快手号
    胡二勇 4-6
  • 0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骂你了,或者很生气、烦恼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烦恼很重,脾气性子非常急,说不了三句话就跟人吵架。我就劝他说:“当你在怒气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萨。”他一试验,这么一想,心里就清凉了,就把怒火压下。因此他做生意就越来越好,客户也好,自己圆融了,生意也兴盛,身体也健康,何乐而不为。我们有好多人,当你要发气了,想一想三宝。
    胡二勇 3-5
  • 0
    修行的一切障碍要学会用智慧去解决,要经常审视自己、觉知自己的德与行,要身体力行、勤于努力,道行可直进。每个修行的人,如果以真诚心去修,就应该视自己是佛的勤务员,是众生的修行工具。要帮助众生去修行,这才是真修行,才能了生脱死。人呀,也就是为了了生脱死而修行的呀!千万不要执着,执着是不能了道的。
    胡二勇 3-5
  • 0
    冤亲债主要害一个人,而如果此人很有福报,他们不能靠近。他们往往就是想方设法,让他发财,让他们享福。让他腐败,这样他很快就福报尽了。如果再加上,作恶多端。此人很快就会让冤亲债主拉到地狱去。所以,一定要记住“惜福”。尤其是吃素,因为吃素功德非常大。
    胡二勇 3-5
  • 0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觉信三宝很久了,却没有得到感应。你有好多毛病,不降你的罪就是好的,还想找感应,还想讲感应啊。为什么没有感应呢?你在皈依三宝的过程犯了很多的错误,把念经的功德都抵消了,只留个善根,有待发现,你还怎么能得到感应。他不检讨过患,只埋怨诸佛菩萨不慈悲,“他又没照顾我了。”你说,“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还会害病啊?”你怎么会不害病啊!
    胡二勇 3-5
  • 0
    当你打妄想的时候,有的道友说:“我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散乱很多,再不就是容易打瞌睡。”我说:“在这个时候,你大声念几声,想想三宝,想想你所念的经,你在这儿做什么的。你的烦恼、妄想、昏睡,就给你撵跑了。”
    胡二勇 3-5
  • 0
    人经常说人生如梦,好像梦就是没有,这个观念、思想是错误的。梦不是没有,梦是有,偶然的,暂时的,片面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最长的梦没有超过五秒钟的。人睡着做了一个梦,梦见从小长大,经过了多少事,直到最后自己死了,醒来眼泪流湿了枕头,梦中经过几十年光阴,实际上只有三秒钟。
    胡二勇 3-5
  • 0
    气闲神定可以得到护法神的保护:一个人要想远离灾祸、意外,生活平顺,获得好运,一定要随时让自己处在一种很安静、很祥和的状态下。按照佛教的说法,当人处在一种从容不迫、气闲神定的状态时,就会有护法神来保护。因为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不会产生过强的欲望,不会被贪、嗔、痴、慢、疑五毒所侵扰。在护法神的护佑下,各种的邪魔就干扰或影响不到我们了。
    胡二勇 3-5
  • 0
    佛法里教给你因果的道理,就知道你的现在会决定你的未来。所以,要知道我们应该怎么说话,应该怎么起心动念,应该做什么。佛给我们的智慧,让我们说好每一句话,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起好当下的每一个念。
    胡二勇 3-5
  • 0
    想要健康点,就要听佛的话,不要杀生。如果过去杀生业重的话,现生就会是多病短命的报,我们就要好好地忏悔:我无始劫来所作的恶,因为无知杀害众生等等,我今发露忏悔。从外缘上就是要能够锻炼身体,保持心情的愉快。当你心里充满智慧的话,就没有很多纠结。没有很多纠结,就能够用正面的情绪来战胜负面的情绪。所以不要计较,不要小气,别老挑人毛病。学会孝顺,与人和睦相处,这些都是利益自己健康的缘。不要较真,非得要这样那
    胡二勇 3-5
  • 0
    学习佛法就是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用智慧的心指导我们的一切行动。如何指导生活呢?比如你上街买菜,不要过分挑捡有些人把人家的菜捡了又捡,剥了又剥,菜被捡的不能卖了。你该拿多少就那多少,不要特别挑,这就是大悲心。
    胡二勇 3-5
  • 0
    不管做什么事,必须依法,具足法德,才叫法器。有智慧者一举一动都在愿行之中,做任何事都在利益众生。没有智慧,即使你在听闻佛法,心里想的是贪嗔痴,那也不是在修行。
    胡二勇 9-29
  • 0
    菩萨的标准是什么?但为利他,不为自利。众生做好事先要顾虑名誉,或是标榜一下,菩萨不会的。做任何事,从来没考虑过“我该从中得到什么”,经常帮助别人,一点没有想到自己,这就是菩萨。
    胡二勇 9-29
  • 0
    佛法僧三宝,为何称为宝?因他是指示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解脱系缚,得大自在的导首,极为尊贵,如世间珍奇宝物,所以称之为宝。《宝性论》以世间珍宝的六种譬喻来说明佛法僧称为宝的意义:"希有、离尘、势力、庄严、最胜、不改。"《心地观经﹒报恩品》以坚牢、无垢、与乐、难遇、能破、威德、满愿、庄严、最妙、不变十义说明佛法僧得名为宝的意义。
    胡二勇 9-29
  • 0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释迦牟尼佛的恩德。如果不是佛陀通过累世的修行,最终觉悟了生命的真相,并且慈悲地与我们分享他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恐怕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又要往哪里去,众生将永远无法从痛苦的轮回中得到解脱。
    胡二勇 9-29
  • 0
    修行最要紧的就是随时随地保持念头的清净,不要存有坏念头,也不要做坏事、说坏话。它有两个路径,一个是修慧,一个是修福。自己烦恼的减少或消解,叫做修慧。诵经、拜佛、忏悔、打坐、拜忏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反省自己、改善自己内在的观念和习气,以及内在的烦恼,帮助我们增长智慧。
    胡二勇 9-7
  • 0
    如果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嫉妒,那么世界一定到处都是战争、谋杀、偷盗、抢劫、强暴、欺骗,那将是多么险恶的世界!相反,如果我们拥有惭愧、慈悲、道德、智慧,那么世界就会出现光明、和谐、安定的局面。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胡二勇 9-7
  • 0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二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
    胡二勇 9-7
  • 0
    安乐是自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住内心的善良,并且不期待对方立即回馈同样的善心时,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开阔、坚强,这便是安乐的源泉。
    胡二勇 9-7
  • 0
    修行,就是修正行为。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里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观鼻、鼻观心地自我独修。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诵经、持咒、念佛、参禅。如果天天诵经拜佛,却是满心的贪嗔愚痴、自私执着。不如法的修行,如何会有如法的结果?
    胡二勇 9-7
  • 0
    念佛就是把我们千头万绪的心集中到一点上,把全身心都投入当下这念佛号中去,心灵就自然地得到安详和净化,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这样来修行,这样来念佛,不管你有多少烦恼、多少妄想,通过一定时间都可以淡化和消除,心灵逐步便能得到净化。参禅也是如此,参禅与念佛在佛教修持上来看其目的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方法有所不同。
    胡二勇 9-7
  • 0
    人生就是一场戏。不管你是演小偷还是警察,总统还是大臣,都只不过一个角色而已。不管属于你的剧情有多精彩,剧中的情感有多逼真,佛陀说它的实质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在人生的剧场落幕之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找到角色背后那个真实的自己,找到生死之外那个不生不灭的永恒的家园。
    胡二勇 9-7
  • 0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误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萨伴侣。
    胡二勇 8-24
  • 0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老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无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应该赶快撤退,就算是以此为戒,至少学到经验,也就够了,这样就是对自己慈悲。
    胡二勇 8-24
  • 0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不满意或满意的事情,这是谁造成的?不是佛安排的,是我们的思想、语言、行为不断地创造着新的自我,这一生一个自我,下一生又一个自我,所以我们不要埋怨老天不公平,一切都是我们自作自受的。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自作自受更公平的?没有。实际最公平的就是自作自受。不要说同样的年龄,甚至弟兄两个,为什么命运不同?因为个人有个人的前因后果。
    胡二勇 8-24
  • 0
    智慧就是佛加持,烦恼就是魔加持。不要祈愿事事顺利,要愿自己能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不要祈愿人人称心,要愿自己更加慈悲对待所有众生;不要祈愿甜美的果相,要愿自己能坚持不懈的种正因。
    胡二勇 8-24
  • 0
    每个人都有或轻或重的习气,如果不通过修行将其拔除干净,很难说什么时候这个习气就会蹦出来毁掉我们的大好前程。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不断流淌,遇到阻拦就尝试改变,随遇而安。人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唯有通过修行,挣脱掉习气的枷锁才能使我们领略广袤的人生。
    胡二勇 8-22
  • 0
    佛教主张守戒律,行诸善,以集聚福德资粮,开启智慧之门,走向成佛之道。也即是说,行善是修习佛法的必经之道。在经中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即是此理。在家居士身在尘世,生活节奏相对比较快,常常处于忙碌的状态。要修习善法,可以遵循“日行一善”的原则,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因此,日行一善是广种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
    胡二勇 8-22
  • 0
    学佛就是学佛做人,学习佛菩萨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学佛不能光念不做,要按佛经中指示的方法积德行善,学一点,做一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学习佛法最主要的是学习佛的慈悲与智慧。
    胡二勇 8-22
  • 0
    在生活中常常面带微笑,把好意和善意传递给身边的人,就会与周围的人结下善缘。“未修佛道,先结人缘”。熟悉的人,陌生人都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如此,你生活中自然少了许多矛盾冲突,变得更加顺畅通达,这就已经开始改善命运了。
    胡二勇 8-22
  • 0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念是无常变化的。快乐到来时,不会永远快乐;痛苦降临时,也不会永远痛苦。情绪高涨时,未必长久保持;心情沮丧时,也未必持续不变。心念总是飘忽不定的,念念都是无常,时时都在变幻。认识到心念的无常本质,就不会执著于某种感觉,不会因顺境而自鸣得意,也不会因逆境而难以自拔。
    胡二勇 8-22
  • 0
    人生不必斤斤计较,让自己怒火攻心。语云“生年不过百,常怀千岁忧。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如果想到我们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只不过是到世间走一遭,还有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计较呢?
    胡二勇 8-22
  • 0
    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气,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了这种习气的根本所在,意识到了就会积极去寻找可以改变的方法途径,在良师益友的教化和影响下,发大惭愧心和忏悔心,然后发愿修行改过,如此这般,不良习气的影响会越来越衰微,正念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不管是意识还是言行都会变得越来越清净,自己慢慢也就会变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了。
    胡二勇 8-22
  • 0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能看你的前世。这样的人,请远离。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唯有当下可以把握。好奇前世,最容易掉进失财的陷阱。无始以来,我们有太多颠倒妄想,所以才不出轮回。今生值遇稀有善知识,不去思维他的教言开示,整日沉沦在前世、附体、看因果、还阴债、烧小房子,行外道法。甚至破皈依戒都不自知,这是最大的颠倒。
    胡二勇 8-22
  • 2
    二:童年附体篇 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也是放学回来,写完作业,没什么事了,我就出去玩。因为家离山
    秋书 8-21
  • 2
     如果对本该诚信的对境——佛法不起信心,那无论对大力天龙或外道教派是何等虔诚信奉,也不能救度自己脱离轮回和恶趣的痛苦。   记得法王如意宝去马来西亚时,曾在马六甲的噶玛噶举中心,讲过一段殊胜教言:“我毕生中一直认为,佛教中最重要的是智慧、悲心和信心这三者。   如若无有信心,则始终不会证悟佛陀的究竟密意;倘若没有智慧,在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外道极其猖獗的时代,对层出不穷、错综复杂、名目繁多的外界事
  • 0
    菩萨度化众生有种种善巧方便,化现成任何对境考验、点醒我们,都是可能的。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凡夫状态,不仅能迅速摆脱嗔恨心,还可以进一步生起感恩、惭愧,安顿好那颗向外驰求、攀缘的心。
    胡二勇 5-27
  • 0
    在日常生活中,随喜赞叹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他人所做的好人好事、善举、慈善救助等等,在在处处,时时事事都可以做到随喜赞叹。如此也就能够收获无量无边福德。所谓的修行,不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善根,不断地清除杂念,发清净心吗?
    胡二勇 5-27
  • 0
    内心不散乱才有智慧。疑惑心重,信没有根,问题出在哪里?妄想纷飞,不能制心一处而不动,容易被外境干扰。修行不是一句空话,心定了,你遇到什么境界都不会惊怖。
    胡二勇 5-27
  • 0
    有人宰杀动物却说在行菩萨道。如果你是大菩萨那可以,“我给你一刀,送你到极乐世界”。如果你没这个能力,假使那众生会说话,它肯定会说:“你慈悲慈悲,我不想去极乐世界,你不要杀我”。选择职业要有取舍,哪怕是饿着,也别去做屠宰行业。
    胡二勇 5-27
  • 0
    有时候,善良的举动会招来质疑甚至毁谤。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解脱,如果解脱之道不是远离贪、嗔、痴,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很容易便会迷失在对贫穷、蔑视、责难、羞辱的恐惧和对富贵、尊崇、荣耀、赞美的向往中。
    胡二勇 5-27
  • 0
    在修行人眼中,一切都是组合的,我们可以成为这些组合的主人。明白万法中无我,然后好好地珍惜“万法”。一方面,没有“我”的执着;另一方面,用觉性去组合这些因缘。所以佛教徒“戒恶修善”,不随恶去,制造善业,这样的生命观就很积极。
    胡二勇 5-27
  • 0
    人身难得,几十年太短,如今生命即将走向暮年。也许明年,明天,也许就在下一刻,离开这个世界的就是我们自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今生能够遇到净土法门,信愿念佛,仰靠佛力,了脱生死,真是庆快生平!庆幸今生是我们在娑婆世界的最后一生!
    胡二勇 3-16
  • 0
    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萨,虽身在红尘之中,但并不被世间种种物质诱惑所困扰、淹没,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因此,“出世”的观念并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远离人间,而是身在世间,而不受世间种种现象所困扰,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义。
    胡二勇 3-16
  • 0
    懂了很多道理 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只有深入思维佛法 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 才能在每一个当下 有力量去转换每一个行为
    胡二勇 3-16
  • 0
    人生,万般皆因果。所尝之果皆是曾经所种之因,谁也躲不过去。你以为占便宜,其实是灾祸。人在做,天在看。每一个人,都得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而负责。
    胡二勇 3-16
  • 0
    修行是很朴实的。最大的神通,不是表演一下水上飞过来,或者给你托个梦,或者能预测你的未来,这些都不是最大的神通。最大的神通,是能踏实的做一些事情利益到众生,接引众生到佛道。要知道,很多人都是默默无闻的守在一方,或者是修建寺院,或者是修持净戒,只要能利益到当地人的,他们都是伟大的修行人。
    胡二勇 3-1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